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急剧恶化,中国房价的加速下跌即将失控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数据急剧恶化,中国房价的加速下跌即将失控

上周五收盘后,央行公布了最新的8月金融数据。总体看,大致符合预期。

M1增速:预期5.87%,实际6%;

M2增速:预期8.68%,实际8.8%;

社融:预期24873.33亿,实际25693亿。

上述预期值取自万得一致预期,来自国内多家主要券商预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尽管如此,但本月的居民贷款数据却急剧恶化,这个对房地产有较大影响。

居民新增债务一直是我们判断房价是否加速下行的一个关键指标,所以本文分析下最新的8月数据。

依照惯例,我们先上房价和居民债务的关系图。

如上图,是近20年,居民新增贷款和房价的关系图。居民债务周期就是房价周期,居民新增贷款是直接转换为楼市增量购买力的,因此新增贷款大涨会推动房价上涨(如上图2009年,2016年),新增贷款下跌也会使得房价失去债务支撑而下跌(如上图2022年)。我们据此数据也在2023年初开始减持京沪房产(点击:)。

其底层逻辑,我们过去解释过,考虑到新读者,我们再解释一下。

就是成交量并非房价涨跌的前瞻指标,而只有居民债务才是。

因为任何一个成交,一定有一个买方,一个卖方。如果说买方是看多所以买入,那是不是说卖方都是看空呢?或者说,既然买方和卖方数量对等,是否可以说,有多少买入的看多方,就有多少卖出的看空方呢?

当然不是!

这背后的秘密,就隐藏在我们上面说的居民新增贷款数据里。

比如,A把房子卖给B,作价100万。虽然B是看多所以买入,但A却不一定看空,A可能是为了置换,所以卖出获得100万后,再买入200万的房子,并增加100万的负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买卖双方都是看多。

同理,在市场不好时,买入者也并不一定是因为看多才买入,也可能因为向下置换(比如徐峥电影逆行人生的桥段)。

也就是说,尽管市场上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必然相等,但也会出现大多数人看多或者大多数人看空的情况。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判断大多数人看多还是看空?

答案是居民新增债务,因为只有在大家看多时,才会尽可能通过杠杆和债务去持有房产,这样在房价上涨时,才会赚更多钱。这种情况在数据上的体现,就是居民新增贷款大涨。

反之,当大家看空,就会卖出多余房产减少债务,或是失业者的向下置换减少债务。

这种情况下,买方买房虽然新增了贷款,但卖方卖房却归还了贷款,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债务的转嫁,也就是居民总债务并未增加。体现在数据上,就是居民新增贷款不断创下新低。

好了,那么上周五央行发布的数据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一下。

从上图可以看到,今年8月,无论是单月新增贷款,还是截止到8月的累计新增贷款,都比创下10年新低的2024年还要低。

事实上,去年8月,已经下降了50%,今年8月,在去年的基础上又下降了80%以上。在过去10年里,和除去2024年的任何一年比,今年8月的新增贷款都不到任何一年的10%。

数据触目惊心且急剧恶化。

这个和大家的实际感受也是一致的,现在,即使在超一线的北京上海,大家卖房如果不在之前的最低成交价上继续让价,几乎是卖不动的。

楼市的止跌回稳之路,依然漫漫,依然需要更多努力。

也建议买家管住手,当前阶段继续等待市场的下跌企稳。

后记:

近几个月,居民新增贷款急速下行,我认为有炒房客抛盘还债的因素。原本在去年9月止跌回稳提出时,不少高债务的炒房客想着等楼市拉起来再卖,但不幸是4月开始楼市重回下行。

由于房价下行的每一天,炒房客都在失血,所以很多人只能被迫卖房去还债。有很多实在舍不得卖的,甚至会因为现金流断裂而沦为破产和法拍的境地。

比如上周五上海豪宅凯德茂名,法拍只拍出15万单价,高峰期价格30万,已腰斩。去年凯德茂名新开楼栋17万,触发积分,成为满分盘,正是因为二手单价在25万以上有大幅倒挂,才让一手成为满分盘。但从上周法拍看,去年的满分豪宅盘,已从倒挂变正挂,面临破发的境地。

所以,建议大家持续关注数据,不要贸贸然进入楼市。从2023至今的所有买家,全被套了。

当然,从长远看,我依然看好中国经济。等到这一轮资不抵债的炒房客逐步清盘释放卖盘后,楼市会从当下的快速下行,逐步过度到缓慢下行,最后迎来磨底实现止跌回稳,这个过程可能会非常长,但我相信最终是可以走出新周期的。

最后,本文是依据全国居民债务数据做出的分析,然后北上深等各个主要城市的居民债务数据,我后续会更新到星球里,星球同学可以查看对照下自己城市的缩表进程。

我们之后会持续跟踪数据,等到居民缩表接近尾声,债务清盘接近尾声,楼市会开始进入缓慢下行和磨底阶段,当数据开始出现曙光迹象,就到了我们可以考虑买房的时刻。

责任编辑: 叶净寒  来源:重远投资观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19/2279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