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足,这个听起来有些遥远的名词,究竟有多常见,又有多危险?根据《2024年台湾糖尿病年鉴》,全台糖尿病人口已逼近270万人。光是2019年,就有超过7万名第2型糖友并发糖尿病足,其中3,503人因此走上截肢的命运。

台湾第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统计(资料来源:《2024年台湾糖尿病年鉴第2型糖尿病》)
《世界糖尿病杂志》(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的文献报告更令人心惊,数据显示,糖友一生中发生糖尿病足的几率,高达19%至34%。
别小看糖尿病的并发症,它的五年存活率,几乎与大肠直肠癌不相上下!早年因糖尿病足而住院的糖尿病友中,有高达二成的病友因足部溃疡,不得已做了小腿或大腿的截肢,经过林口长庚糖尿病足照护团队多科团队多年来的努力下,院内的截肢率从惊人的20%以上,大幅下降至4.9%。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血糖竟不能太低?照护有伤口的糖尿病足,需适度“放宽”糖化血色素标准
糖友足部溃疡的成因,就像一场多方夹击的战争,感染、神经病变、血液循环不良都是敌人。林口长庚医院整形外伤科主治医师叶俊廷,多年来诊治过各式各样惨不忍睹糖尿病足,他语重心长地说,大部分的糖尿病足,就医时往往有感染的情况。临床上,许多伤口严重感染的糖友,糖化血色素(HbA1c)高达12%、13%,相当于整个身体器官都泡在糖水里。
然而,矛盾的是,伤口的愈合、也就是俗称的“长肉”,偏偏又需要充足的营养。如果为了将糖化血色素严格压低到7%以下而过度节食、偏食,万一造成营养不良,会让伤口愈发难以好转。
因此,治疗策略需要一点“弹性哲学”。在治疗有伤口的糖尿病友时,医师会稍微放宽标准,将糖化血色素的目标订在8%以内,并配合营养师卫教指导,确保患者吃得对、补充到所需的营养。等到感染获得控制、新生肉芽组织顺利长出,治疗开始上轨道,再逐步将糖化血色素标准拉回7%,这正是抢救糖尿病足的重要技巧之一。
伤口自我检查法!医师教你看“颜色”判断伤口愈合进度
所谓的肉芽,是指伤口上的表现,而伤口上又会有不同的颜色,要判断伤口愈合得好不好,其实这些颜色会说话。叶俊廷医师教大家简单的判断法:
黑色:代表组织已经坏死,是个坏消息。
黄色或白色:同样是不健康的信号,摸起来可能还很冰冷,代表血液循环不佳,甚至组织可能濒临坏死。
红色:这才是一般乐见的健康肉芽组织。当红色范围越来越大,新生的肉芽组织越长越多,代表血液循环良好、营养充足,伤口正在顺利愈合。
干燥、脚麻、像踩在麻糬上!神经病变3大足部警讯与日常防护
为什么一个小伤口、小脓疡,在糖友脚上会演变成严重感染、甚至坏死性筋膜炎这种骇人的急症?除了免疫力差、“保护机制失灵”也是主因,因为周边神经病变,会让双脚失去预警能力。
自律神经受损:脚部皮肤不太会分泌油脂,变得异常干燥、容易龟裂。
运动神经受影响:足部肌肉萎缩,变形成“鸟爪”一样。
丧失保护知觉的能力:脚开始麻木,走路像“踩在麻糬上”,容易跌倒、失去对疼痛或温度的正常感知。曾有病友踩到钉子还浑然不觉,让糖尿病足变得非常严重。
因此,糖友们请务必做到以下保护措施:
穿对鞋:楦头宽松的鞋子,可以避免前足压迫;也应挑选有鞋带调节与固定、保护性好一点的鞋款。
每日检查:每天洗完脚后,务必彻底擦干,并仔细检查脚底、趾缝有无伤口、红肿,有无局部异常的冰冷或温热。
正确剪甲:指甲不要剪太短,应平剪,以免引发甲沟炎。若长辈视力不佳,晚辈或其他家人帮忙稍微检查,一有疑虑就立即就医,越早处理,越有机会把脚保留下来。
截肢杀手还有它!摸摸脚背、检查脚毛,可能揪出致命血管阻塞
另一个常被忽略的截肢元凶,是血管阻塞,主要来自动脉问题引发的血液循环不良。这类有血管阻塞的糖尿病友占了三分之一以上,必须仔细评估血管,借由疏通血管的手术,改善血液循环,争取机会免于截肢,把糖尿病足救回来。
至于要怎么评估糖尿病足的血管阻塞?大致上有几个线索:
基本的理学检查:由医师戴上手套去触摸糖友的脚,如果双脚或单脚摸起来异常冰凉,表示血液循环有问题,需要高度警觉。
触摸下肢脉搏:医师可能会触摸膝盖窝后方的脉搏,以及脚背、脚踝内侧,不同动脉血管脉搏跳动的情况。若脉搏微弱甚至几乎摸不到,那也代表是血液循环出问题的警讯。
毛发稀疏或肌肉萎缩:同时,也可观察脚是不是因为血液循环不良而有毛发脱落、或是有皮肤、肌肉萎缩,出现脚部异常干燥龟裂的现象,这些讯息,也代表除了神经病变外,可能是血液循环有问题。
判断血管阻塞的专业检查:医院会透过“脚踝上臂血压比值检查( Ankle-Brachial Index,ABI)”了解血管阻塞的程度,如果脚踝跟上臂的脉压比值小于0.9,表示周边动脉血管有问题,可初步评估血管硬化状况。还有血管超音波,能进一步评估血管阻塞、狭窄及血流,提供是否手术的依据。
血管“通乐”免于截肢!抢救缺血足部的3种医学武器
处理糖尿病足的血管阻塞,其实是由心脏冠状动脉阻塞的治疗,发展延伸到下肢的血管处理。想像一下,我们需要为双脚的血管通道执行疏通的工程,大致上会有几种方案:
使用气球扩张搭配放置支架,撑开狭窄阻塞的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由血管外科医师,用人工血管、静脉移植来做血管引流,像是为阻塞处“另辟蹊径”,这也是比较复杂的血管重建手术,可能长达6至10个小时。
血管打通后,有时会利用高压氧做辅助性治疗,减少肿胀、提升末稍血氧的分压,促进新生肉芽生长。一周治疗五天,至少要做20次,自费要价四万多。健保采事前申请,目前针对坏死性筋膜炎的感染,有条件给付7次,其他的糖尿病友,各依临床病况,由审核医师判定。
更不是做完通血管或血管重建手术后,就可高枕无忧。有些病情比较严重、又没有好好保养的糖尿病友,血管可能短短3个月就再次堵塞!所以,后续三高的控制、定期的追踪非常重要,遵守配合医嘱、定期追踪,才是长久之计。
叶俊廷医师强调,如果说动脉阻塞会让脚“冰冷、萎缩”,那静脉出问题,则会让脚“温热、肿胀”。这时可以透过血管超音波,确认静脉是否通畅。
当静脉出问题,静脉回流不顺,血液容易淤积在下肢,初期可能造成水肿、有一些湿湿的溃疡,慢性化之后,皮肤还会开始纤维化、变硬,治疗更加棘手,这时除了感染控制与部分病例需以类固醇来改善发炎,还必须配合“弹性压力治疗”,例如使用弹性绷带或弹性袜,像泵一样辅助血液回流到心脏,脚才不会持续有静脉瘀积而使溃疡继续扩大、愈合困难。
治疗糖尿病足疾患是一场团队作战,需要以控制血糖为前提,配合整形外科、血管专科、新陈代谢科、复健科、营养师等专家协力合作,才有办法照顾好这些病友,守住双脚、远离截肢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