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九三阅兵”已经落幕,但大戏才刚开始,全球都在关注这场阅兵背后的野心与意图;人们看到的是:一面“中国新军国主义”的大旗已经张开,一幅“中国军事示威”的画像已经亮相。
习*近*平绝不是“为阅兵而阅兵”,而是“为示威而阅兵”,这其中,暗示性的政治讯号要远胜于军容的展示。一句话:借由阅兵,习*近*平妄想扮演世界领导人的最高地位,尽管这只是一场春秋大梦、一幅镜花水月。实际上,这是一场借壳上市、抢夺抗战果实的“篡位阅兵”,不具合法性与正当性,充其量只是一场“世界独裁者同乐会”,而西方国家元首集体缺席可以证明:独裁与你合流,民主不与你同在。
据传日本政府通过外交渠道,呼吁欧洲及亚洲国家谨慎考虑是否出席阅兵式,认为中国的九三阅兵有太多反日成分。实际上,日本的外交运作实属不智和多余,显示日本对于侵华战争反思不彻底、谢罪无诚意。但即使日本不做如此外交运作,西方民主国家早已选择不与独裁政体排排坐,以“无一出席”表达对中共阅兵的抵制。
中共当然可以举行阅兵,但请大声说出:1937年至1945年(民国26年至民国34年),中华民国政府及其所属国民革命军,历经8年浴血抗战,赢得了日本侵华战争的胜利。若非如此,九三阅兵就是“伪阅兵”。
然而,正如我在前述两文中指出,中共多年来刻意夸大渲染“红军”在抗战中的贡献,涂改并掩盖国民革命军领导抗战的史实。换言之,九三阅兵就是一场豺狼扮虎、变贼为王的“窜史大作”。然而,为何中共依然狐假虎威、假戏真做?在我看来,中共旨在释出以下几个政治讯号。
从“习不稳”到“习很稳”
在近期各方猜测习*近*平地位不稳的时刻,习*近*平就是以阅兵来展现他依然掌控大局,一则辟谣,一则壮胆。
从独裁者“权力演进的倒U曲线”来分析。一个独裁者,在面临越过权力颠峰开始向下滑落的时刻,权力的危机感特别深重,这可以从习*近*平不断清洗异己得到证明。面对“用人不忠,无忠可用”的困局,习*近*平借用阅兵可以弥补自身权力失落感,从“习不稳”的传言中证明“习很稳”。由此观之,阅兵不是纪念,而是习*近*平“壮党求生”的表现。
制造爱国主义高潮
有权力就有仪式。对中共而言,就是有意识、有选择的从历史资源中(特别是红色基因与革命原素),找到有利于凝聚政治共识、聚合政治能量的要素,并将其仪式化。换言之,“仪式”(ritual)就是一种把象征符号或抽象信仰,转化为政治教条与单一意识形态的过程。
按照“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8年一篇《增强政治仪式聚合政治能量的功能》文章的解释,政治仪式主要依靠心理、情感、认知的象征性活动,发挥宣扬政治价值与整合政治秩序的作用,实现凝聚共识、政治团结、立威树信等目的。换言之,阅兵,包括把表演者的肢体动作、语言、表情,道具、装备、出场顺序到场面规模、参与人数、传播媒介等等,统合编辑成为一场诉求“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表演仪式,目的就是制造爱国主义高潮,诱发集体激情与亢奋。换言之,从“仪式政治学”(politics of ritual)的角度来看,中共借由阅兵仪式,一方面篡夺抗日战争的历史话语权和历史地位权,一方面激发更强大的民族主义,藉以巩固习*近*平的统治威信。
历史记忆的政治动员
仪式的政治能量必须诉诸记忆的整编与动员来实现。从“记忆政治学”(politics of memory)的角度来看,历史记忆往往是政治合法性的“稀缺资源”,具有“永磁性”效力。所谓“记忆政治学”就是对储存于社会大众的集体记忆,进行挖掘、利用和重塑,以形成新的集体记忆并加以政治正确化,形成新的政治能量与行为趋力,对此,中共给予一个名称:“国家记忆”:对个人自主意识的压制与绑架。一如当年毛泽东“假抗日,真内战”,习*近*平就是利用动员、灌输、激发三种情感策略,以篡夺抗战胜利果实来补充中共稀缺的合法性。换言之,在“政治正确”的框架中,任何人都不能忘却国家记忆,个人信仰不得抵触国家记忆,否则就是叛徒或汉奸,必须接受全民族的谴责与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