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一位宝妈,带孩子去公园玩。
结果就她一买水的功夫,孩子就不见了。她急得到处找,人都崩溃了。
身边亲戚朋友也都跑去公园帮忙找,最后终于在保安亭找到了孩子。
原来,妈妈买水时,孩子看到附近有个游乐园,他就好奇地走了过去。没想到这一走,就跟妈妈走散了。
最后还是巡逻的保安看见他哭,才把他带回保安亭。
幸亏孩子被找回来了,若走丢了,这位妈妈可能一辈子都要活在痛苦、内疚中。
我们平时带娃出门,也要看紧孩子,必要的时候,再累也抱着别松手。
尤其是以下4个地方,父母别大意。
一:人多嘈杂的公共场所
有时候我们要出门,但孩子又没人看管,我们就不得不带着孩子一起。
如果是去人多嘈杂的地方,比如商场、车站、景区、展览馆、集市等等。
这些地方,人多、声音嘈杂、环境复杂,我们尽量牵着孩子的手别放开,或者干脆抱着他。
我身边有些家长会觉得:“没事,我家孩子胆大,他知道怎么找我们。”或者“我急孩子会跟着我,不会乱跑的。”
但事实上,正是因为这样的疏忽,才最容易发生意外。
我们大人视野宽敞,一眼扫过去,就能看到远方有些什么。但孩子矮小、腿短、视野低。
走在人群里,他根本看不清周边环境,一个转身、一次好奇地回头,他可能就跟丢了。
而在密密麻麻的人群里,他又分不清谁是父母。于是心里着急,一着急,就到处乱跑,一跑,你就更加找不到他了。
而且,人多的地方,一般很吵。
尤其是街上,可能还有各种大喇叭放音乐、搞活动。
这种噪音,对孩子来说,其实会让他们感到压迫和心烦。
这时候,我们若能抱着他,给他一定的安全感,他就不会那么害怕,也不容易被吓着了。
抱着孩子,能防止他乱跑、防止他被人群推搡、安抚他的不安感。这样,我们自己也放心些。
二:医院
如果带孩子去医院,也可以多抱抱孩子。
因为医院里,孩子会见到各种各样的人,甚至有些人因为受伤,看起来挺吓人的。
这时候,孩子会害怕,会哭闹,会拉着你要赶紧走。
我们别急着怪孩子不懂事,而要多理解他、安抚他。还可以多抱抱他,让他放松下来。
除了看到病人他可能会害怕,医院这个地方,本身就会让孩子害怕。
因为来这里,他肯能要做各种检查、要抽血、要打针。
一进到这里,他就觉得疼、害怕,自然不愿意久呆。
这时候,我们多抱抱他,能给他不少的安慰,缓解焦虑感。
三:上下楼梯、电梯口、扶梯等高风险区域
逛商场上扶梯时,在我们前面的,是一位妈妈带着一个男孩。
男孩比较好动,在扶梯上踩上踩下。结果一个没留神,一脚踏空,直接摔了下来。
幸好我们反应快,赶紧抓住男孩,这才没被他撞倒,也避免他滚下去。
后来妈妈对孩子一顿教育,也赶紧把他抱起来,不准许他再乱动。
电梯、扶梯这些常见的地方,其实也隐藏着安全隐患。
进扶梯和出扶梯,对小一点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大挑战。
因为他需要精准地踩踏,一个没注意,可能就会失去平衡。而孩子腿短、步伐小,很容易踩不准导致摔倒。
而电梯看似简单,进去出来就好了。
但孩子不了解它开门关门的机制,可能电梯门正准备关了,他急匆匆往里赶,电梯反应不过来,有可能会伤害到他。
所以,进入电梯、扶梯时,我们要紧紧牵住孩子,最好在出、入时能抱着他,等上了电梯后再放下,这样能保证他的安全。
四:夜晚走夜路、停电、雷雨天
能引起孩子害怕的事情,有黑暗、突然的声响、未知的东西。
而走夜路、停电、雷雨天,几乎把这些要素集齐了。
停电的时候,屋子里一片黑漆漆。习惯了灯火通明的孩子,这时候会脑补很多可怕的场景,越想越害怕,与害怕就越粘你。
这时候,我们多抱抱他,给他安慰。
另外,如果我们碰上走夜路,路上哪怕一只小飞蛾,都能把孩子吓到。我们也可以抱一段、走一段,不要完全不管他让他自己走。
雷雨天电闪雷鸣,那种突然的雷声,也很容易把孩子吓一跳。
我们可以关上窗户、拉上窗帘,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给他唱一首歌,或者讲一个故事。
有我们的怀抱,孩子很容易安静下来。
害怕、不安时,有我们温暖的怀抱,孩子便能从害怕中,一点点变得勇敢起来。
你觉得还有哪些场景,我们可以抱着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