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投下“重磅炸弹”!全球瞬间惊呆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北京投下“重磅炸弹”!全球瞬间惊呆—中共开通中欧北极快航 专家:风险大于商机

阿波罗网王笃若报导/中共近日高调宣布开通“中欧北极快航”航线,宣称由宁波舟山港启航,经北极航道直达英国,仅需20天,比经苏伊士运河缩短一半,被官媒吹捧为“冰上丝绸之路”的新纪元。然而,国际专家指出,这条路线风险大于商机、政治动机远高于经济意义。

23日,“伊斯坦布尔桥号”(Istanbul Bridge)货轮自宁波启航,经白令海峡穿越北极,10月13日抵达英国费利克斯托港(Felixstowe)。中共称其为“中欧最短海运通道”,意图展示所谓“航运主导权转向东亚”的象征。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丹麦的全球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Maersk)早在2018年就完成北极试航,却再未重返该航道。原因是地缘风险、环境成本与基础设施匮乏,让北极航行成为“不具商业逻辑的政治秀”。

俄罗斯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Rosatom)数据显示,2024年北极航道货运量仅300万吨,而苏伊士运河同期达15.7亿吨,相差超过五千倍。

伦敦海事顾问丹尼尔‧李察兹(Daniel Richards)直言,全球航商普遍排斥北极路线,“它不稳定、不安全,也不经济”;纽约船舶金融专家瓦西尔‧卡拉札斯(Basil Karatzas)补充,“北极航行仅在夏季短暂可行,且高度依赖破冰船。”

北海航线几乎全程位于俄罗斯专属经济区,由Rosatom垄断管理。中共与俄方合作强化该航道,意图绕开美国掌控的马六甲海峡(Strait of Malacca),以削弱西方制裁压力、缓解对美出口下滑的危机。2025年9月中国对欧出口年增14%,对美则下滑27%,显示北京试图以“北极通道”重塑贸易依存格局。

但业内人士指出,北海航道缺乏中转枢纽与补给体系,大型船队难以建立稳定航线。即便技术可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与制裁风险使多数国际航商仍避而远之。

环保风险同样巨大。法国塔拉海洋保护组织创办人罗曼‧特鲁布雷(Romain Troublé)警告:“北极一旦发生泄漏,清理几乎不可能。”燃料燃烧产生的黑碳附着在冰层上,将加速冰川融化;若趋势持续,到2040年前后北极冰盖或将彻底消失。

他指出,所谓“极地经济”正在被化石燃料利益劫持。2024年北极航道上84%的货运为石油与天然气,多由与中俄相关的“影子船队”操作,这些油轮关闭应答器、规避监管,形成海上安全隐患。

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分析,中共急推“冰上丝绸之路”,是为制造科技幻象与对外撑面子。此航线政治象征远大于商业价值,实为中俄孤立下的战略投射。看似通往欧洲,实则暴露北京对外贸困境与孤立的恐惧。它代表的不是速度,而是中共政权的焦虑与孤注一掷——驶向的,是自己的孤岛。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阿波罗网王笃若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025/2295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