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中共北京市密云区委党史研究室发表了《密云历史上的洪水灾害》一文,其中也提到2008年8月9—10日,北庄镇干峪沟村3小时降雨220毫米,大城子镇梯子峪村4小时降雨175毫米,冲毁农田40公顷,损毁公路5千米,山体滑坡近100处。中共北京市密云区委党史研究室所纪录的是3小时降雨220毫米,比《百度百科》所记录的当日早5时至10时连续降雨220毫米,暴雨强度更大。
本来应该降落在鸟巢上空的暴雨,通过人工消雨作业,降雨地点发生了空间位移,降到了密云区干峪沟村。
周孝正教授喜欢引用一首大跃进时代的“诗歌”来说明中共人定胜天的认识: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现在中共可以人工增雨,也可以人工消雨,让哪里下雨就得下雨,让哪里不下雨就不能下雨;可以让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也可以让水逆向从低处流到高处,它想让水流到哪里水就得流到哪里,它不想让水流到哪里水就不能流到哪里。但是中共根本不知道干预自然过程的后果是什么,有多严重。在每次高声欢呼战胜自然的时候,也是更大的灾难即将降临的时候。
2025年7月29日,北京北部密云区一处遭洪水淹没的社区(ADEK BERRY/AFP via Getty Images)
二、天气预报未达到中央政府的要求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共就从前苏联引进了建造水库大坝工程的消灭自然灾害的“神奇”,水库大坝工程既能防洪又被能抗旱还能发电。但是要让水库大坝工程发挥这样的效益是有前提条件的,除了大坝要绝对安全和水库库容要足够大之外,就是要求有准确的天气预报。中共认为,只要技术设备足够先进,是可以做到准确地预报天气。
2023年8月18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强调要精准预警响应,进一步加强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的联动,突出临灾预警,做好点对点精准预报和滚动更新,强化预警指向性,落实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落实应急预案行动措施,把握工作主动权。“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万一失防”,还是习*近*平的那一套。其实习*近*平的“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万一失防”是与精准预警响应的要求互相矛盾的,有了精准预警响应就不会有“十防九空”了。
2024年1月11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2024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回顾了2023年工作时称“水旱灾害防御夺取重大胜利”。李国英特别强调指出,在抗御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过程中,强化监测预报、数字赋能、靶向预警、协调联动,逐河系超前研判、逐河系科学防控,精准有序调度流域84座大中型水库拦洪28.5亿立方米,启用8处国家蓄滞洪区蓄洪25.3亿立方米,及时果断处置白沟河左堤等堤防重大险情。
可见习*近*平认为精准预报是可以实现的。李国英对海河“23·7”流域洪水过程中的天气预报工作给予极高评价,强化监预报、数字赋能、靶向预警、超前研判、科学防控等等。
根据中共政府制定的《“十四五”期间推进智慧水利建设规划》等文件中对“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要求,特别是对预报的具体要求:在总结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和及时掌握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机理揭示和规律把握、数理统计和数据挖掘技术等数学模型方法,对水安全要素发展趋势做出不同预见期(短期、中期、远期等)的定量或定性分析,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报期。
就在暴雨发生前的几天,2025年7月15日在国家应急管理部的新闻发布会上官员称,中国已经建成运行国家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接入气象、水利等6个涉灾部门50余类实时监测预报预警数据,以及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30余类灾害数据;运用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研发灾害预警评估和模拟仿真模型,为开展多灾种监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撑。入汛以来,跟踪分析研判台风、洪涝、城市内涝、强对流天气等灾害的高风险态势,加强短临预报和预警速报,及时提醒重点地区做好灾害风险防范应对工作。
AI、大数据、云计算、灾害预警评估和模拟仿真模型、数字孪生系统这些技术条件都具备了,大量的资金也投进去了,可惜这次暴雨预报做得并不好,具体表现在:
第一,根据北京市委和市政府的说法,2025年7月的暴雨自23日8时开始,北京市气象台7月23日16时才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第二,7月27日凌晨3时许,密云水库发生1959年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流量,达到6550立方米/秒。7月27日15时,密云水库开闸泄洪。7月28日早上六、七点左右,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的平房被突如其来的大水淹没,而7月28日12时北京市气象台才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暴雨红色预警拉响,北京市才迅速拉动了应急预案里的防汛一级响应!可惜为时已晚。
以下是笔者整理的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预警的信息,比较枯燥无味,读者可跳过进入下一个环节。
2025年7月23日16时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称,预计23日20时至24日10时,北京市将有雷阵雨天气,部分地区小时雨强可达30毫米以上,请注意防范。中国暴雨预警分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类,蓝色预警位于最低一级。
而根据北京市委和市政府的说法,这是一场“超长版”的降雨,暴雨自2025年7月23日8时至7月29日11时,跨度7天、持续147小时,超过了北京“23·7”极端强降水过程时的83小时。
先不说北京市气象台7月23日16时发布的暴雨蓝色预警是一个等级最低的预警,就说发布暴雨蓝色预警的时间,是2025年7月23日16时,而北京市委和市政府定义的这场暴雨始于2025年7月23日8时,在发出暴雨蓝色预警前的8小时暴雨已经降临北京市了。
2025年7月24日10时40分北京市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称,预计24日17时至25日8时,北京市大部分地区小时雨强可达30毫米以上,其中,房山、门头沟、石景山、海淀、怀柔、密云、平谷、大兴、通州等区的部分地区小时雨强可达50毫米以上,6小时累计雨量可达70毫米以上,山区及浅山区可能出现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低洼地区可能出现积水……
2025年7月25日10时20分北京市气象台降级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称,预计25日16时至26日08时,北京市门头沟、房山、昌平、延庆、怀柔、密云、平谷部分地区小时雨强可达30毫米以上,6小时累计雨量可达50毫米以上,山区及浅山区可能出现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低洼地区可能出现积水……
北京市气象台把一天前发布的暴雨橙色预警信号连降两级,降为暴雨蓝色预警信号。2025年7月26日9时10分北京市气象台干脆解除了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但是十几小时后,到了2025年7月26日晚北京市密云区、怀柔区和延庆区先后发布暴雨红色预警。7月26日21时06分,密云区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密云分局和密云区气象局7月26日21时联合升级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7月26日23时0分北京市怀柔区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预计当前至27日02时,怀柔区怀北镇、渤海镇、雁栖镇、九渡河镇、琉璃庙镇6小时累计降雨量可达150毫米以上,可能出现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低洼地区可能出现积水,请注意防范。7月26日23时22分北京市延庆区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目前,延庆区已有2个站降水量达150毫米,预计当前至27日02时,延庆四海镇、珍珠泉乡6小时累计降雨量可达150毫米以上,山区及浅山区可能出现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低洼地区可能出现积水,请注意防范。北京市水文总站7月26日23时发布洪水黄色预警:预计27日0时至2时潮白河流域张家坟断面流量将达1300立方米每秒,达到黄色预警等级洪水。请市民远离河道,确保自身安全。据@气象北京7月26日23时许消息,预计未来2小时,强降雨持续,主要影响怀柔、密云北部、延庆东部和昌平北部一带;最大小时雨强80毫米至100毫米。
2025年7月26日晚暴雨降临密云区、怀柔区和延庆区时,北京市这三个区才先后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其实这不是暴雨预报,没有一点提前量,与中共政府的“四预”要求相差很远。
2025年7月27日9时40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称,北京市大部分地区小时雨强可达30毫米以上,其中延庆、怀柔、密云、平谷、顺义、昌平、门头沟、房山、海淀、石景山等区的部分地区小时雨强可达50毫米以上,6小时累计雨量可达70毫米以上,个别点累计雨量可达100毫米以上,山区及浅山区可能出现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低洼地区可能出现积水……
北京市水务局与北京市气象局7月27日10时联合发布山洪灾害黄色预警:预计7月27日10时至7月28日8时,延庆、怀柔、密云和平谷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其他山区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较大,请公众远离山洪沟道,暂停涉山涉水户外活动,防范山洪灾害。
7月27日12时中共水利部对北京启动洪水防御IV级应急响应称,7月24日以来,海河流域潮白河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7月27日3时潮白河干流密云水库发生1959年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水。预计,未来3天潮白河仍将有中到大雨,局部将有暴雨,潮河、白河来水呈波动态势,暴雨区内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水利部要求地方水利部门和相关流域管理机构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加强雨情水情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科学精准调度防洪工程体系,落实在建工程、水库等安全度汛措施,强化堤坝巡查防守,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置,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等工作,提前转移危险区人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对水利部于7月27日12时启动洪水防御IV级应急响应做点评价:第一,反应慢;第二,应急响应级别低;第三,只有定性的预报,没有定量的预测;第四,对未来研判错误;第五,对下级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7月23日北京降大到暴雨,水利部27日才对北京启动洪水防御IV级应急响应。水利部预计未来3天潮白河仍将有中到大雨,局部将有暴雨。其实后续来的是暴雨,最多只持续了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