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擅长阅读的人,大脑结构会与众不同。图为一名小男孩在看书。(shutterstock)
在漫长岁月中,一些童话故事以独有的方式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流传至今,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便在当下阅读风气不如往昔的时代,许多孩子依旧熟悉《灰姑娘》(Cinderella)、《杰克与魔豆》(Jack and the Beanstalk)和《圣乔治屠龙》(Saint George and the Dragon)等故事。
诚然,这些童话已被多次改编重述,许多孩子对迪士尼版本的了解甚至超过了格林版本,但童话故事的基本架购与吸引力却历久弥新。其中一些故事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青铜器时代,至今仍在流传。显然,童话故事蕴含着一种奇特的力量,能持续燃起孩子——乃至成人的想像力。
从灰姑娘的谦卑到圣乔治的勇气,童话故事诉说着善良、邪恶,以及永恒不变的真理。童话故事在启发孩子心灵与想像力的同时,也教会他们分辨善与恶。(Biba Kayewich)
尽管有人认为童话已过时,但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不仅不该减少接触童话,反而应当更多地阅读它们。正如三位伟大的神话与童话宗师——C‧S‧刘易斯(C.S. Lewis)、J‧R‧R‧托尔金(J.R.R. Tolkien)和G‧K‧切斯特顿(G.K. Chesterton)所指出的那样,童话中蕴藏着深厚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是孩子们在其它地方难以获得的。
道德与善良
首先,童话故事描绘道德的意涵能触及孩子的心灵、想像力与心智。《灰姑娘》教会我们谦逊与忍耐终将得到回报;《美女与野兽》告诉我们,有时去爱一个看似不可爱的人,能发掘隐藏其中的美。许多童话故事也都在传达诚实、机智、勇气等美德的重要性——以及不道德行为所带来的痛苦。这些寓意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来表达,即使孩子们合上书本后,仍会长久留存在他们的脑海中。
童话故事拥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将现实提炼成清晰可辨的形象: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高贵与卑劣……由于这些形象浓缩且具象,它们的影响力如同强效药一般深远。换个比喻来说,就像一瓶精油散发出浓郁的香气,童话故事中的主要意象传达事物的本质比其它形式的故事更明确。孩子们从阅读童话故事的潜移默化中能更深刻理解是非善恶的道理。
神话中的巨龙赋予了邪恶以形貌——躯体、四肢、利爪与尾巴,让孩子以具体的方式理解邪恶的本质:它是自私的、具破坏性的,且贪婪而残忍。
当然,如果故事仅止于此,其教育的意义将十分有限。比巨龙与怪物,更重要的是童话中那些对抗黑暗的光明世界:英雄、宁静的山谷、华丽的城堡等,它们构成了孩子心灵中象征美与善良、文明与希望的意象。
人生的准备
孩子们应阅读童话故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提供了关键的人生训练。童话教会孩子们,通过美德可以克服人生障碍和邪恶。
C‧S‧刘易斯解释说,孩子们需要阅读童话,以便开始理解如何面对并战胜他们在生活中将会遇到的邪恶:“他们一生中极有可能会遇到残酷的敌人,那至少让他们听说过勇敢的骑士和英雄的勇气”,刘易斯表示,并以此回应认为童话不必要地吓到孩子的观点;刘易斯强调,孩子需要通过童话以适龄的方式意识到邪恶的概念,同时也要认识到能够战胜邪恶的善的力量。
这种对善最终胜利的信念不单单是可有可无的美好愿望。可以说,这是一种可以赋予孩子的重要信念,因为它也是成年人在穿越这个世界的“黑暗森林”(借用童话的比喻)时最需要的信念之一。孩子可以通过故事提供的深刻体验来习得这种信念。
G‧K‧切斯特顿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他指出,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起便能在自己的想像中产生对龙和怪物的概念。正因为如此,他们尤其需要童话。在《微末之物的巨大力量》(Tremendous Trifles)一书中,切斯特顿写道:“童话故事并不制造孩子的恐惧……婴儿自有想像力起就已经与龙亲密相识。童话为孩子提供的,是一位圣乔治来杀死龙。”童话成为克服恐惧、培养勇气和希望的手段——这是每个孩子现在以及未来生活中都需要的品质。切斯特顿继续写道:“童话真正做到的,是通过一系列清晰的画面,让孩子习惯于这样一个想法:这些无限的恐怖是有限的,这些无形的敌人也有敌人——上帝的骑士,宇宙中存在着比黑暗更玄奥、比恐惧更强大的力量。”
奇迹感
童话同样能培养出孩子的好奇精神。它们向孩子们展示了这样一种观念:这个世界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充满魔力的。对于沉浸在童话中的孩子来说,“平凡”的事物也能呈现出神秘与美丽的新面貌。伟大的奇幻作家J‧R‧R‧托尔金在其论文《论童话故事》中写道:
“实际上,童话故事大多囊括的是简单或基本的事物,但这些简单事物因其故事背景而更加光彩夺目……正是在童话故事中,我第一次领悟到语言的力量,以及诸如石头、木材、铁,树木与草地,房屋与火焰,面包与美酒等事物的奇妙之处。”
切斯特顿也在其《回到正统》(Orthodoxy)一书中写道:“童话中的苹果是金色的,不过是为了让我们回忆起那些忘却的瞬间——我们曾发现它们其实是绿色的。童话让河流流淌着美酒,只是为了让我们在某个瞬间忆起,它们本该流淌的是水。”通过阅读童话、进而以好奇的目光观察这个世界的孩子,将比未读过这些故事的孩子看到更多、爱得更多。这种对好奇的激发比表面上看起来更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培养感恩与喜悦,也有助于对文明的推动。正如我以前写过的,对事物的好奇是所有智慧与哲学的基础。
那些受童话熏陶、对事物保持好奇的孩子,将会在成长中怀抱一种无言的渴望:渴望绿意盎然的田野、露珠闪耀的树木,渴望比空气更清澈的瀑布,以及像高举的宝剑般直指苍穹的多尖塔城堡。这种对童话般世界的向往,像儿童时期的其它兴趣一样,随着岁月沉淀成长,但又丝毫不减其重要性。持有这种渴望的人,会拥有一种内在的指引,助其在生活中行稳致远。他们将体会到“hiraeth”,这是古威尔士语,指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与渴望。
最后,让我回到C‧S‧刘易斯,在其《荣耀之重》(The Weight of Glory)一书中,他表达了这种神秘怀旧之情——这在优秀的童话中尤为突出,也更能激起人们的共鸣:“这些事物——美好以及我们自身过往的记忆,都是我们真正渴望的表征……它们并非事物本身;它们只是我们未曾找到的花的香气,我们未曾听过的旋律的回声,我们未曾造访过的国度的消息。”受童话启发的怀旧感与探索欲,会促使我们不断去找寻世上最美好及珍贵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