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怡忠:台湾地位议题与后二战国际新秩序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存照 > 正文
赖怡忠:台湾地位议题与后二战国际新秩序
作者:

快转到现在,现在的这个中华民国已经因为民主化而与1949年过来的中华民国出现本质差异。如果根据主权在民的讲法,不少人因此主张这个中华民国已经因民主化而取得台湾人民的认同与背书,成为立足在台湾的新国家。而这个国家因为人民与统治疆域的不同,已经蜕变成与1912年在中国建立,在1949年逃到台湾的中华民国为完全不同的国家了。两者用的是同样的名字,但本质非常不同,已变成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了。

中华民国是因为台湾的接纳才能持续存在,主从关系要弄清楚

很重要的一点是,当年内战失利而逃到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如果不是台湾人民承担下来,这个当年风雨飘摇的政府就根本无法存活。当中共建国后,中华民国是因为台湾的接纳与台湾人民的协助承担,才能持续存在至今。亲国民党学者主张没有中华民国就没有台湾,但事实是没有台湾就没有中华民国的存在,谁主谁从很清楚。不弄清楚这点,当年台湾人民怨愤国民党政府“乞丐赶庙公”的积怨会再出现。毕竟让你来这边吃住,怎么就被你整碗捧去,连我家的东西都被说成是你的。在台湾民主化后,这种八十年前出现的强盗主张,实在应该要休矣。

区域维稳的考量使得维持现状政策辗压台湾正常化

《旧金山和约》生效后,台湾地位还是没有成定局。当时曾有主张台湾未来应透过台湾住民的公投来决定。但随着情势发展,首先是为了冷战的反共围堵,蒋介石政府因此成为美欧等自由世界的合作标的,台湾住民自决的想法也就被束之高阁。1960年代还有“两个中国”的想法,但这也因为蒋介石的反对而始终没有发展空间,等到蒋介石愿意考虑接受时,联合国已经通过2758决议案,中共政权直接进来代表中国,蒋介石代表被驱逐出去。“一中政策”也在国际成形。

美中是80年代的抗苏合作伙伴,但天安门事件与冷战结束,使得美中都在因应迈向后冷战时代的转换问题。对美国而言,在失去共同敌人苏联后,与中国的关系该如何定位并维持和平,就成为重要议题。当没有更好的战略框架时,既有的“一中政策”框架就会被当成圣杯被保留下来。

与此同时,台湾也大步迈向民主化。台湾的民主化对中国呈现双重威胁,一方面台湾民主化本身就挑战了共党集权统治的正当性,但同时中国也担心民主化会导致台湾偏离两蒋时代对一中的承诺。对美国而言,固然欢迎台湾的民主化,但是也担心一中政策存续的挑战会随着台湾民主的深化而越发强大,不仅可能会引发中国的强力反弹,也会让美国失去对中交往的一中战略基础。在这样维稳先行的考虑下,公投、自决、修宪、正名等在1950-1960可能受欢迎的选项,都被视为是会挑战现状造成区域不稳,而需要全力阻止。当这些举措都被反对时,就更甭提当年提议的台湾住民公决台湾前途的提案了。

中国对台战争如果发生,立即凸显要即刻处理台湾地位议题

过去谈到台湾地位议题时,往往是集中在国际法与国际政治社区的专家们,除非是在关心台湾入联、台湾入世界卫生组织等活动时会对此关心外,一般人多认为这个议题与其生活很远。

但是随着中国对台湾的压力日强,台海出现战争的风险日高,台湾地位议题的讨论,就不再是国际法与国际政治的学者争论,而是与台海安全密切相关。

首先,当台湾是否是国家是个问题时,中国将其对台侵略描述为中国内战就会相对容易。而对于其他可会协助台湾防卫的国家,也可能被认为是在干涉中国内政,反而可能会因此受到谴责。特别是中国在联合国内对于占联合国会员三分之二多数的全球南方国家具有强大影响力,届时通过谴责协助台湾自卫的国家之提案,并非不可能。

其次,当台湾不被认为是国家时,国家拥有的抵抗权在台湾受到侵略时是否还存在,也会有影响。所谓没有抵抗权的意思是,其他国家可以人道名义来为台湾救伤,但可能无法协助提供武装抵抗所需要的武器与弹药,甚至对参与抵抗的战斗员也可能无法协助。

再者,因为各国对台湾的地位认知不同,这会影响其应对台湾受攻击时的态度与法律权限。有的国家与台湾有正式外交关系,有的虽然与台湾没外交关系,但也承认台湾是个国家,那么问题也不太大。有的国家则不认为台湾是个国家,主张地位未定,但也有的国家如俄罗斯、北韩等,根本认为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对于已认定台湾是国家者,或是认为台湾是中国一部分者,应对方式相对简单,就是以国家的身份与权利之有无来看待即可。但立场是台湾地位未定者(不少国家都采取这个立场),就会出现很多不确定状况。

过去在参与多国针对台海有事的兵推时,就曾出现有某国参与兵推的退休大使要求台湾在受攻击时必须立即宣布独立,否则在该国法律的要求下,一个没宣布独立的台湾会使该国无法在援助台湾上做任何事,因为这会被解释为参与其国内法所不容许的他国内战。

除此以外的更多讨论,是在一旦发生中国侵台战争时,这就代表吓阻无效,而过去“不独不武、双重吓阻”的战略前提也因战争的发生而不复存在。因此届时的考虑就不在于危机降级,而是要击退中国入侵。一中政策与台湾暧昧不明的地位等,如果会因此导致防卫与召唤国际合作出现变数时,就会是个要解决的问题。

日前有学者提到应尽快建立各国在台海出现战争时有确立台湾主权的共同认知,意即当中国对台湾发动攻击时,各国届时就公开给予台湾外交承认甚至建交,让中国知道不仅暴力并台会存在军事与经济风险,甚至会有更大的外交与政治代价。这个提议就是基于前述的问题意识,转换对台湾主权议题的认知与讨论框架,使其成为降低中国对台使用武力的动机之一。

这代表台湾国际地位问题所牵涉到的并不是学术讨论与国际组织的参与而已,其对于台湾强化自我防卫也息息相关。我们在讨论台海防卫时,除了要关注军事防卫与强化社会韧性外,外交场域因与连结友盟支援台湾防卫有关,就使得台湾的地位议题会成为必要处理的问题。特别是了解到战争往往是透过谈判以获得解决下,建构有利的外交局势及结盟基础以争取有利的谈判结果,就会是主要考量。因此对台湾尚属不确定国际地位的可能挑战预先做准备,就显得十分重要。

台湾地位正常化将会是后二战国际秩序重整的关键议题,绝非无事找事

二战至今已经结束八十年,但台湾的国际地位变成二战至今悬而未处理的问题,更因台湾民主化让主权在民的操作因此在台湾被实践,也使中华民国因此取得在台湾存在的正当性,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更复杂。

中国始终没有要放弃并吞台湾,其军事的资源投放与准备也都是以夺取台湾为计划重心。习*近*平更将统一台湾作为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拼图。在习*近*平有意改变八十年来的后二战国际秩序下,改变台湾归属就成为习*近*平改变后二战国际秩序的第一手棋,也是最关键的一手棋。

美国过去四年开始对台湾的国际地位发出诸多声明,包括直接反对中国对2758决议案的扭曲与误用,现在更直接提到《开罗宣言》并未设定台湾最终地位,有意要斩断中国宣称拥有台湾的逻辑基础。在这个时候会出现这样的说法,显示局势的确是相当紧张,因此相关外交操作才会日益频繁。以内政优先或者是追求团结而想忽视这个议题,都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台湾地位问题现在直接关系到后二战秩序在今天会如何发展,也与台湾能否永续生存息息相关。我们不仅要扬弃国民党与共产党在台湾地位议题上“国共一家亲”的,垫高中共并吞台湾筹码的危险主张,也要从保全台湾的角度,要发展出一个可以超越过去国际法学者与国际安全专家因相互对立的出发点,导致台湾动弹不得困境的思考。我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作者为读错书,入错行,生错时代的政治边缘人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思想坦克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25/2282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