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我们识人的三个方法,特别值得学习!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中国文化 > 正文
孔子教我们识人的三个方法,特别值得学习!

识人三法视观与察

孔子讲,“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我们不了解别人。知人非常重要!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一个视、一个观、一个察,就是孔子教我们知人的三个方法。

视为当下表面作为

视其所为,他干的是什么?是为善还是为恶?“为善者为君子,为恶者为小人”,君子的所为是善的,小人的所为是恶的。从一个人的所为里,就能知道他是君子,还是小人。这是第一步,从他的造作、行为去观察。

观为过去为人做事

第二个方法是“观其所由”,观比视讲得更加详细,观察得更加细致。

观其所由,从事上来看,他的所为是善,可是他的念头,他为善的意念从哪来?是真正为了民众,还是为了自己?是公还是私?

要看他的发心是什么,来判断他这个善的真假,公者为真,私者为假。

假如他的所作所为,出发点是为了自私自利,那就不善。

以不善的存心、意念做出来的善,虽然是有利于大众的,但只能说这个事情是善,不能说他这个人是善,他“不得为君子”。

换句话说,他是个伪君子,做出一个样子在行善,其实他的意念还是自私自利,从自己出发的。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利益,可能是为了别人的恭敬赞叹,说他是一个好人,是君子、大善人,他图别人的赞叹,这不能称为君子。所以看一个人是善还是恶,是君子还是小人,真要仔细去观察。

《了凡四训》就讲到善有真假、大小、偏圆等等,讲了十个方面。我们应该认真地细细地读,读了之后,才晓得如何去观人,这里讲的“观其所由”,从这里判断。

清朝末年有一个官员,他有很多钱,后来退休了,在家乡做了很多好事,修桥补路、周济贫苦,整个乡都称颂他是善人,可是最后没想到他暴病而亡,不得好死,他的太太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的先生是个大善人,最后还不得好死?

后来辗转问到,原来他先生过去曾经做了大恶,在他当官的时候,朝廷有一次赈灾,由他负责发放赈灾款,但是他昧着良心,把赈灾款贪污了,导致很多人因此而饿死。

这个事情除了最亲密的几个朋友知道以外,其他人都不知道,连他太太也不知道,后来是他的一个朋友讲出来的。

原来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昧着良心得到这一笔赈灾的巨款,拿出一小部分出来做慈善,怎么能抵挡、弥补他的罪业?所以为善,有阴有阳。所谓阴是别人看不见的,不为人所知的;所谓阳是为人所知的。阳善是你做慈善,大家都赞叹你,说你是个大善人,大慈善家。

要知道,名也是福,你出了名,就把福给享完了。他的这个福不仅没有留住,他的恶还是阴恶,他从来没有告诉别人,积在内心深处,所以最后报应现前,就像孔子在《论语》里讲的,“吾谁欺,欺天乎?”你欺骗谁?你难道还能欺骗上天?

孔子教我们观人,首先我们要观自己。视其所以,先观自己的所为是不是善?再观其所由,看看自己的念头是不是善?行善的出发点是不是真善,是不是真正大公无私?要把圣人的教诲先内化到自己身上,反求诸己,不是拿着圣贤教诲去量度别人,首先得量度自己。

察为心意所安之向

第三个方法是“察其所安”,“察”是比观更详细的观察。他乐于做什么事情。有时候我们所做的,并不是我们喜欢做的,可能是迫于无奈,看到别人行善,自己不行善不好意思,勉强而为之,这就不一样。

他这一念生起来的是善,念头真正是为大众,没有私心,可是他所做的也只是这一次,不是他的心之所乐,他乐的是自私自利、名声利益,他喜欢这个,不是真正喜欢为善。

他这一次所做的,也不能代表他的为人,他还是虚假的,伪就是虚假。做一次可以,做久了肯定就变了,因为他的心不乐于此。

只有做到乐于为善、好善乐施、助人为乐、为善最乐,这个人才是真善,他才能做得恒久,为什么?他乐于此。一个人喜欢做,他才会一直做下去。如果他真正明白了,帮人就是帮自己,为公也是自利,那他一定是无怨无悔,天天为善,谁也挡不住他。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真明白这个道理,知道为善对自己真有好处,我们才会真正乐于行善,真正发自内心。如果不明白这个因果,即使是为善,可能心不真,心有所图,或者是勉强被逼着才这么做,不能够转自己的心。

识人之要见其存心

善人恶人,他的心安在哪?如果行善而安于善,已经变得很自然了,天天都行善,则善日进,他会越来越善;如果有过错而安之,有过不肯改,安于现状,因循度日,不能奋然改过,就是恶日积,天天在积恶,积累过失,积小恶就成了大恶,最后变成十恶不赦。

我们有恶必须要改,连小恶都不能姑息,要勇而改之,孔子讲“知耻近乎勇”,知耻是什么?以恶为耻,知道自己有恶、有过错,努力改正,这是勇者。所以天天要忏悔,天天要自省。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反省天天干。天天省察自己。譬如《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里面讲了一百一十三件事,我们用《弟子规德育成长日记》帮助自己修学。今天是几号,对照一下,做到的打钩,做不到的、犯错误的打叉,每天反省进步。一开始,会发现没做到的多。发现自己的过失,这就开悟了。开悟之后怎么办?悟后起修,修是把过失修正过来,这叫修行,然后恶日少而善日多,逐渐恶习气都断掉了,就成为一个纯粹的善人,这就是真正的君子。

自省内察念念改过

我们用视、观、察去看人能知人,看自己就能自知,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我们自己首先得明,才有知人之智。明是明白了、开悟了,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别人。所以视、观、察,最重要的是观察自己为先,反求诸己。

从自己日常的行为、起心动念去反省,看自己的念头是自私还是为大众,是图名利,还是真诚地为善?这是要去观,观心。

察,察自己隐微深处有没有丝毫名利心?有没有丝毫虚伪心?如果有,要细细地去洗涤干净,让自己的心地纯净纯善,然后就能观人了,观人也能观得很准确,为什么?

这是自性中本有的智慧,知人之智,本来具足。我们的心地纯净纯善,就清净了,就好像湖水平静下来,无风无浪,外面的山河大地,自然照得清清楚楚。为什么?没有障碍了,什么是障碍?自私自利是障碍,求名求利是障碍,贪图享受是障碍,贪瞋痴慢的烦恼是障碍。把这些障碍都去除了,外面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

下面孔子连讲两句,“人焉廋哉,人焉廋哉”,重复地讲,就是强调,着重语气,为了让我们深刻地明了,明了什么?“人焉廋哉”,人何能隐藏?知人是一件难事,但是孔子教我们用这三个方法,视、观、察,从这个人的种种事迹、表相、存心去观察他是什么样的人,是君子还是小人,自然就显而易见了,所以他怎么能藏匿?

我们了解这个情形,反观自己、反省自己,也会出一身冷汗,为什么?自己肯定过去也做过不少的恶事,以为能欺骗别人,别人不知道,那是自欺欺人,能欺骗的都是愚人。

境界比我们低的人,可以欺骗他,境界比我们高的,真正有德行、有学问的人,我们怎么能欺骗他?他会用这个方法来观察我们,“人焉廋哉”,我们怎么能藏匿?

孔子连讲两句,提醒我们,深刻地去省悟,不能自欺欺人。

《中庸》教我们要诚,《大学》也教我们诚意。诚意是什么?慎独。在幽居独处的时候,都好像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有十只眼睛盯着我们,十个手指指着我们,我们哪有藏匿的地方?这是提醒我们要自省内察、慎独诚意,不能自欺欺人。

对自己而言,我们运用这个知人的方法,“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就能知言穷理。知言是听到他人讲话,就知道什么意思。

孔子讲不知言,无以知人。言是每个人心里的表达,通过知言来知人。穷理,是对于宇宙人生的道理都通达了。

如果自己真能做到知言穷理,再用理、言来衡量别人,观察对方是什么样的人,那我们的观察准确性跟圣人没两样。所以,要知人,首先得自知,真正有知人之智,自己首先要穷理尽性。

身修了,心正了,才能真正知人。

孔子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学习圣道,废寝忘食,把吃饭都忘了,他真正是专注,一心学道,发愤忘食,而且乐于道、乐于善,忘了一切的忧恼,乐就忘忧。说明只要一心向道,忧恼、杂念就会一刀两断,统统都斩除掉,心只向着道。真有这个境界,千了百当,什么事都办妥了,这个人不会有过恶了。他已经没有了作恶的妄念,更没有自私自利的考虑,所以圣人是一心为善,恶无从起,没有了落脚的地方。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我们自己成就了,就懂得观人了,别人的所为、所念、所乐,不难观察出来,自然就有“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能力。所以这个能力不用去求,不用刻意去学,只需要把自己的毛病、习气、烦恼全部断除,一心向道,这个能力我们自然就有了,为什么?这是自性中本有的能力,不是外面学来的。所以君子但求诸己,只从自己分上下功夫,他没有一个心去观察别人。

有心观察别人,这个心是妄念,是向外攀缘的心,我们的心不再向外攀缘,止于至善。何须再去别求什么事,别学什么能力?所以君子真的都是反求诸己,一味地学道,自然所有的能力具足,就是神通具足。

神,在古时候跟圣的意思相通,神通就是圣人具备的能力,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能知人的智慧,当然也具足。这种具足,完全是自性性德显发出来的。自性好比一面镜子,镜子上现在有很多灰尘,照不到外面的景象,全部被灰尘蒙蔽住了。我们要把它擦干净,擦得很亮,镜子就能照了,照得清清楚楚。自己清净了,才有照见外面境界的能力。所以知人,哪里用学?自己的事情办妥了,自然知人。

过去是以铜为镜,表面要磨得很光滑,才能够照见。这个能照的功能本来就有,只是现在表面不光滑,所以能照的功能显不出来。现在我们去磨它,磨就是修,修自己,修身,所谓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我们真正磨到有一天,把它全都磨平了,磨得很光滑、很明亮了,性德就显露出来了,它就能照了。用磨镜子来比喻君子只求自己修身,心绝不会往外去求人。所以知人的能力,我们不能有心求,只求自己修身,这就对了。自己身修好了,自然就有了知人的能力。

责任编辑: 吴莉亚  来源:樱花细雨话文字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10/2275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