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朦|我对“江油霸凌事件”的几点思考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存照 > 正文
楚朦|我对“江油霸凌事件”的几点思考
作者:

近些年红色权贵阶级肆无忌惮地宣扬“打江山的坐江山”,以及目前中国政坛的现实,迅速地拉开了官员与红色权贵阶级的距离,拉开了普通民众与官员的距离,中国社会被严重撕裂,许多官员,特别是基层办事员认为,这个国家、这个政权是权贵们的,与他们无关,他们是在为红色权贵们打工,在行政时他们往往应付、推诿,敷衍塞责。老百姓特别是工人阶级则从共产党口头上宣传的“国家主人”沦落成了事实上的被统治者或奴隶,心中不免愤懑。

江油虽是一个小城,却是一个移民城市,城区超过一半市民的老家在上海北京、鞍山、哈尔滨、黄石等地,在四、五十年前的大三线建设期间,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从这些地方来到了江油。江油位于宝成铁路枢纽线上,四川盆地与岷山交接处,曾经是大三线建设的保障基地,除了建设有与军工有关的特殊钢厂,还建设有大型发电厂、大型的水泥厂、大型矿机厂等。这里还有许多国家级的研究院所,曾是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时代的变迁把他们、他们的后代固化在了这个小城,沦落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底层市民。

这种对阶层固化的不满,在历史中也曾多次出现。明末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官绅勾结,底层农民失去了土地,生活困苦。李自成等起义军的口号“均田免粮”,正是对这种不公平社会结构的反抗。

3,权力滥用的历史回响

在江油事件中,地方政府在处理民众抗议时的强硬手段,让许多人联想到了历史上“官逼民反”的悲剧。当民众的合理诉求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得到满足时,他们往往会选择采取更加激烈的行动。

明末“杨柳青事件”中,官府为了征收军粮,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压榨,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清朝“盐贩起义”中,官府对盐商的盘剥,导致盐价飞涨,底层民众生活艰难,最终引发了起义。

四、出路何在

面对江油事件所暴露的深层次社会问题,中共国的出路在哪里?这是一个复杂而沉重的历史命题。无论是和平转型还是暴力革命,都存在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和平转型,意味着在现有的政治框架内,通过渐进的改革来解决社会矛盾。这要求政府能够倾听民意,推动司法独立,保障公民权利,并逐步建立一个更加透明和负责任的治理体系。这需要极大的政治智慧和决心。

暴力革命,则意味着推翻现有的统治。这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但其代价往往是巨大的,伴随着长期的社会动荡和流血冲突。明末的农民起义,最终虽然推翻了明朝,但也导致了清朝的入关,社会经历了长期的混乱。

中共国的出路,或许不在于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选择,而在于如何重建社会信任,弥合社会裂痕,特别是在社会治理方面,需要有现代化的社会治理机制,这需要:

1、推动法治建设,确保司法公正。

建立独立的司法体系,保障每个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权利,是重建社会公平的基石。建立宪法法院,确保政府在行政过程中不违宪。

2、深化教育改革,重塑道德。

改变以成绩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治、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禁止在未成年人中进行仇恨教育。

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废除一党专政,实行宪政民主。

4、实现基层自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重建公信力。

江油事件,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共国社会长期积压的矛盾。它提醒我们,如果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类似的事件,只会以更加激烈和频繁的方式,不断地冲击着整个中国社会。

二零二五年八月九日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议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813/2261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