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药难买” 进口药退场后 中国患者陷困境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大陆 > 正文
“好药难买” 进口药退场后 中国患者陷困境
自中共“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实施以来,进口药品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日渐式微。从降脂药“立普妥”到降压药“络活喜”,曾经耳熟能详的原研药正在医院货架上消失。越来越多患者反映“好药难买”,医生也抱怨“治疗方案受限”。

2022年12月7日,北京一家医院的发热门诊外大排长龙。

自中共“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实施以来,进口药品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日渐式微。从降脂药“立普妥”到降压药“络活喜”,曾经耳熟能详的原研药正在医院货架上消失。越来越多患者反映“好药难买”,医生也抱怨“治疗方案受限”。

今年上半年,中共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启动第十批集采,共纳入435种药品。医保局在通报中声称,集采的目标是“以量换价,让患者能用得起药”。截至2025年,累计已有10批次药品被纳入,药价平均降幅显着。例如,糖尿病常用药阿卡波糖片从集采前的1.86元/片降至0.12元/片,部分抗癌药价格降幅甚至超过七成。

网易号9月27日的一篇关于进口药大举撤离中国的文章指出,自2018年政策落地以来,中国药品市场悄然生变,曾活跃的进口药逐步退出。在市场空缺下,国产仿制药迅速补位。但不少跨国药企因研发投入高、价格下调空间有限,最终选择离场。

文章举例称,2024年药品集采竞标中,跨国药企默沙东放弃了3个品种,其泊沙康唑注射液和泊沙康唑肠溶片报价明显高于国内仿制药,因而退出中国市场。

“过去我们把中国视作核心市场,但现在盈利空间几乎没有。”一位外资药企武汉副经理对..;表示,“对公司而言,退出只是时间问题。目前公司在中国的员工不足15人,北京5人,武汉仅4人。”

根据中共国家药监局公开数据,大陆约有17万个药品批文,其中超过95%属于仿制药。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需求正在急剧上升。中共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国家卫健委则披露,老年人群中约七成患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病,这意味着庞大的患者群体需要长期、稳定的药物供应。

山东潍坊居民张女士告诉大..;记者,她七旬的母亲患有高血脂,已服用进口“立普妥”十余年,如今却难以再开到。“医生说现在只有国产仿制药。我母亲吃了几天,总觉得效果不如以前稳定。进口药要自费,我们哪有钱买啊。”

张女士还提到,她的朋友在医院接受胃癌术后治疗时,遇到营养液断供的困境:“以前一袋营养液要260元,虽然贵但能买到。现在纳入集采后虽然降价,可因为厂家退出彻底买不到了。”

在济南,退伍军人曹先生因糖尿病长期依赖进口阿卡波糖。他告诉记者:“德国原研药没货了,国产药吃了后肠胃反应很大,工作都受影响。可医生说已经没有别的选择。”

阿卡波糖(Acarbose)是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该药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并在2018年首轮集采中被纳入目录,当时单片价格从1.86元降至0.12元,降幅超过85%。随着华东医药、重庆华邦制药、石药集团等仿制药厂商涌入,德国进口药逐渐淡出市场。

北京刘女士称,她的父亲因高血压长期依赖进口“络活喜”:“现在没货了,医生推荐国产仿制药。但我父亲吃了后心慌,血压忽高忽低,全家都很担心。”

“络活喜”(通用名:氨氯地平,Amlodipine)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主要用于高血压和心绞痛治疗。集采前,进口药单片售价约3至4元,而国产仿制药最低只需几毛钱。医生普遍反映,仿制药在生物等效性检测中合格,但在临床疗效上往往不及原研药稳定,部分患者病情因此难以控制。

广州南方医院的李医生告诉大..;:“原研药经历十多年研发,临床验证更充分。我们去仿制,药效怎么可能完全一样?一些患者甚至愿意自费去药店寻找进口药,但发现渠道越来越少,价格也比以前更贵。”

记者调查发现,过去患者的主要矛盾是“药贵但能买”,如今却变成“便宜却断货”。药价下降并未真正带来普遍的安全感,反而让部分人陷入新的困境。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退休教授刘先生指出:“集采的逻辑是‘大多数人受益’,但依赖进口原研药的少数患者成了牺牲品。这就是政策设计中的隐性成本。”

他进一步表示,进口药退场、国产药补位,使医改的矛盾更加尖锐。“无数患者面对的最大问题不是‘药贵’,而是‘好药难买’。中国大陆多次医疗改革,但往往越改越糟糕。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改革触碰到的是庞大的利益集团。”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002/2285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