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针对三峡工程移民安置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三峡移民搬迁安置基本完成,已全面进入生产生活恢复与经济发展时期,但部分城镇占地移民、农村进镇移民以及部分农村移民等“失地农民”已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库区社会保障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基本生活难以保障,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障的必要性[21]。
面对三峡移民的“三无状态”,中共政府是束手无策。在温家宝当总理期间,提出解决的办法是“国家还专门设立三峡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将移民困难群体全部纳入居民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保障体系”。
根据当时国务院三峡建委副主任、三峡办主任汪啸风的口头传达,胡锦涛在参加2007年“两会”重庆人大代表团讨论时提出了“努力使三峡库区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盼头,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库区”的明确要求[22]。胡锦涛的要求被简化为“三有一新”的目标,汪啸风认为这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抓好三峡移民工作、推动对口支援的纲领和指南。为此新华社发布报道称,这是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方式和重点将实现四个转变。然而笔者查找新华社2007年关于胡锦涛参加“两会”重庆人大代表团讨论的报道,却没有这部分关于三峡工程移民的讲话内容[23]。在“三有一新”的目标中,使三峡库区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排到了第一位。
2011年5月18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4]。会议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七年艰苦努力,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建设任务如期完成,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外国媒体认为,这是中共政府第一次承认三峡工程建设所带来的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笔者认为,中共政府这么做的目的是要继续让老百姓交钱,解决三峡工程建设所带来的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温家宝将原来的三峡工程移民目标改为:到2020年,移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达到湖北省、重庆市同期平均水平。并提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制定了“两调、一保、三完善”的移民安稳致富综合措施,即调整库区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实施移民安置社会保障,完善库区基础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以及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其中的“一保”就是实施移民安置社会保障[25]。
实施移民安置社会保障,除了中共政府出台的从2006年的6月30日起,国家每人每月补贴三峡移民50元,一年600元,财政拨款,直接打到村民的账户上外,就是将一部分三峡工程移民直接纳入城镇低保,由国家财政支付。
纳入城镇低保的人员就是包括了本文上面谈到的移民组群:
——淹没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及其需要抚养的家庭成员;
——部分城镇占地移民及其需要抚养的家庭成员;
——农村进镇移民及其需要抚养的家庭成员;
——农村移民中的“失地农民”及其需要抚养的家庭成员。
其中农村进镇移民是指在搬迁过程中将移民的农村改变为城镇户口,以降低移民过程中的困难。农村移民中的“失地农民”是移民后依然是农村户口,也分到了中共政府规定的农田,但是移民专业组所计算和划定的土地根本不能作为农田利用。
这就是胡锦涛在2007年提出的“努力使三峡库区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的具体实施。
中共没有公开发布数据表明,有多少三峡工程移民被纳入城镇低保。笔者曾就这个问题询问ChatGPT。ChatGPT的回答是:
湖北省:据报道,湖北省的三峡移民中,成为低保人口的比例大约为10%-15%。这个比例反映了在移民过程中,由于经济适应问题、就业困难、健康问题等原因,部分移民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重庆市:重庆市的情况类似,也有相当一部分移民在安置后成为低保人口。据一些地方政府的报告,重庆市的三峡移民中,低保人口的比例可能在10%左右。
假设总的三峡移民人数约为140万人,以10%-15%的比例计算:
10%的低保人口:140万*10%=14万
15%的低保人口:140万*15%=21万
所以,三峡移民中成为低保人口的大致人数在14万至21万之间。
笔者认为三峡工程移民中的10%至15%成为低保人口,这是比较乐观的估计,实际纳入低保人口的数目会更大,约20%至40%。
ChatGPT认为将三峡工程移民纳入城镇低保的好处是,
基本生活保障
收入补助:低保金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如食物、衣物和日常用品,减轻生活压力。
医疗保障:许多地方政府为低保家庭提供医疗补助或减免,减轻医疗费用负担。
社会服务支持
教育资助:低保家庭的子女可能享有教育补助,如学费减免或生活费补贴,保障孩子的受教育权利。
住房补助:一些地区为低保家庭提供住房补贴或廉租房,改善居住条件。
就业和培训机会
职业培训:政府和社会组织常为低保人口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就业扶持:部分地区提供就业岗位或创业扶持,帮助低保人口增加收入。
坏处是,
经济依赖
自力更生能力下降:长期依赖低保可能导致部分人失去自力更生的动力和能力,难以摆脱贫困状态。
收入限制:为继续领取低保,部分人可能不愿意接受收入略高但不稳定的工作,限制了经济发展的机会。
社会歧视和心理压力
社会歧视:低保人口可能面临社会的偏见和歧视,影响自尊和社会关系。
心理压力:领取低保可能让一些人感到羞愧和压力,影响心理健康。
制度约束
管理复杂:低保申请和管理过程复杂,可能会增加家庭的时间和精力负担。
政策变动:低保政策可能随时调整,导致一些家庭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
笔者认为,中共政府在采取这个政策前,必须把三峡工程移民安置中的问题对中国老百姓讲清楚,因为最终向三峡工程移民支付最低生活保障的不是中共政府,而是中国的纳税人。他们应该知道,所缴纳的税金都用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要这样做。
中国的纳税人应该追究三峡工程决策错误的责任,不仅仅是邓小平、江泽民、李鹏等中共领导人的决策错误的责任,也要追究为三峡工程决策提供错误论证结果的知识份子的责任,否则无法面对以死抗争的三峡工程移民老人。
八、回不了家的三峡工程外迁移民
三峡库区的三峡工程移民中的相当可观的一部分被纳入城镇低保,那么三峡工程外迁移民呢?他们是否有同样的基本生活保障?
三峡工程外迁移民成为了“弱势群体”,这是从三峡工程移民外迁开始至今没有改变的状况。
说来也十分偶然。浙江省也有接受三峡工程外迁移民的任务,其中有三位移民就被安置在父母居住的小区内打扫道路。在杭州扫马路是最被人看不起的工作。记得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有过这样的表示,就是让我回杭州扫马路也愿意。但是一旦户口回到杭州,没有一个人接受扫马路的工作岗位。扫马路往往是在别人酣睡时就要开始工作的,当红日东升时,马路已经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居民区解除了原来与农民工的劳务合同,改用三峡工程移民。虽然他们在杭州扫路的收入要高于在老家务农的收入,但是移民们很快体会到这是当地最被人看不起的工作,他们是当地收入最弱的群组。于是他们开始表现出不满,擅自改变了工作时间,不是半夜扫地,而是白天扫地。居民们起来买菜、锻炼身体或者上班,他们也开始扫地,搞得居住区里乌烟瘴气,居民怨声载道。尽管居民不满意,但是居民区也无法解除与三峡工程移民的合同,因为这是浙江省政府与重庆市签订的合同。自从父母去世后再也没有听到三位移民的消息。
下面是几个三峡工程外迁移民的故事,来自张楠撰写的《三峡移民面临诸多问题》[26]。
李运国的老家在湖北省的秭归,屈原故居所在地,也是三峡大坝所在地。作为三峡工程外迁移民李运国于2003年来到江西省龙南县,在那里呆了三年。他说,经济上,龙南比秭归落后很多,新移民没有土地,需要自己开荒。2006年李运国(擅自返)回到家乡后,失去土地的他只好去建筑工地打工,一天能挣100多元,比在江西强。他儿子的学习也被耽误了,现在也在打工。李运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户口关系仍在江西省龙南县,在老家他们反而成了“外地人”,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子女教育上都面临种种困难。李运国甚至担心,将来儿子找老婆都会遇到麻烦。
张秀英一家也是外迁江西后重返家乡的,她女儿在秭归结婚后已经有了孩子,可是女儿和孩子的户口仍在江西,尽管丈夫是秭归户口,但是当地官员就是不让女儿和孩子的户口转回湖北秭归,对此张秀英表示十分不满。如今张秀英当街开了一家小卖部,卖香烟和一些简单的日用品。她说,农村人口少,小店销量低,一年也就赚千把块钱,生活主要还是靠丈夫打工。
孙贵香老家也是湖北省的秭归,外迁到江西省客家人居住的地区。她说,那里有排外情绪,要想融入当地社会非常困难。可是返乡后一无所有,没有工作,没有土地,没有房子。
这是孙贵香总结的返乡移民的新“三无”,无工作,无土地,无房子。虽然人可以回去,但是捆绑人迁徙的“户口”和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是回不去了。
张楠在文章中指出,秭归县迁入外省的三峡移民有3万多人,其中有多少“回流”人口无从查起,但可以肯定,返乡现象并非个案。孙贵香以秭归县郭家坝为例说,返迁的三峡工程移民有好几百人,约占当年外迁移民人数的90%,可能还不止。
陈国阶教授对三峡工程外迁移民做过系统性的调查、分析和研究[27]。陈国阶教授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三峡工程外迁移民安置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外迁移民安置极为分散:
据至2004年外迁农村移民达16.6万人的情况分析,其中9.6万人安置在11个省市,分布在232个县,1088个乡镇,2000多个安置点,平均每个安置点接收三峡外迁移民约80人;另重庆、湖北非库区安置4.5万;还有2.5万自主分散外迁在全国20多个省市。以开县为例,2003年外迁至四川5820人,共由13个地、市安置,其中试点安置的600人分布在德阳市的一区三市(旌阳区、绵竹市、广汉市、什邡市)、15个乡镇、50个村之中,这样平均每村安置12人。
陈国阶教授认为分散安置的目的是:为了化解移民集中安置的压力,也为了避免移民聚众闹事,外迁移民被化整为零进行安置,最大的移民点不过几十户。父母居住区里安置了三位三峡工程移民的工作,加上他们的家属,最多也就是十多个人。他们不敢向政府表达不满,只是把气撒到普通居民身上。
自从三峡库区实施将部分三峡工程移民纳入城镇低保的政策之后,引起了三峡工程外迁移民的更大骚动,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移民。上海的几个自媒体人采访了在崇明岛上的三峡工程外迁移民,他们都表示希望被纳入三峡库区城镇低保的行列。笔者认为,三峡库区是将农村移民先转为城镇人口,继而纳入城镇低保。在中国大陆,城镇低保的标准要比农村低保的标准高出许多。
最为悲惨的可能就是返迁的三峡工程移民,象张楠一文中提到的李运国、张秀英和孙贵香等等,他们没有可能进入三峡库区的城镇低保行列,因为没有三峡库区的户口,也不能进入迁入地如江西省的农村低保行列,因为他们人不在迁入地,尽管江西省农村低保标准比江西省城镇低保低许多,江西省与重庆、湖北的标准还有差别。
三峡工程就是是这么一个祸国殃民的工程,这里已经发生了许多人间悲剧,还将继续产生许多人间悲剧。
祝熊正华、刘红英等在天堂不再受强迫迁移之苦!
注释:
[1]三峡工程30年,著名摄影师李风镜头下的三峡移民,发表于2022年11月14日,刊登在:三峡探索网,http://www.sanxiatansuo.com/index.html?index=view&vid=9525
[2]赵渌汀:三峡移民故事:一座大坝和它背后的百万移民,文章来源:新周刊,2019年1月1日,刊登在:知乎网,https://zhuanlan.zhihu.com/p/63054899
[3]柳白:三峡挽歌,刊登在:三峡探索网,http://www.sanxiatansuo.com/upload/m/pdf/sanxiawange.pdf
[4]景军:三峡工程应有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参与论证,刊登在:戴晴主编:长江长江,收录在:李南央主编:三峡啊,美国
[5]景军:国家同志:媒体、移民与一位农村老年妇女的自杀,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刊登在:乡村发现网,https://www.zgxcfx.com/sannongshiping/95464.html
[6]同上
[7]澎湃新闻三峡系列报道短暂上线后被删除,2015年7月21日,BBC,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5/07/150721_papers_yangtze_dam
[8]大卫:中国近三亿元三峡移民资金被挪用,2007年1月26日,美国之音,https://www.voachinese.com/a/a-21-w2007-01-26-voa45-63061517/1045753.html
[9]化解地方财政压力中国重庆成立“砸锅卖铁”工作专班,2024年8月29日,东方日报,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international/2024/08/29/676006
[10]财新范浅蝉:多地提出“砸锅卖铁”盘活资产资产处置带动重庆上半年非税收入增长超三成,2024年8月28日,https://economy.caixin.com/2024-08-28/102230747.html
[11]晋永权,出三峡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6年,香港。卢跃刚为《出三峡记》撰写了序言,因众人知道的原因,在该书出版时,未将卢跃刚的写的序言收录在内。
[12]邹家华: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议案的说明,1992年3月21日,https://www.gov.cn/gongbao/shuju/1992/gwyb199212.pdf
[13]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gongbao/shuju/1993/gwyb199320.pdf
[1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999〕53号,1999年6月6日,刊登在:广东省人民政府网,https://www.gd.gov.cn/zwgk/gongbao/1999/22/content/post_3359698.html
[1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移民开发局关于做好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99号,1999年12月12日,刊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1/content_60672.htm
[16]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9号,2001年2月21日,刊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1/content_60672.htm
[17]李伯宁、殷之辂:库区移民安置,第1至2页,水利电力出版社,北京,1992年
[18][总体规划]三峡库区的淹没情况,来源: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1月6日,刊登在: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https://www.gov.cn/ztzl/2006-01/02/content_145309.htm
[19]重庆市三峡库区国有淹没工矿企业破产关闭实施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渝办〔2000〕153号,刊登在:HR宝典网,http://www.hrbaodian.com/falv/820806.html
[20]陈国阶:系列研究报告(三):三峡库区移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宏观分析,2013年2月22日,刊登在:三峡探索网,http://www.sanxiatansuo.com/index.html?index=view&vid=115
[21]黎爱华,江小青,李萍:建立三峡移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探讨,人民长江,2007,38(12)
[22]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方式和重点将实现四个转变,来源:新华社,2007年8月22日,刊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s://www.gov.cn/ztzl/2007-08/22/content_724546.htm
[23]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分别参加审议,来源:新华社,2007年3月9日,刊登在:中国法院网,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7/03/id/238343.shtml
[24]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等,来源: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5月18日,刊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s://www.gov.cn/ldhd/2011-05/18/content_1866289.htm
[25]三峡办规划司负责人解读《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来源:新华社,2011年5月29日,刊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s://www.gov.cn/jrzg/2011-05/29/content_1873050.htm
[26]张楠:三峡移民面临诸多问题(一),2011年10月12日,美国之音,https://www.voachinese.com/a/article-20111012-three-gorges-dam-immigrants-1-131582238/789104.html
[27]陈国阶等:系列研究报告(一):三峡工程外迁移民问题简析,2013年1月22日。刊登在:三峡探索网,http://www.sanxiatansuo.com/index.html?index=view&vid=89
陈国阶等:系列研究报告(二):三峡库区移民走访见闻,2013年2月1日。刊登在:三峡探索网,http://www.sanxiatansuo.com/index.html?index=view&vid=99
陈国阶等:系列研究报告(三):三峡库区移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宏观分析,2013年2月22日。刊登在:三峡探索网,http://www.sanxiatansuo.com/index.html?index=view&vid=115y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