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看似单纯的娃,其实从一出生,就向你悄悄“隐瞒”了这4件事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你那看似单纯的娃,其实从一出生,就向你悄悄“隐瞒”了这4件事

我们常以为,小婴儿啥也不懂,只会“吃饱睡、睡了哭”。

可你知道吗?

那些看起来“啥也不懂、啥也不会”的娃,其实从一出生开始,就向你“隐瞒”了这4件事。

一:他要的,可不只是“吃奶”

我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家哈里·哈洛,他把刚出生的小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而笼子里,放着2位“猴妈妈”。

一位“猴妈妈”,是用铁丝做的,身上绑着奶瓶,小猴只要咬住奶嘴,就有奶喝。

而另一位“猴妈妈”,则包裹着绒布,软乎乎的。它身上没有奶吃,但摸起来很温暖。

你猜小猴子会更喜欢哪一个?

我一开始觉得,那应该是“铁丝网猴妈妈”吧,毕竟人家那儿有奶喝,小婴儿最需要的不就是奶么?

但答案,却让我很意外。

小猴子只有在饿的时候,才会跑到铁丝网猴妈妈那里喝奶,其余时间,它们基本都依偎在绒布妈妈怀里。

这个实验,改变了很多人对婴儿的看法:

对刚出生的小生命来说,食物不是唯一的需求,他们还特别需要的,是“温暖”和“触摸”。

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

我们会发现,孩子并不是吃饱了就不哭了,而是被抱在妈妈的怀里,听着妈妈的心跳、感受到温暖,他才安稳。

因为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在寻找“依恋对象”了。

这个对象,不是单纯的“给他喂奶的人”,而是一个可以感受到温暖、回应、亲密的人。

所以我们常说:“妈妈的怀抱,是孩子最初的安全感来源”。

别小看了我们给孩子小小的拥抱,就是这样一份温暖和柔软,让孩子确信:“这个世界是安全的,我是被爱着的。”

看完这一点,你是不是觉得挺有意思?

别急,更有意思的还在后面。

二:与生俱来的“社会雷达”

你以为,宝宝出生后,只会傻傻地盯着天花板?

实际上,他早已开启了“人脸扫描模式”。

心理学家费尔顿,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们让刚出生几个小时的婴儿看三种图形:

一个长得像人脸的图案(两只眼睛和嘴巴排列成三角形);

一个眼睛和嘴巴颠倒的图案;

一个完全杂乱无章的图案。

结果发现,大多数宝宝,都会盯着“人脸”那张图看。

也就是说,孩子一出生,就已经在“看人脸”了。他们本能地,想从人脸中获取信息。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对他们来说,人的表情、眼神、语调,都是判断“安全”与“危险”的线索。

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经验:

当你板着脸,面无表情盯着孩子时,他会害怕,会哭,会让你抱。

但当你笑容满面、轻声细语跟孩子说话时,他也会特别开心,不哭不闹。

这其实就是,孩子在“读你”。

他会从你的脸上,来“读”你的情绪,然后判断自己的处境,以及该怎么做。

比如孩子刚学会走路,跌倒了,他第一反应不是哭,而是回头看你。

如果你惊慌失措,吓得赶快过去扶他,那他通过读你的表情,就明白了一件事:“这件事很严重,我也很害怕。”

那么,他就会哇哇大哭。

但如果,你表现得风轻云淡,还笑着说:“呀,摔跤了呀,咱们试着站起来看看。”

通过你的表情,他就理解到:“哦,这并不危险,我很安全。”

那大概率,他会咧嘴笑笑,然后拍拍屁股站起来继续走。

你那看起来还不太会表达的小娃,这幺小就会察言观色,你是不是很意外呢?

三:哭不是随便的“闹腾”

孩子一哭,你是不是立马手忙脚乱?

可你知道吗,这点哭声,背后藏着的学问,比你想象的多得多。

法国有研究团队,录了30个新生宝宝的哭声。结果发现,哭声的节奏,居然和妈妈的母语腔调很像。

比如,母语是法语的宝宝,哭声习惯往上扬;母语是德语的宝宝,哭声就更像往下掉。

更神奇的是,大人一听到婴儿哭,大脑立刻会有反应,尤其是那些掌管情绪和压力的区域,反应最大。

所以,你总觉得娃一哭,心就“揪”一下,哪怕正忙,也忍不住放下手里的事去看。

这就是你的大脑,被娃的哭声“激活”了。

而且,宝宝学得飞快:哪种哭声能让妈妈立刻冲过来,哪种表情和哭搭配更有效,他试几次就门儿清。

你以为他是随便乱哭?

其实,他在用小小的策略测试:“我要怎么做,才能最快把妈妈叫来?”

四:模仿与学习

还有个实验:

研究人员对几天大的新生儿做各种表情——伸舌头、张嘴、撅嘴……结果发现,小宝宝居然能模仿!

也就是说,你家娃才出生没几天,看起来只会吃奶睡觉,但其实,他已经在偷偷学你怎么做表情。

这背后,是“镜像神经元系统”在发挥作用。

它让宝宝看到你的动作,就能在自己大脑里“照一遍”,然后慢慢学着做。

所以,从一出生,孩子就在用你当“教材”。

你处理矛盾的方式,你说话的语气,他都悄悄记下,然后在和别人相处时用出来。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的脾气、习惯是遗传来的。

但其实,很大程度上,他是“看着你”学的。

你觉得家里那个小娃啥都不懂,只会哭哭闹闹。

可事实上,从他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他就在悄悄感知你、模仿你、靠近你。

孩子的成长,其实就是一场不断“成为”父母的旅程。

你笑,他学会温暖;你皱眉,他学会担忧。

你,就是他最初的世界。

责任编辑: 吴莉亚  来源:布谷妈妈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04/2272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