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饭顺序真的有差吗?解答3个常见问题,了解进食顺序对营养吸收的影响
首先,Andrea营养师建议的进食顺序是:菜、肉、饭,先吃菜、再吃肉,最后补充碳水化合物,对体态维持与稳定能量波动都有正向帮助。接着我们会透过3个常见问题,带你了解:“为什么菜、肉、饭是最推荐的吃饭顺序?”
1.最后吃碳水可以帮助体态维持吗?
最后吃碳水化合物有助于维持健康体态,但与营养的吸收效率无关,主要原理是先吃热量较低蔬菜和蛋白质,让自己有饱足感,借此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当进食的总热量减少,就能帮助维持理想体态。
2.进食顺序会影响能量波动吗?
根据研究指出,在补充碳水之前先吃蔬菜和蛋白质,可以促进消化道分泌类升糖素肽-1(GLP-1),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分解速度,避免消化道快速吸收葡萄糖而造成能量波动。因此若想维持进食后能量稳定,可以试着将碳水化合物的进食顺序调整到蔬菜和蛋白质之后。
3.先吃肉还是先吃菜?
综合上述2点,无论是想要调整体态或是减少进食后的能量波动,都建议将碳水化合物的进食顺序往后调整,那么在补充碳水之前,该先吃肉还是先吃菜呢?以下分别解析2者的优缺点:
先吃肉:促进 GLP-1、GIP分泌,有助于抑制食欲
一项2020年发表于Nutrients的期刊研究结果显示,先补充肉类和鱼类再食用碳水,会刺激消化道分泌 GLP-1、GIP,GLP-1、GIP都具有抑制食欲的功效,能间接帮助体态维持,但根据部分研究指出,GIP可能会促进脂肪储存,长期来看不利于体态维持。
先吃菜: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足感、干扰脂肪吸收
蔬菜除了具有热量低的优点,很适合严格控制体态的人多多摄取之外,富含膳食纤维也能增加饱足感,帮助调节每日热量摄取;同时干扰脂肪吸收,减少脂肪堆积对体态的影响。另外,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及植化素成分,也能促进消化道分泌 GLP-1,进而达到抑制食欲、调控能量波动的效果。
总结来说,无论先吃肉或先吃菜,都能促进消化道分泌 GLP-1进而抑制食欲,但先吃肉可能促进脂肪合成,因此对想长期维持理想体态的人来说,先吃菜会是更好的选择。
如何安排进食顺序?营养师解析吃饭6步骤

除了菜、肉、饭之外,一餐中也可能包含水果、汤及甜点,接着说明完整的吃饭顺序,并提供食物挑选建议给大家参考,无论你平时是自己备餐或以外食为主,都能根据以下顺序进食,帮助维持稳定的健康状态:
吃饭顺序1:蔬菜
让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先进入消化道,除了提供饱足感之外,还能形成一道屏障,减缓后续食物的消化速度,降低葡萄糖分解对能量波动的影响,维持稳定的消化状态。
吃饭顺序2:汤品
如果是清淡的蔬菜汤,可以跟蔬菜一起食用,汤品中的水分能增加饱足感,减少后续食物的食用量来降低热量摄取。但如果是热量较高的汤品,例如:富含淀粉及脂肪的玉米浓汤、勾芡且调味较重的酸辣汤等,则建议当作淀粉食用,将进食顺序放在蛋白质之后。
吃饭顺序3:蛋白质(肉类、植物性蛋白)
蔬菜和汤品之后,建议接着食用蛋白质,并尽量以低脂肪的高蛋白食物为主,例如:鸡肉、海鲜、豆腐等,而若餐食中有其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例如:小麦胚芽、豆浆、乳制品等,也可以在这个顺序补充。
吃饭顺序4:碳水化合物
补充完热量较低的蔬菜、汤品及蛋白质食物后,在有一定饱足感的状态下补充碳水化合物,可以有效控制摄取量。此外,消化道中的食物也能减缓碳水化合物对能量波动的影响,帮助维持能量稳定。
食物选择上,建议补充未经加工或加工程度低的优质淀粉,营养价值高、升糖指数低且容易有饱足感,有助于维持健康的生理机能。
(延伸阅读:精致淀粉、原型淀粉有什么差别?完整解析定义,带你挑对淀粉食物)
吃饭顺序5:水果
由于水果含有糖分,升糖指数比较高,容易在进食后引起能量波动,不适合在空腹状态下补充,建议在饭后食用为佳。
除了调整水果的食用顺序之外,也可以优先选择低 GI水果,例如:樱桃、梨、草莓、苹果,帮助维持能量稳定。
(你可能也想知道:低 GI食物有哪些?认识常见食物与吃法,延长饱足感、维持健康体态)
吃饭顺序6:甜点
甜点大多属于精制食物,富含精制糖与精致淀粉,因此吃甜点的重点并不是顺序,而是食用量。Andrea营养师会建议大家在整份餐点的最后吃甜点,除了避免不小心吃太多之外,也能降低糖分对能量波动的影响。
以上就是完整的吃饭顺序与食物挑选建议,相信大家都更了解不同进食顺序对生理机能及健康状态的影响,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找到最合适的吃饭节奏。
找到适合自己的吃饭顺序,养成健康的饮食节奏
根据饮食目标、身体状态、烹调方式及食物选择不同,理想的进食顺序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吃饭顺序并没有绝对的对错问题,重要的是理解自身需求,养成健康的饮食节奏。
而无论如何,都要记得多补充天然、无添加,贴近原型食物的营养,减少不必要的化学添加及调味,均衡摄取六大类食物,维持理想体态与健康的生理机能。
从今天开始,让每一次选择更靠近健康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