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惊呆!💣6000块工资竟只值80年代240元?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人惊呆!💣6000块工资竟只值80年代240元? —真相出乎意料! 中国现在6000块工资,相当于80年代多少钱?出乎意料
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分析,中共体制在前党魁江泽民时代从“单位制保障”转向“市场化甩锅”,让个体承担原本由国家负责的医疗、教育与住房成本。王笃然指出,这并非单纯通胀,而是体制性通缩:中共把社会保障的压力转嫁给家庭,使居民名义收入提升,实质负担却加重,导致“钱多了、日子更苦”。“80年代穷的是钱包,如今穷的是生活本身。”

最近,三五个好友相约一起喝下午茶。期间有好友杨亮提出:他父亲老杨80年代在国企工作,月收入是60元左右,不仅能养活一家老小,每月还能有10多元剩余,生活上也没什么压力。而现在自己月收入6000元,除了生活开销之外,还要还房贷、子女教育、交际应酬等方面支出,日子过得紧巴巴。为此,杨亮感到困惑:现在每月6000元的工资水平,究竟相当于80年代多少钱?

而面对杨亮的问题,我去查了数据。1980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762元/年,月均63.5元。而当时大米的价格是0.14元/斤,如果把大米作为参照物,现在大米的价格是3.5元/斤,大米的价格涨了25倍。所以,现在6000元工资,相当于80年代的240元,也是80年代全国职工平均月均工资收的3.7倍。显然,现在6000元的工资收入的购买力要远高于80年代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63.5元。

此外,如果拿猪肉的价格作对比,1980年代猪肉价格是0.95元/斤,而现在猪肉的价格是22元/斤。猪肉的价格涨了23倍。现在6000元工资,相当于80年代的260元。综合来看,在过去的40年时间里,国内基本食品的平均涨幅在23-25倍。如果按这个比例来计算,现在6000元的工资大致相当于80年代中期的240-260元,是当时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的3.7-4.1倍之间。

现在问题来了,当前月收入6000元的人,为什么会觉得生活压力要远高于80年代拿60多元工资的人呢?实际上,这里面涉及到以下这三大原因。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第一,居民的消费结构不同

上世纪80年代的居民,工资收入主要用食品上面。数据显示,居民的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的比重在50%以上。而现在的居民,工资收入除了购买食品之外,还要有手机、娱乐、旅游等方面的支出。也就是说,80年代可供居民消费的地方比现在少得多,居民即使有钱,也无处去消费。而现如今,居民只要手里有钱,可以消费的领域是越来越多。如此一来,6000元工资当然不够用。

第二,三座大山削弱了居民购买力

上世纪80年代,居民虽然工资都只有几十元钱,但各项福利待遇却有保障。比如,职工可以获得单位福利分房。如果生病治疗,医疗费用可以去单位报销。就算是孩子上学,一年学费也只有十几元钱。如此一来,职工在这些方面不用要有太多支出压力。

而现在的6000元工资,除了用于日常生活开销之外,还有教育、医疗、住房等费用支出。事实上,这三座大山也是削弱居民购买力,导致很多职工感觉生活压力大的根本原因。

第三,现代居民顾虑比当年要多

上世纪80年代,多数人都在国企上班,虽然月工资收入只有几十元,但工作稳定,可以一直干到退休,还能拿到一笔养老金。为此,也就没什么后顾之忧。显然,80年代的职工并不需要存钱来应对失业和养老。而现如今,多数职工都要担心失业,将来养老等问题。

所以,现在的职工即使月收入6000元,都不敢把工资都花完,还要尽可能的存点钱,以应对失业、疾病、养老等问题。现代职工在生活压力方面要比80年代的职工要更大些。

现在6000块工资,相当于80年代多少钱?如果按照基础食品的购买力来计算,大致相当于80年代中期的240-260元。那么,既然现在6000元工资的购买力要远高于80年代职工的平均工资,为何现代人会感觉生活压力大?主要是现代人的消费需求更加广泛,再加上教育、医疗、住房这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此外,现代人工作不稳定,还要为将来养老存钱,生活压力确实比较大。

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分析,中共体制在前党魁江泽民时代从“单位制保障”转向“市场化甩锅”,让个体承担原本由国家负责的医疗、教育与住房成本。王笃然指出,这并非单纯通胀,而是体制性通缩:中共把社会保障的压力转嫁给家庭,使居民名义收入提升,实质负担却加重,导致“钱多了、日子更苦”。“80年代穷的是钱包,如今穷的是生活本身。”

责任编辑: 叶净寒  来源:平说财经张平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103/2300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