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一特大建工集团破产!员工就地解散!中国经济真相|中国财经在线|金融财经信息|财经资讯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又一特大建工集团破产!员工就地解散!

2025年7月31日,合肥建工集团数千名员工收到一条简短的短信通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公司将于8月31日解除劳动合同,工资结算至当日。这条短信像一记重锤,为这家拥有67年历史的老牌国企敲响了丧钟。

资不抵债的财务困局

这家曾获3项鲁班奖、58项省级优质工程奖的建筑龙头企业,如今却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截至2024年11月,公司总资产127.3亿元,负债高达162.29亿元,净负债缺口35亿元,资产负债率飙升至127%。这意味着每100元资产需背负127元债务,远超行业安全线。更严峻的是,公司账户资金链断裂,489起终本案件涉及未履行金额9.2亿元,连员工经济补偿金的兑付都成问题。

早在2024年2月,公司就实施全员待岗政策:首月发放全额工资,之后每月仅按合肥市最低工资标准(924元/月)发放生活费。一位工作15年的项目经理无奈表示:待岗期间房贷、孩子学费全靠积蓄支撑,现在补偿金遥遥无期,生活压力如山。

过度依赖恒大的致命决策

合肥建工的崩塌,与恒大集团的深度绑定密不可分。高峰期70%以上项目集中在恒大,甚至出现垫资施工的极端模式——企业先行垫付70%以上工程款,待项目竣工后再向恒大结算。这种赌徒式经营在2021年恒大暴雷后彻底失控,2.7亿元工程款血本无归,直接引发资金链断裂。

更令人痛心的是,公司管理层未能及时调整战略。2022年房地产行业下行趋势已显,但合肥建工仍继续承接恒大项目,导致应收账款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3年三季度,逾期金融机构贷款、商票及供应商欠款总额突破12亿元,多个在建项目因欠薪停工。

内部腐败加剧经营恶化

除了外部风险,内部管理失控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原董事长刘国福被查实靠企吃企,在工程承揽、资金使用中大肆敛财,违规出借资金导致国有资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他主导的多项决策严重偏离市场规律,例如将大量资金投入低效项目,进一步加剧了财务困境。

这种管理乱象在审计报告中暴露无遗:公司存在大量未披露的关联交易,部分项目成本核算混乱,甚至出现项目亏损但管理层分红的反常现象。安徽省纪委监委通报指出,刘国福的贪腐行为贯穿企业改制关键期,尤其在2018年并入海螺集团后,其滥用职权行为使企业风险呈几何级增长。

行业震荡与启示

合肥建工的破产并非孤例。近年来,南通六建、上海建工等多家建企因房企债务危机陷入困境,折射出整个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建筑企业长期采用的垫资施工模式,本质上是将自身现金流绑定在开发商信用上,一旦房企出现流动性危机,建工企业往往首当其冲。

曾经的行业标杆轰然倒下,留下的不仅是162亿债务的沉重教训,更是对企业经营理念的深刻反思。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建筑企业唯有摒弃侥幸心理,回归稳健经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表示,合肥建工的破产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共式经济模式的必然产物。依赖政府关系、盲目追随地产泡沫,加上国企高管的系统性贪腐,导致企业经营脱离市场规律。类似企业的“倒下”,只是中共经济溃败的缩影。所谓“银发工程”“鲁班奖”都救不了,最终被体制性腐败拖进深渊。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叶净寒

来源:青春不及回忆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