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是为什么?看完才恍然大悟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家庭生活 > 正文
俗话说:“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是为什么?看完才恍然大悟

在农村生活习惯了,感觉去了城里,哪里都不舒服,所以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喜欢回农村的老家呆几天。而在农村,不仅有绿色蔬菜水果吃,更重要的是每天晚上,隔壁左右的邻居都会走出来聊聊天,八卦一些事情,一天快乐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而在农村生活习惯了,也知道很多俗语,比如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打人莫打痛处,说人莫说重处”等等,而有一句俗语,我觉得现在很多人都要知道,它关乎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饮食,它就是“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这句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接下来我就详细的为大家讲解一下,看完后保准您能恍然大悟!

第一句:早不买猪肉的缘由

在以前,杀猪可是一件费时又费力的活,比如一头300斤的大猪,需要2个人配合6-8小时,才能完全把它屠宰分割好,等猪肉完全分割好在拿到菜场上去菜,可能都要到9点以后,天气冷,可能要到12点左右,以前在农村,经常在中午还能买到热乎乎的猪肉,这种猪肉直接炒着吃,真的是超级香。

而在以前,早上9点以前的猪肉,大部分都是隔夜肉,这种隔夜肉的香味和口感和新鲜肉相比,会差一大截,如果不认真挑选,还有可能买到变质的肉,所以人们根据生活经历,总结出了“早不买猪肉”这句俗语。

而现如今,这句俗语其实不太适用了,因为现在的宰猪厂都是流水线工作,凌晨2-3点猪就被宰割好了,凌晨4-5点就被肉贩子拖到菜市场分割了,在早上6点就能买到最新鲜的猪肉。虽然现在大部分时候,我们可以在早上买到最新鲜的猪肉,但是大家买的时候,还是要学会辨别隔夜猪肉,隔夜的猪肉颜色会明显发白,而且闻着会有明显的腥味。

第二句:晚不买豆腐的缘由

豆腐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期,据记载是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召集方士炼丹时,意外将石膏或盐卤加入豆浆,形成凝固物,从而发明豆腐。一直到清朝,豆腐衍生食物都很多,比如清代李调元的《童山诗集》中部分诗句,高度概括了豆腐、豆腐皮、五香豆腐干、姑苏糟豆腐、臭豆腐、豆腐乳的制作。而在古代,肉比较贵,加上买它也不方便,所以豆腐成了代替肉的食物,不知道吃什么,大家就会买点豆腐。

在工业不发达时期,撑船、打铁磨、豆腐,是世间的3苦,因为泡胀的黄豆,都要人工磨成浆,然后再做成豆腐,而且为了在早上有豆腐卖,晚上10点就要开始磨豆腐,直到早上5-6点,豆腐才开始做好,所以在早上买豆腐都是最新鲜。而豆腐也是一种非常容易发酸的食物,只要天气一热,豆腐就会慢慢发酵变质,而变酸的豆腐,超级难吃,一般气温大于20度,豆腐如果一直裸露放在下午,豆腐会变质,所以才有“晚不买豆腐”这种说法。

晚不买豆腐这种说法放到现在,也是适用的,虽然现在工业很发达,做豆腐也不再那么难了,但是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夜晚做,早上卖,如果早上卖不完的豆腐保存不当,到了下午,也会发酸变质,所以现在买豆腐,也要留心。

如何辨别变质的豆腐很简单,买的时候用手指摸一下豆腐,如果豆腐摸着很粘手,就说明豆腐已经变质了,如果豆腐摸着像水一样,而且手还有淡淡的清香味,说明豆腐还是新鲜的,值得购买。

“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这句俗语,放到以前确实是有道理的,但是现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科技越来越发达,早晚都可以买到新鲜猪肉,但是晚上买豆腐还是要留一个心,避免买到变质豆腐!

责任编辑: 叶净寒  来源: 胡师傅美食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02/2271256.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