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是台湾人的护国神山,在世界经济也越来越有分量。主计总处今年8月公布台湾Q2经济成长率概估为8.01%,远超过韩国、新加坡、香港;8月单月出口额更是史上第一次超越韩国、日本,改变了过去的贸易结构。
台湾出口贸易繁荣的秘密,在于台湾生产大部分的半导体、AI服务器,需求强劲而且无可取代。科技产业营收强劲成长,台股市值也一跃成为全球第8大股市。
但在台美经贸关系强势增温之际,有些人却认为台湾芯片产业“怀璧其罪”,引来美国对台湾的对等关税与贸易谈判。日前副总统萧美琴接受加拿大广播公司CBC专访提到,承诺川普政府整个台积电生态系将在美投资,就直接激起立法院国民党党团痛批:当年国民党“护国造山”,如今的民进党是“德公移山”。
若将资通讯产业送给美国,台湾未来恐难立足?这种将全球布局误读为产业外移、资产外流的说法,凸显对产业生态与国际经贸逻辑的陌生。
台积电赴美是“扩张产线”
首先,台积电赴美设厂是“扩张产线”而不是“迁移产线”,最浅显易懂的论点,当属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亲口说的:
“我们到每一个地方去盖生产线,都是为了客户的需求。这是第一个从来没有违背过的。我们到日本去,因为日本客户的需求;到德国去,因为德国客户的需求;这一次,四年前到美国去,因为美国客户的需求——现在加大投资,各位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美国的客户需求量非常的大。”
“我现在不是法说会,所以我不会跟你讲它的数字。但是我可以跟各位讲,我要在这个重大投资之前,我们做过非常多的分析,我跟所有客户都沟通过,结果发觉他们的需求,台积电目前的扩展计划在美国不够,没有办法符合他们的需求。”
“所以我们就开始,内部就开始讨论,那么贵的地方,为什么要扩展它的生产线?可是客户的需求,永远是我们最大的考量,我们到现在为止已经全满了,明年也满了,后年要盖的生产线也被订了。就这么简单。”
与享有言论免责权的国民党民代不同,魏哲家作为全球前十大市值企业的董事长,是不可能随便对公司扩张计划发言的。
只不过,台湾始终有一批人观念陈旧,被“晶圆代工”(Foundry)的中文字面意思局限住。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曾指出,晶圆代工并非随时可复制,而是需要长期的技术研发、严格的品质控管与交期承诺,以及独特的策略才能成功。这是极为复杂的工艺,也是非常先进难以复制的产业。
如今世界正迈入AI时代,经济与技术变革的速度远超过旧时代的想象,旧思维早已无法解释新经济的现实。
产能满载没有掏空疑虑
10月14日于东京举办的“台日半导体同盟”论坛上,前经济部长王美花明确指出:“目前台积电产能仍有80%以上在台湾”,且从新竹、台中到高雄都有厂房正在动工中,“台积电的厂都是24小时在运作,还供不应求”,显示产能仍极度吃紧,根本没有空洞化疑虑。
王美花说明了台积电主要产能与核心业务都在台湾,与过去“西进大陆”时代,台商将主要产能移往中国完全不同。当年鸿海在中国拥有百万大军,台湾土城总部却只聘用数千名员工,那才是真正的“产业空洞化”。
更往前回顾,在美国对等关税谈判开始之际,前经济部长郭智辉就在立法院向所有委员说明:台积电在美国第一座厂只有做4奈米,预计2025年底生产;第二座厂2025年才动工典礼,等到台积电在美国6个厂盖好建立供应链,可能是7-8年以后的事。
郭智辉有40年科技产业经验,作为半导体精密材料与制程设备的供应商,对产业布局有着深刻洞察。只可惜,他的说明在不懂产业的人看来,代表台湾7-8年后就会被掏空,但事实上,台积电美国厂导入2奈米制程最快也要2027年,美国本土供应链要到7-8年后才能勉强追上台湾“现在”的水准,而且产能、良率、成本都无法与台湾匹敌。
如果这能够被称作“掏空”,那么NVIDIA将在台设立海外总部、Google在台设立资料中心,岂不是台湾掏空整个美国的AI产业?偏偏现代经济的运作太过复杂,迎合经验直觉的“掏空”谬论因而大行其道。
世界经济模式已经改变
张忠谋曾说,台积电是地缘政治兵家必争之地,加上美国川普总统对等关税政策驱动全世界改变贸易布局,许多人因此怀抱“疑美论”,认为政治力破坏了自由贸易,对经贸产业有不利影响。
事实上,政治与经济从来就密不可分,即使是台湾半导体产业,也是国家政策扶植与台湾企业努力打拼的共同成果。扶植产业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过去中国以国家优惠政策与廉价成本吸引外资,成为世界工厂也花费了30年以上的时间,而且至今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追上台湾在半导体先进制程的强大能力。
美国同样没有方法自行追上台湾的半导体制造能力,只能请台湾企业在美国扩厂。虽然美国政府拿出吓人的100%关税大棒,但真正实施的政策,却是给予赴美半导体企业100%关税豁免。
更具体来说,萧美琴副总统所说的“台积电生态系在美投资”,并不是台湾单方面被掏空,而是将科学园区经验移植到美国——这套由前经济部长郭智辉发想、行政院副院长郑丽君宣布的“台湾模式”,会让台湾企业获得在美国市场更加巩固且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美国也因此满足“去风险化”与“再工业化”的需求。因此无论是行政院长卓荣泰,或现任经济部长龚明鑫、国发会主委叶俊显,都形容台商在美扩厂是力量的延伸。
赴美投资表面上作为谈判筹码,缓解了台湾对美出口的关税压力,实际上却是台湾与美国经贸深化的催化剂。美国提供安全且富裕的市场,排除中国倾销与技术窃取的威胁,台湾则扮演美国在未来科技产业的最大伙伴,双方共享最先进的技术成果。
台积电为首的台湾科技业全球扩张,不会让台湾失去什么,反而是让世界更依赖台湾提供的战略资源。若继续被旧思维与错误恐惧绑架,或任凭意识形态蒙蔽对政经局势的判断,只会让我们错失新世纪的主导权。
以台湾去年跃升美国第7大贸易伙伴来看,台湾已经是不逊于德国、日本、韩国的重要经济体。美国AI产业正在大爆发初期,在这场革命里,台湾不只是被动的代工者,而是能以“台湾模式”与美国并肩塑造新时代经济秩序的主角之一。
如今AI基础建设就像是过去的公路、铁路、炼油厂、发电厂,不仅投资金额庞大,还会改写整个经济体系的运作模式。而半导体已经是世界经济的“新石油”,台湾握有这场科技革命的核心钥匙,未来的重要性,只会更加不可限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