随着年龄的改变,身体组成也会悄悄产生变化。普遍会面临到的问题有:肌肉流失、骨骼流失以及脂肪堆积等困扰。然而此些变化并非单一产生,举例来说:肌肉量的不足会增加肌少症风险,但也可能合并着体位肥胖的问题,此时便会成为肌少型肥胖(Sarcopenic obesity, SO),而也更加重了心血管疾病风险、代谢症候群、骨质密度减少症及死亡率等风险。
肌少型肥胖如何产生的?
机制错综复杂,文献中其中一个角度从白色脂肪组织切入,其促进促发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如巨噬细胞、T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同时影响着肌肉组织,如巨噬细胞可以透过诱导肌肉纤维蛋白降解和细胞凋亡来引起肌肉萎缩。
除此之外,肌肉组织中的脂肪,又称作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由于脂肪毒性(lipotoxicity mechanisms)造成一连串机制影响而导致肌肉脂肪变性(myosteatosis)。
此些脂质透过讯号影响葡萄糖转运蛋白4型(GLUT4),而导致骨骼肌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减少。因此,线粒体中的脂肪酸氧化增加,导致三磷酸腺苷和二磷酸腺苷比值(ATP/ADP)随之增加,电子传递链减少,从而损害氧化磷酸化,并促进自由基的产生以及发炎反应,最终导致肌肉减少。
只影响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
总体而言,在肌少型肥胖症中,脂肪和肌肉组织的代谢絮乱还延伸影响各个器官,比如肝脏和白色脂肪,进而干扰胰岛素讯号,导致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并最终增加死亡风险。
可以如何调整饮食及生活型态呢?
健康饮食型态搭配规律运动依旧是目前被认为肌少型肥胖症最推荐的改变模式。然而文献中也特别提醒针对老年肥胖减重,确实还是有相当多的争议,建议需要搭配营养师的规划建议,但可以确定的是优质蛋白质摄取非常重要!
然而运动是属于有效策略,不论是有氧运动或阻力训练皆有帮助。主要是因为可以减少胰岛素阻抗及骨骼肌细胞凋亡等。
文献中也特别针对补充钙和维生素D来做建议。其中维生素D受体参与了肌肉功能相关的基因转录,并且有相关研究认为有助于透过改善粒线体功能、降低氧化压力和发炎。根据国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取量第八版,成人钙质建议每天摄取量为1000毫克;维生素D成人为10微克,51岁以上为15微克。
【推荐食材】
钙质:牛奶、优格等乳制品、黑芝麻、小鱼干等。
维生素D:鲭鱼、秋刀鱼、鲑鱼等鱼类、蛋黄、日晒过的干香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