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日记:林昭最后的日子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人物 > 正文
狱中日记:林昭最后的日子
作者:
林昭(1932年12月16日~1968年4月29日),北大校园内公认的才女,1957年被划为“右派”送去劳教,但拒不认罪,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自由战士,52年前的今天,以“现行反革命”罪被杀害。

林昭北京陶然亭的高君宇及石评梅墓前,摄于1959年。(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按:林昭(1932年12月16日~1968年4月29日),北大校园内公认的才女,1957年被划为“右派”送去劳教,但拒不认罪,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自由战士,52年前的今天,以“现行反革命”罪被杀害。

纪念林昭

林昭,1932年生,苏州人,小时在苏州萃英中学读书,苏州解放后,考入苏南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在常州民报当记者。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新闻系,1957年被划为“右派”送去劳教,但她拒不认罪,还向学校领导发出一封责问信:“当年蔡元培先生在‘北大’任教时,曾慨然向北洋军阀政府去保释‘五四’被捕的学生,你们呢?”1960年10月因参与“反党反革命小集团”入狱,1962年初被“保外候审”,同年12月再度被捕入狱,被判有期徒刑20年,1968年4月29日被枪杀。1980年平反。

我在1948~1950年期间曾与林昭和她的母亲许宪民交往甚密,苏州“解放”后,我与许宪民的交往就更为密切,直到1957年,我被错划为“右派”,双方才隔断音讯。1978年我得到平反,便开始收集林昭一案的有关材料,访问了许多林昭的亲属和友人,其中丁芸女士曾与林昭在萃英中学一起读过书,“文革”中又在上海提篮桥监狱一起坐过牢,关在同一间班房,亲眼目睹了林昭遭到杀害的情景。她向我提供了她的日记簿,记录了林昭当时在狱中的全过程,现摘录如下:

1968年4月9日天气晴

这是一个静谧的深夜,时间大约是十二点钟左右,我们早早地都躺在被窝里,但我却丝毫没有睡意,眼睛望着小铁窗口,射进来的是那惨淡的残月微光。忽然,四号总铁栅门打开了,狱吏押着一个女囚犯,并叫喊着女看守,于是,女看守忙着打开我们的“号子”,顿时牢房里显得乱糟糟的。

推送进来的这个女囚,模样很奇特,她蓬头垢面,形似乞丐,进入监房后,一直面对墙壁,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旋后,我就仔细地对这女囚看了一阵,竟使我大吃一惊,我自己对自己说:“这不就是过去的老同学林昭吗?”

我再看了她一眼,发现她此时的打扮,太奇怪了,她上身穿的是一件破旧的灰色夹袄,下身却用一条白色的床单当裙子,长长地拖曳到了地上,手臂上却套着一块黑布,布面上用白色棉线绣上了一个“冤”字,她长长的头发齐根处扎了一条白手帕,其形象,活像京剧舞台上的窦娥。

随后,我劝过林昭好多次,终于说服了她,睡到了我的被窝里,因为那时还是寒冷的早春天气,夜间的气温仍在零度以下。

1968年4月10日天气晴朗

早晨,牢房里热闹起来了,因为早上“放风”的时候到了,女犯们排着队,一同走出监房,先在小院里点了名,然后洗了脸。接着,就在这小院里跑步,活动了一刻钟后,又回到牢房里开饭,每人分到一盒米饭,饭上放着几片咸萝卜、干菜和一碗菜汤。

我们这间牢房里,关押的都是未决犯,大部分是大中学校的女学生,都是被上海“造反派”看作是“死不悔改的牛鬼蛇神”。因为林昭是新来的“客人”,我们就悄悄地开了一次联欢会,我们出于好奇心,请她自报身世,以及她的案情。

林昭今天的心绪也特别好,她告诉我们说:“我关押在这里,已经快八九年了,这次是刚从禁闭室出来,调到此‘统监’来的。至于一提起我的案情,就要气愤,所谓罪名,都是强加到我的头上的,完全是毫无法律根据的荒谬绝伦之事。

1954年我在北大新闻系读书,在这座素称‘民主摇篮’的高等学府里,我为北大《自由论坛》编过墙报,将鲁迅先生著作《伤逝》改编成话剧演出,为瞎子阿炳写了一部传记,我那时怀着多么大的信心,要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些贡献呀。”

此时,林昭换了另一种口气接着说:“可是,到了1957年整风期间,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根据毛泽东说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我向党提了一些意见,但是,真想不到这些由衷之言,竟成了罪状,结果被押到劳教场所进行劳动教养。”

责任编辑: 李广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02/2271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