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包括以下几类:1、主要税种(1)土地增值税:这是最主要的税种之一。
它对房地产开发商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税率从30%到60%不等。
增值额越大,税率越高。
(2)企业所得税:开发商的利润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3)增值税及附加:销售房地产需要缴纳增值税,税率为9%。
此外,还需要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这些是增值税的附加税,税率根据所在地区有所不同,通常合计为增值税的12%左右。
(4)印花税:开发商在签订各类合同(如土地出让合同、建筑合同、销售合同等)时需要缴纳印花税,税率较低,一般为0.03%至0.05%。
(5)规费及其他费用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这部分包括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房屋产权登记费等。
耕地占用税:如果项目占用了耕地,需要缴纳耕地占用税。
契税:在土地使用权转移时,开发商也需缴纳契税。
下面是北上广深房地产的单位成本估算:由于数据的敏感性和非公开性,很难找到精确的数字。
但根据业内普遍估算,我们可以对一线城市中心地段的普通住宅项目,其单位平方米的成本进行一个大致的粗略估算:土地成本: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土地楼面价(即每平方米土地所承载的建筑面积成本)通常高达3万元至8万元/平方米,甚至更高。
建安成本:这部分相对稳定,通常在5,000元至1万元/平方米,根据装修标准和建筑质量不同而有所差异。
其他费用及利润:这一部分通常占据总售价的10%到20%左右。
举例而言:如果一个一线城市项目最终售价为10万元/平方米,那么其成本构成可能大致如下:土地成本:约6万元/平方米(60%)建安成本约1万元/平方米(10%)其他费用及利润:约3万元/平方米(30%)这只是一个简化模型,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它清晰地表明,在北上广深,高昂的土地成本是推动房价畸高的首要因素。
开发商的利润空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获取土地的成本高低以及对建安、销售等环节的成本控制能力。
如前所述,房地产开发的利润占总售价的10%到20%左右,若按15%计算,土地出让金和税收两项至少占房价收入的一半,也就是说卖房收入至少一半被政府拿走了。
四、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常销售价位探究国内房价,特别是北上广深的房价普遍偏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土地财政导致的结果,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中国的房价多少才是正常的呢?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在国内,房地产估价师在评估房屋价格时,主要依据《房地产估价规范》(GB/T50291)等标准和专业惯例,通常会采用三种经典的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辅以其他方法。
这三种方法是市场比较法(Comparative Sales Method)、收益法(Income Approach)和成本法。
期中收益法是国际房地产市场采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使用收益法评估房屋价值,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租售比。
租售比是衡量一套房屋价格与其租金收入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数据,它计算的是房屋的总售价需要多少年的租金收入才能回本,在正常的房地产市场,租售比成了评估师利用收益法评估房产的重要指标。
它的计算方式是:用房屋售价除以一年(12个月)的总租金。
如果租售比在25以内,这意味着租金回报相对较高,房产的投资价值较好,买房可能比租房更划算。
如果租售比在25以上,则表明房价相对租金来说显得过高,租金回报率偏低。
此时,从纯粹的经济角度考虑,租房可能比买房更具优势。
“租售比25年”是国际通用的、被房地产市场分析师和投资界广泛接受的经验法则或经验临界点,它对应的是一个大致的租金回报率,在成熟的国际房地产市场,4%(1÷25年=4%)的年资金回报率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平衡点和临界点。
这个4%的比例,是与银行长期贷款利率、长期国债收益率等无风险或低风险收益率相比较后得出的经验值,被国际房地产评估师、房地产投资家普遍采用。
(一)北上广深核心城区公寓楼房价(以2021年为准)北京、上海(核心城区,如北京二环内/国贸,上海陆家嘴/徐汇):普通高品质公寓的成交均价,在最高峰时期,普遍在12万元人民币/平方米以上。
对于顶级的、地段稀缺的豪宅项目,最高成交价曾突破20万元人民币/平方米,甚至更高。
在计算租售比时,根据稳健性原则,我们取房价的普遍值12万元/平方米。
深圳(核心城区,如南山科技园/福田中心区):深圳的市场波动性较大,在高峰时期,核心区域高品质公寓的成交均价普遍在10万元人民币/平方米左右。
高端住宅的最高成交价,也曾达到18万元人民币/平方米甚至更高。
在计算租售比时,根据稳健性原则,我们取房价的普遍值10万元/平方米。
广州(核心城区,如珠江新城/越秀):广州的房价最高峰值略低于京沪深,但核心区域高品质公寓的成交均价也普遍在8万元人民币/平方米上下。
少数顶级豪宅的价格也曾触及15万元人民币/平方米的高位。
总结:北上广深的房价最高点出现在少数特定的时间节点和地段,顶级豪宅的成交价都曾突破15万元/平方米甚至更高。
在计算租售比时,根据稳健性原则,我们取房价的普遍值8万元/平方米。
(二)北上广深核心城区公寓住宅租金预估(以2025年9月份租金为准)对于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超一线城市,核心城区的住宅租金水平普遍处于高位,并且受地段和房产品质影响极大。
作为首都和国际大都市,北京(如东城、西城、朝阳CBD、海淀中关村)和上海(如黄浦、徐汇、静安、浦东陆家嘴)核心地段的高品质公寓住宅租金水平最高。
一个大致的参考范围是:每平方米每月在90元到180元之间,中间值为135元,年租金中间值为1620元。
深圳(如福田中心区、南山科技园)紧随其后,其核心城区的住宅租金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大致在每平方米每月80元到140元之间,年租金中间值为1320元。
广州(如天河珠江新城、越秀老城区)的租金水平在四个城市中相对“温和”一些,一般核心区域的公寓租金大致在每平方米每月60元到100元之间,中间值为80元,年租金中间值为960元。
(三)北上广深核心城区公寓住宅租售比1、北京和上海的租售比:120,000÷1620=74年,超过正常租售比:74-25=49年房价虚高接近2倍。
(74÷25-1=1.96)。
2、深圳的租售比:100,000÷1320=75.76年超过正常租售比:75.76-25=50.76年房价虚高超过2倍。
(75.76÷25-1=2.03)。
3、广州的租售比:80,000÷960=83年超过正常租售比:83-25=58年房价虚高超过2.3倍。
(83÷25-1=2.3)。
以北京和上海主城区的房价为例,房价虚高接近2倍,按正常价格,你只需支付实际购房款的三分之一,有三分之二是你多付的。
这说明在中国,购买房子不只是用于居住,也是一种投机,这凸显了房地产的金融属性——房地产更是一种金融产品。
同时,房地产主要还是政府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
政府通过房地产(主要是土地)这个工具,将老百姓手头的钱回收,用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维持其庞大的财政支付体系。
(四)按正常租售比计算的北上广深核心城区公寓住宅的销售价格(2025年9月份):1、北京和上海2025年9月份理论价位:1620×25=40,500元/平方米2、深圳2025年9月份理论价位:1320×25=33,000元/平方米3、广州2025年9月份理论价位:960×25=24,000元/平方米目前,北上广深的房屋销售价远远高于这个价格,说明还有巨大的下降空间。
如果按照这个价格,许多银行都将破产。
在中国,银行手中都有大量的抵押房产,银行称之为“风险资产”。
这就是中国政府为什么控制房屋最低销售价格、不敢放开价格的原因。
在一个正常的国家,对房屋销售价格的限制,也是限制最高价,哪有限制最低价的呢?五、高房价对中国经济社会的深远影响在过去二十年,房地产(包括土地出让)被视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它不仅直接为中共贡献了大量的 GDP(建筑、销售、装修),还通过上游的钢铁、水泥,以及下游的家电、家居等数十个行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炼。
随著楼市降温,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少,房地产的负面作用也慢慢凸显出来了:从微观层面看,高房价和土地财政的运行机制,实质上是对家庭财富和收入的代际转移与透支。
1、家庭的高负债率:对于普通家庭而言,住房往往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投资和负债。
高房价意味着家庭的杠杆率(负债/收入)畸高。
这使得家庭在面对失业、疾病等风险时,抵御风险的能力极低。
2、透支代际收入:“六个钱包”的现象,即年轻人买房需要掏空父母甚至祖父母的储蓄,不仅严重透支了老年人的养老金,也使得年轻人需要用未来二三十年的收入去偿还贷款。
这造成了家庭生命周期内的财富分配不平衡。
3、抑制生育和创新:高昂的居住成本(房价、房租)直接构成了“大城市病”的核心。
它不仅让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巨大,影响了他们的职业选择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更是抑制了生育意愿,对人力资本的长期积累产生了负面影响。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收入,其本质是将土地价值提前资本化并货币化,通过房企的开发和销售环节,最终由购房家庭承担。
地方财政的受益者主要是地方政府和少数房产持有多年的早期投资者,而大量的刚需购房者则成为高地价的最终买单者。
这加剧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平等和固化,降低了社会阶层流动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逻辑链条:高房价→居民高额负债与储蓄耗尽→消费能力下降→内需不足→企业生产过剩、利润下滑→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这一系列因果关系,正是“高房价挤压消费”理论的核心。
1、消费挤出效应:当一个家庭,特别是年轻人,将大部分收入甚至几代人的积蓄投入到首付和房贷中,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会大幅减少。
这种“消费挤出效应”导致他们不敢在旅游、娱乐、教育、非必需品等其他方面进行消费,这直接抑制了内需。
2、内需与通缩:消费疲软是导致需求不足型通缩(或通缩压力)的重要原因。
当市场上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旺盛时,企业为了促销,会选择降价,这会导致物价水平持续走低。
3、生产与就业:消费端的需求萎缩会直接传导至生产端。
当企业发现产品卖不出去,库存积压时,它们会自然地选择减产、裁员,甚至倒闭。
这就会导致工人失业,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和整体经济活力。
综上所述,高房价和土地财政不仅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药”,也是造成当前经济结构失衡和通缩压力的“病”。
这种影响从宏观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到微观的家庭资产负债表衰竭,对中国国内经济和中国每一个家庭,都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冲击。
2025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