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绩伟:伴君如伴虎——毛泽东是怎样把邓拓逼入绝路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胡绩伟:伴君如伴虎——毛泽东是怎样把邓拓逼入绝路
作者:

邓拓

毛泽东进了北京城以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封建帝王。中国谚语“伴君如伴虎”,在毛与臣下的关系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人民日报》是“党的喉舌”,邓拓率领报社一班人极其谨慎地按照毛的意旨行事,但是毛却翻云覆雨,出尔反尔,使下属手足无措,动辄得咎。胡绩伟此文的揭露和分析,把毛那种蛮横无理淋漓尽致地刻划出来。

如果是一介匹夫,胡搅蛮缠不过为人所不齿而已。然而毛贵为一国之君,没有人能够管他。所以他可以任意生杀予夺,把整个国家搅得一塌糊涂,并且把身边的人一一吃掉。邓拓就是最早被吃掉的牺牲品。

本应批胡乔木,却大批邓拓

胡乔木一直代表中央来领导人民日报,毛主席为什么不批胡乔木反而大批邓拓?

首先,我觉得毛主席把批评的对象搞错了。﹙按:指毛大批人民日报领导干部四个小时。见本刊今年二月号《毛泽东怒批我们四小时》。﹚

建国以来,毛泽东一直派他的亲信胡乔木来领导人民日报,掌握整个宣传舆论战线,像最高国务会议和宣传工作会议这样的重要会议,应当如何宣传,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都得听胡乔木的指挥。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有党外人士参加,为什么不发消息?也不是人民日报能决定的。党中央早有规定,这样重大的党国大事,都只能由新华社统一发稿。新华社为什么不发消息,只能以新华社的头头是问。人民日报虽然是党中央的机关报,它根本没有发布重要新闻的职权。至于该不该发,该早发还是晚发,该如何发,只有唯一的中央通讯社新华社才有唯一的发布权。而这,也是要听从胡乔木的指挥。没有发新闻,只能是新华社的责任,不是人民日报的责任;而新华社只能按胡乔木的指挥行事,因而应该挨批评的不应是邓拓,而应该是胡乔木。可是这一顿乱棒为什么要打在邓拓和人民日报的头上,就令人费解了!

毛主席批评最高国务会议只发了那么简短的两句话新闻,这也不是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责任。至于为什么对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了话,人民日报为什么不按领袖讲话的精神写社论,这也不能怪邓拓,只能怪胡乔木。因为人民日报做了一个宣传计划,写了几篇文章,送给胡乔木审阅,他都压了下来。胡乔木为什么压下不发?他解释说:“因为没有把握”。这样的大事,他天天都能见到毛泽东,为什么不向毛请示?究竟胡乔木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以致招来这一场对邓拓的批评?!可惜他死了,不然也许能问出个子午卯酉来。

毛讲话常大改,谁敢先发表?

毛批评,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了话,人民日报不报道,为什么“把党的政策秘密起来”,为什么“共产党的报纸没有声音”?正如邓拓所解释的:“过去中央曾有规定,党的会议不发消息,主席讲话没有公布前,也不能引用。”而毛对这些规定可能不知道,也许曾经知道过,过后就忘掉了。试想,毛在这一段时间里多次讲话,他从北方到南方,从天津到济南,到南京,到上海,每到一个地方就大讲一通。最后回到北京,又修改他原来的演讲稿,在一些大政方针方面又作了原则性的修改。试问,如果他一讲,马上就在报上透露出来,前后不一致,能行吗?因而他批评人民日报“把党的政策秘密起来”,恐怕乔木也负不了这个责任。这个责任只能由他这位最高领袖自己来负。

毛骂人民日报“按兵不动”,我们能动吗?在毛老人家钦定的特派员胡乔木严格掌握下的人民日报,对于这些党国大事如何宣传,不经毛或胡的批准,我们敢动吗?在处理这些重大事件时,我们根本没有主动的权利。多少年的经验教训,邓拓比我们都领受得更深刻了,“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反党”的利剑悬在我们头上,敢“轻举妄动”吗?

左比右好,历来如此

毛指责邓拓传达他对陈其通等四人文章的批评,说是歪曲了他的原意。其实,毛先说陈四人的文章“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然后说陈其通等人的文章是“教条主义”。当时不仅是邓拓,很多省委书记也是认为毛是在表扬陈四人的文章。因为“忠心耿耿,为国为民”是根本性的表扬。至于“教条主义”,我们党﹙包括毛本人﹚历来都认为这是左,“好心办了坏事,是一心为党”,是“左得可爱”。“左比右好”成为党内的一种传统观念,成为我们党对待干部处理轻重的根本原则。教条主义是左,是方法问题;修正主义是右,是立场问题。多年来,我们都是真反所谓的修正主义,假反所谓的教条主义。修正主义就是反革命,是三反分子;教条主义都是“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好同志。反右派斗争是这样,反右倾斗争也是这样,几十万敢于鸣放、敢于上书直言的人被打成右派、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像陈其通等人却成了大左派,是受到党表扬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邓拓同志政治斗争经验比我们丰富,他早就觉察到毛的真正用心,保护了一些同志,保护了人民日报,从而引起了毛泽东的恼怒。

毛蛮横批评使邓拓十分难堪

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对邓拓的批评,简直是“破口大骂”,这也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当我走进毛的卧室,见他满屋子是书,床上的一半也是书,使我肃然起敬,觉得毛真是一位满腹经纶的知书识理的伟人。很快,从他那样谩骂邓拓,骂他“占着茅坑不拉屎”,骂他“增加板凳折旧费”,骂他“当了皇帝非亡国不可”,这些粗俗的不着边际的辱骂,实在有失一个党的领袖的身份。不仅邓拓感到十分难堪,连我们几个副总编辑们也感到无地自容。

责任编辑: 李广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018/2292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