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的九次善缘,令人感叹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好文 > 正文
中美之间的九次善缘,令人感叹

最近几年,中美之间的关系走向了低谷,很多国人从来没去过美国,甚至从来未曾见过一个美国人,但是对美国的仇恨已经到了恨不得扒皮吃肉、挫骨扬灰的地步。美国真的有那么坏吗?今天来给大家简单列出一些美国对中国的帮助,其实远远不止这些帮助。

第一次:留美幼童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为了挽救大厦将倾的清政府,不得不做出一些改变,在传教士李提摩太等人的帮助下,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等清朝重臣的支持下,

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些幼童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他们绝大部分人最终成为了行业翘楚。他们中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开滦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知名人物。

他们在美国学习到了完全不同于八股文的知识,也就是近代科学。他们不需要再去理会君君臣臣四书五经的繁文缛节,学习到的是自由民主的现代文明。他们是幸运的,有机会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他们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当他们认识到了外面的世界,却又知道自己将来不得不回到现实的世界后,难免会心有抵触,这让清朝统治者感到害怕。

这样原计划十五年的留洋计划,被迫终止,留美幼童不得不返回也让美国各界表示惋惜,因为很多学生就要瓜熟蒂落了,现在不得不中途而废!中国留美幼童纪念学会会长高宗鲁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幼童与美国家庭共同生活,水乳交融,对促进民族感情贡献良多,影响源远流长。”即便如此留美幼童还是为中国近代文明作出了贡献。

第二次:近代教育

中国自隋朝开起了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学的都是四书五经八股文,除了教你三纲五常维护统治和整人之外几乎没什么作用。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辛丑条约》美帝国主义分到2444万美元。1904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透露:“庚子赔案实属过多。”当时中国学生留学主要以日本为主。首先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逐步强大起来,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次地理位置离中国近,语言也更容易理解,同时那时候去日本也很简单;最后还有一点就是便宜,学费很低。

1906年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同年3月6日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建议罗斯福将中国清政府的庚子赔款退还一部分,专门开办和津贴在中国的学校。1907年明恩溥发表《今日的中国和美国》一书,他在书中指出,应该多让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去美国留学。

1908年罗斯福给国会提出了一个咨文,指出:“我国宜实力帮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洽于近世之境地。援助之法宜招导学生来美,入我国大学及其它高等学社,使修业成器,伟然成才,谅我国教育界必能体此美意,同力合德,赞助国家成斯盛举。”1908年美国参众两院一致通过赔款总额由2444万美元,减为1365.5万余元,扣除利息,应退还中国1078.5万余元。1908年10月28日,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程:自退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如果到第4年就派足了400人,则自第5年起,每年至少要派50人赴美,直到退款用完为止。

1909年8月,内务府将皇室赐园—清华园,拨给学务处,作为游美肆业馆的馆址,学务处在史家胡同招考了第一批学生,从630名考生中,录取了47人,于10月份赴美。这就是后来庚款留美学生的由来。1911年4月9日,清政府批准将游美肆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并订立章程。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

1909-1911年,游美学务处选送三批共180名学生赴美留学。这些留学生去了美国以后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技术也学到了一些先进的民主思想,言传身教的影响了很多人,很多人成为近代中国执牛耳者(胡适、竺可桢、赵元任等)!

虽然美国这么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确实为中国的教育及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到了30年代,美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而同时,美国人在中国建立了12所教会大学,这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燕京大学。这12所大学基本涵盖了目前中国最顶尖的高校!

第三次:现代医学

最近随着马保国大师被人揍的晕头转向,很多人说中国传统武术已经没落,但是中医正如火如荼,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借了中西医结合的外衣。姑且不论,必定引起争议。提起现代医学就不得不提目前中国最好的医院,协和医院。协和医院就是美国人洛克菲勒捐建的。洛克菲勒家族与中国最早的接触可追溯至1863年,24岁的大卫-洛克菲勒的祖父约翰·洛克菲勒将他的第一桶煤油卖到了中国。最初洛克菲勒家族准备在中国建大学,并派出考察团考察中国。最终得出结论为“因条件限制,办学行不通,建议办医学”,于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目前仍然是世界上重要的组织)组建“中华医学基金会”,于1915年出资20万美元,购买了欧美教会学校开办的“协和医学堂”,将其改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并斥重资购买了豫王府作为地址,请美国著名的建筑师查尔斯柯立芝主持设计。所花费用由预算的150万美元增加到了最终的750万美元。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中西ABC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11/2275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