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林:值得参读的《明潭财经短评集》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存照 > 正文
吴惠林:值得参读的《明潭财经短评集》
作者:

《明潭财经短评集》封面

9月初,出版社寄来的《明潭财经短评集》这本书,是作者赠送的。今年80岁高龄的陈木在(号明潭)先生将其在1979到1997年18年间在《自立晚报》的“社论”(400余篇)和“财经随笔”(38篇)精选出132篇,粗分为“总体经济”、“外汇”、“货币金融政策与自由化”、“金融监督管理与法规”、“银行保险与证券”、“财政收支”、“内政”,以及“基层金融”等八大类主题,另有8篇属于他个人有关报导,结集成为这本书。

独立言论真心话结集

这些短评以每篇500余字居多,其他则介于1000至1500字之间,言简意赅极易阅读。如作者所言,《自立晚报》在台湾戒严时期就揭橥“无党无派,独立言论”,其报导和言论相当程度表达当时舆论的良知与良心。作者说他这些文章都不是在办公室写的,而是在家晚餐后提笔,有时构思到深夜,或是清晨起来写的。他强调说他一再阐述他一辈子拳拳服膺的重要原则,特别是阐述他在金融监督管理政策方面与金融机构经营上的想法与坚持。他觉得这些文章的见解或许有些对当时的政府决策或社会想法产生影响,40多年后的今日,许多理念或想法或许仍有参考价值,至少可以作为历史留下一些见证,就将它们整理成书出版。如作者所言,这些短评虽然简短,但都不做无病呻吟,对主题均切题指出症结及针砭是非得失并提出解决之道。

我们知道,蕞尔小岛、世界孤儿的台湾,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由“台湾经济奇迹”“亚洲四小龙”等等美誉可知端倪。而台湾经济之得以有傲人的发展,1950年代采取的“第一次经济自由化”,在尹仲容主导发动一系列外汇贸易改革最为关键。尹先生之所以发动“经济自由化”大改革,系接受刘大中、蒋硕杰、邢慕寰等院士建言,特别是蒋先生在1952年初见尹先生时,留下的那本由英国经济学家米德(James Meade,1907〜1995,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作的《计划与价格机能》(Planning and the Price Mechanism)扮演重要角色,该书主要是讲价格机能的功用主要在什么地方,可以如何省掉计划者多少的事情,如何解决多少的麻烦。蒋先生给尹先生这本书时,就告诉他:“米德这个人你可不能等闲看他,以为他只是个书呆子,只是大学里的arm-chair economist(光会空想的经济学家)。第二次大战期间,英国的经济政策都由战时内阁制定,他身为内阁经济处副处长,战后升为处长,管的事很多,经验很丰富,看这本书你可以得到他真正的经验之谈。”尹先生在两周内就读完且吸收领会,立即抓住价格机能的重点,更将该书转给当时他所在的工业委员会各处主管参考。1954年尹仲容亲自写信向国际货币基金(IMF)借将,让蒋硕杰与刘大中来台,就经济政策提出建言,即刻进行“第一次经济自由化运动”,成就了“台湾经济奇迹”。

经济自由化成就台湾经济奇迹

蒋硕杰将台湾经济起飞经验,在1983年写成〈台湾经济发展的启示〉(Economic Take-off of Taiwan:Lesson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一文,在该年四月于墨西哥市举行的“世界经济成长会议”中发表,该文指出台湾在1963年已达“经济起飞点”,之后即自力成长。而香港、新加坡、韩国也仿效台湾经济自由化,因而“亚洲四小龙”声名鹊起。

不过,尹先生在1963年1月就去世了,之后台湾的经济领导人,除了享受外贸改革对经济成长的丰硕成果外,对其他原有违反自由经济政策的管制保护措施,以后二十余年几乎原封不动。(邢慕寰院士评语)在1960-70年之间,邢院士说他在两三个重要场合,提出外汇贸易进一步改革的建议,只引起一位少年得志金融官员无礼指责,(“外国人都称赞我国外汇管理如何优越,而你独唱反调”),以及一位老成持重的经济首长的强力辩护(“我们的经济对手(指南韩)实在太强了,如果我们对国内企业不加保护,台湾经济发展绝对没有前途”),其他官员都不表示意见,邢院士说“他们心里面想法可想而知”。

台湾经济自由化停滞

1974-78年间,中研院经济院士们向政府提出三次建议尽速实行经济自由化的报告,但是政府当局对这些院士仅表示外表的礼貌,而对他们的建议则不加重视。真正有效发生作用的是来自美国的压力,美国要台湾放松外汇管制和台币升值,台湾就照做,美国要台湾降低关税与开放市场,台湾也照做。而苦口婆心的本国经济学家以前与新近所做的类似建议,政府当局却都当作耳边风。

当1980年中华经济研究院成立,邀请蒋硕杰院士当院长,对当局私下提出的自由化建议也似乎都无疾而终,于是蒋院士乃具名公开投书媒体,在1981年3月5日于《中央日报》发表〈稳定中求成长的经济政策〉一文,促发了长达两年的所谓“蒋(硕杰)王(作荣)论战”,全台湾的学者、官员、企业家与媒体都参与其中。由蒋院士表示“孤寂”可以得知,认同他的“经济自由化”主张者少之又少。不过,该场论战也使台湾出现大批的对经济政策评论者,陈木在就是其中一位。当时他已进入公务部门就职,只能隐名写报纸社论或匿名发表。

值得参读的篇章

由本书第一篇文章〈海耶克的妙喻〉和最后一篇〈货币法则〉就可得知陈先生是尊崇海耶克(F.A.Hayek,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弗利曼(M.Friedman,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学说主张的,而前者是奥国学派大师,后者是芝加哥学派领衔者,都主张对政府掌控货币必需严格监督,以免通货膨胀、五鬼搬运、金蝉脱壳等可怕的事件出现。这也当然可看出陈先生较认同蒋硕杰的说法,并不属于“社论派”,而在本书的各篇社论文章中都清楚表明了。

值得强调的是,作者一直在财政金融公部门任职,由台北市银行经济研究室主任、征信室主任,到财政部金融司副司长、司长,再到财政部金融局局长,又升为财政部常务次长,之后又任多家银行董事长,对于货币金融、银行保险证券等等实务知之甚稔,对于问题和改革及自由化政策的施行,也当然言之有物,不会空谈,所以本书各篇文章很值得参读!

(作者为中华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017/2292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