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九三阅兵”活动期间,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意外谈及“人类能否活到150岁”的话题。然而,科学界的最新研究却给这一设想泼了冷水。
外媒《ScienceAlert》9月8日报道,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研究,对20世纪23个高收入、低死亡率国家的人口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团队结合历史纪录与6种不同预测模型,重点考察了1939年至2000年间出生人群的预期寿命变化趋势。
结果显示,人类寿命的增长正在显著放缓。研究指出,20世纪初寿命快速延长,主要原因在于婴幼儿死亡率的急剧下降以及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的改善。但随着富裕国家的医卫条件已趋饱和,进一步延长寿命的空间相当有限。
具体数据表明:在1900年至1938年间,每一代人的平均寿命可延长约5.5个月;而1939年至2000年出生的人群,寿命延长幅度仅剩下2.5至3.5个月。研究人员强调,在已开发国家,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停留在80岁左右,1980年出生者大多无法达到100岁。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专家也补充,即使成年人存活率提高速度翻倍,人类预期寿命的增长仍无法回到20世纪初的高峰。
此项研究不仅对中共领导人提出的“150岁设想”形成现实对照,也揭示出现代社会在寿命延长上的瓶颈。人口成长率仅为过去的一半,长寿社会的想象与科学实证之间的落差,凸显了人类未来在医疗突破上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