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暁康:历史同构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政党 > 正文
苏暁康:历史同构
作者:

1966年3月,毛泽东上海批评中宣部:为什么吴晗写了那么多反动文章,中宣部都不打招呼,而发表姚文元的文章却偏偏要跟中宣部打招呼呢?中宣部是阎王殿,要打倒阎王,解放小鬼!中宣部包庇坏人,压制左派,不准革命,如果再包庇坏人,中宣部要解散,我历来主张,凡中央机关作坏事,我就号召地方造反,向中央进攻。各地要多出些孙悟空,大闹天宫。打倒阎王,解放小鬼!

接下来林彪其势汹汹,发表著名的"五一八"讲话,大讲政变:

‘最近有很多鬼事,鬼现象,要引起注意。可能发生反革命政变,要杀人,要篡夺政权。要搞资本主义复辟,要把社会主义这一套搞掉……有一批王八蛋,他们想冒险,他们伺机而动,我们就是要镇压他们!他们是假革命,他们是假马克思主义,他们是假毛泽东思想,他们是背叛分子,他们是野心家,他们阳奉阴违。他们现在就想杀人,用种种手法杀人。陆定一就是一个,陆定一的老婆就是一个,他说他不知道他老婆的事!怎么能不知道!罗瑞卿就是一个。彭真手段比他们更隐蔽更狡猾……罗瑞卿是掌军权的,彭真在书记处抓了很多权……文化战线、思想战线的指挥官是陆定一。’

八月底红卫兵揪斗陆定一,戴高帽、挂黑牌、罚跪、站椅、用皮鞭抽打等。这年9月30日直至1968年5月31日,陆定一先后被隔离于北京公主坟"别墅"和西四七条监所。专案组以"叛徒、内奸"的重大嫌疑,和合谋与严慰冰搞匿名信两大罪名,先后对陆定一进行了刑讯逼供的三轮审讯。康生、陈伯达谢富治、吴法宪等,均对审讯做过具体指示。陆定一年老体弱,经不起连续突击的车轮战、疲劳战和各种酷刑的摧残,精神恍惚,交代之后又翻供,又以绝食抗议,并写下了遗嘱。1975年11月12日,中央政治局讨论陆定一问题,定了三条罪状:一、阶级异己分子;二、反党分子;三、内奸嫌疑,决定将陆永远开除党籍,释放出狱,离京回原籍,每月发200元生活费养起来。决议经毛泽东批准,作为中共中央1975年第25号文件,下发全国。陆拒绝在决议上签字,所以直到1978年底他才被释放。期间,他的夫人严慰冰也被关13年,儿子陆德被关6年,亲友受株连多人,他的弟弟、岳母等死于非命。严慰冰活了下来,逢人就说:"定一在里面被吊起来打。"

1966年5月底至6月初,已被中央点名的"阎王"是:陆定一、周扬、许立群、姚溱等正副部长,中宣部造反派还要打"活阎王"、"活老虎"(指当时中央尚未点名的副部长);打击面也越来越宽,除了"阎王",又出现"判官"、"牛头马面"、"大阎王"、"二阎王"、"死阎王"、"活阎王"、"死而不僵的阎王";"阎王殿"的"亲信","黑笔杆子"、"黑爪牙"等等;有人还提出十七级以上的干部都要炮轰。

中宣部办公大楼门口两侧的柱子上贴上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庙小妖风大",下联是"池浅王八多",横批:"打倒阎王殿"。沙滩大院——北京沙滩北街甲2号,成了京城一大闹市,造反的、串连的、看热闹的,人山人海;大字报铺天盖地;部长陆定一、副部长周扬已被监禁;副部长许立群、林默涵,秘书长童大林,每日数次被揪出来批斗,叫做"黑帮示众";中宣部的正、副处长、业务骨干被打成"阎王殿"的"判官"、"亲信"、"黑笔杆子",进入了"黑帮"队伍,剃了光头,监督劳动,还强迫他们唱"我是牛鬼蛇神"的"嚎歌";大大小小的批斗会开了几十次。在这个时期有四人自杀:副部长姚臻、宣传处处长王宗一、国际宣传处干事刘克林、张际春副部长的夫人罗屏等……。

文化大革命中,中宣部因为被毛泽东定为"阎王殿",被迫害致死8人;坐牢的9人。被诬陷为"叛徒""特务"等17人,其中正副部长10人。中宣部的正、副部长、秘书长除陈伯达一人外,均被诬为"阎王",一律打倒;正、副处长被诬陷为"判官"、"牛鬼蛇神"被打倒。一般干部被打成了"黑帮"、"黑爪牙"、"三反分子"、"假党员"、"现行反革命"、"老胡风分子"、"杀人犯"、"五一六"分子等等,不计其数。中宣部下属单位、有关部门及省、市、地县各级宣传部被打成"小阎王殿"、"阎王殿分殿"等等,无法计数。陆定一、周扬坠入地狱,九死一生,自不必说,周扬的夫人,也被挂上"周扬的黑老婆"的大牌子,罚跪在大卡车上,拉出去游斗,而后蹲"牛棚"数年。副部长许立群被揪斗最早,关押8年半,患精神分裂症后死去。副部长姚溱自杀后,其夫人也被打成叛徒、特务,坐牢多年,失明残废,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无家可归。副部长张子意、张际春、张磐石、林默涵,秘书长童大林等,均被关押、监禁,或死或家破人亡。中宣部所有人,先被"军事管制",分班、排、连集中食宿,后被"扫地出门",发配到西北贺兰山下,劳动改造四年,人员最后分配散尽,中宣部彻底消亡。

四、电影处长

沙滩大院这么个"阎王殿",里面几乎都是"牛鬼蛇神",运动中互相揭发贴大字报,却也出现很特别的一张,题名《阎王殿将校以上排队》,作者是自称"牛头马面"的干部处副处长郝一民,给部长和处长们排了个队,大阎王、二阎王之后,是"阎王殿参谋长",然后依次是:1、牛头马面和判官;2、忠实的奴才,或贾贵的后代;3、驯服的工具(有的挨过棍棒,有的思想共鸣);4、明驯暗不满的准备逃跑懦夫;5、叛逆的英雄(极个别或者还没发现)……。

沙滩大院闹得人仰马翻之际,大家都没想起来一个人,她也曾是这里的一个处长,这会儿哪里去了?

原来,六六年文革当下号称"旗手"、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江青,曾经也是中宣部的一个处长。据时任理论宣传处副处长的于光远文革后回忆,当时的中宣部副部长胡乔木,建议江青做中宣部电影处的正处长,书面报告毛泽东,毛在1951年11月16日答复:"此件很好,可照此实行。"同时也提出"江青是否适宜做处长值得再考虑一下。"此处毛的意思,可能是说江青资历级别都较低,不够当中宣部的处长——中共的体制很怪,国务院部委的建制是部、司(局)、处、科各级,而党务系统即中央直属部位,没有司局级,部长以下就是处长。

所以胡乔木建议让江青担任电影处的正处长,显然属溜须拍马之举,他自然不理毛的"谦让"照做。不过于光远说,那个中宣部电影处也没有副处长,只有两个干事,一个是钟惦斐(就是钟阿城的父亲,那就是著名电影评论家,钟阿城的父亲啦);另一个名叫安琳,还有一个办事人员沈美理。江青很少来沙滩大院,她只布置给电影处的人看各种电影,布置完了她也不问,她自己则在家里看这些电影。

恰在此时,毛泽东跟江青在家里看了电影《武训传》,还连看两遍,并立即让胡乔木组织批判文章,后犹觉不足,竟亲自撰写了人民日报社论,引导一场"武训大批判",令该片成为新中国的第一部"禁片"。当时中宣部电影处的工作,就是抓这件事情。毛批武训,主要是想肃清陶行知的"教育救国"理念。于光远回忆,江青还以李进的名字去山东进行"《武训传》问题调查",陪她去的是袁水拍,《人民日报》文艺部负责人,江青后来还在家里请袁水拍一家人吃饭——这个细节,是文革中袁水拍告诉于光远的,他们俩当时同在中宣部的牛棚里头。

于光远可算是中宣部众处长中的幸存者,八十年代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实际负责人。他说在延安就认识江青,1942年在去陕北绥德途中,他跟江青同行,走了一天半,居然两人没说一句话。他的回忆文字中,最有意思的,是关于江青原始姓名的钩沉:

江青说,她的父亲李德文在山东诸城城关开了个木匠铺,生意不错。娶了两房妻子,自己是庶出。她原来的名字叫"李进孩"。上小学时校董薛焕觉得这个名字不雅,看她长得又高又瘦、双腿细长,就替她取了"云鹤"这个名字。

于光远说,1961年他看到毛泽东那首《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的七绝,原以为"李进"是江青自己起的化名,后来才知道那是从"李进孩"简化而来的。他还指出,林彪和江青在文革中是合作的,而且他们两个人都讲究仪式,林彪发明手持小红书、口喊"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要求群众回应"敬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江青的仪式则是她呼唤"同志们好",要求群众回应"向江青同志致敬!向江青同志学习!"

1937年江青到延安的第二年,也就是1938年11月,她同毛泽东结婚了。结婚的时候摆了两桌酒菜,新郎毛泽东没有出面,只有新娘江青向到场的人表示谢意。八十年代的科学院副院长李昌,当年在延安出席那个酒席,他后来同于光远谈起这件事情。

引自《西斋深巷》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作者脸书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720/2249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