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森:美国校园为何成为左派集结地?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文集 > 正文
吴洪森:美国校园为何成为左派集结地?
作者:

一美国校园为何成为左派集结地?

1.二战之后,美国大学逐渐成为社会运动的孵化器。尤其是1960年代的反越战、民权运动,使得大批怀揣激进思想的青年进入学术界。他们在学术装饰下,将马克思主义、后殖民理论、身份政治化为主流课程,甚至编入必修科目。久而久之,大学课堂不再是多元思想碰撞的场所,而是某种政治正确的宣讲台。保守派教授则被边缘化,甚至失去教职。美国教育部与大学基金会大量资助"多元化与公平项目",表面是促进平等,实质是制度性地把左派议程固定下来。

2.知识分子的道德优越感

许多大学教授自视为"社会的良知",他们喜欢用批判的语言揭露美国历史中的阴影——奴隶制、殖民、种族问题——却很少谈论美国制度如何在全球范围保障自由、促进繁荣。这种片面的叙事制造了巨大的愧疚教育,让年轻一代在尚未理解国家制度的价值时,就先被灌输"美国原罪"的观念。结果,学生产生一种虚伪的道德优越感,认为必须用激进的社会改造来"赎罪"。

3.校园的回音壁效应

大学本应是最开放的公共论坛,但现实是,保守派声音在校园里往往遭遇敌意,演讲活动被抗议、被驱逐,甚至演讲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左派思想在这种封闭环境中获得了绝对优势,学生在同温层里接受洗脑,渐渐误以为世界上所有人都认同这些观点。这种回音壁效应,不仅压制了思想多样性,还制造了一种集体幻觉:左派即正义,反对者即邪恶。

二、青年学生为何容易左倾?

1.人生阅历浅薄

青年人尚未进入社会,没有承担养家糊口的压力,对经济与政治的复杂现实缺乏体验。在课堂里,他们容易被理论化的叙述吸引,例如"消除贫富差距""人人享有平等",这些理想化承诺对未曾体验市场竞争的学生来说极具诱惑力。

2.对正义与理想的天然追求

青年阶段正是叛逆与激情的结合期。他们本能地想挑战父辈权威,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左派思想恰好提供了一个反叛的旗帜:反资本、反传统、反体制。这样,青年人在追求自我身份认同时,很自然地被吸引到左派阵营。

3.缺乏对权力滥用的历史警惕

左派口号往往披着"关怀弱者"的外衣,例如"为少数群体发声""消除不平等"。然而这些诉求往往需要强大的政府干预来实现。年轻人缺乏对历史的深刻理解,看不到权力集中往往导致极权与压迫。他们天真地以为,权力只要"掌握在好人手里"就不会出问题,却忽略了制度对权力的约束才是保障自由的根本。

三、历史镜鉴:青年为何容易变成极端工具?

1.纳粹德国的"希特勒青年团"

在1930年代的德国,纳粹党成功地把青年组织变成极权机器。青年团成员从小接受"民族复兴"的洗脑教育,逐渐丧失独立判断能力。最终,他们成为纳粹扩张与迫害的急先锋。今天美国校园的"取消文化",在逻辑上与"希特勒青年团"极为相似:通过群体狂热,把不同声音视为敌人,鼓励公开羞辱、排斥和斗争。

2.中国的红卫兵运动

1966年的中国红卫兵,几乎是左派极端化青年的典型写照。数千万中学生、大学生在"毛泽东思想"的感召下,视自己为革命正义的化身,对"牛鬼蛇神"展开残酷斗争,最终造成无数家庭破碎与社会动荡。青年人本应是社会的希望,却在极端意识形态操纵下成为摧毁文明的工具。

3.当代美国的"取消文化"与暴力激进主义

在美国,青年左派的行动模式越来越接近上述历史案例。校园里,保守派演讲者常常被学生团体暴力抗议、封杀,甚至发生人身攻击事件。极端者罗宾逊的暴行,正是这种思想温床的产物:他被灌输"异见等于邪恶",最终把暴力当作消灭异见的"正义武器"。

这些案例都说明:青年一旦陷入左派极端主义,不仅不会带来理想中的平等,反而会制造暴力、仇恨和毁灭。

四、为何中了左派之毒后,青年会变成"魔鬼"?

1.绝对正义感的腐化

左派宣传最大的危险在于,它把人塑造成"正义的化身"。一旦某人相信自己是唯一正义的代表,他便不再容忍任何不同意见。在这种心态下,仇视、歧视甚至谋杀,都可以被合理化为"消灭邪恶"的正当行为。

2.群体狂热与身份绑架

青年在校园中获得的最大心理满足,是群体归属感。加入左派运动,意味着得到同伴的认可与掌声。为了维系这种身份认同,个体会不断采取更极端的立场,以证明自己的忠诚。于是,"极端化"就成为一种群体竞争,最终导致青年丧失理性,成为暴力的执行者。

3.历史与现实的遮蔽

左派叙事往往有意忽略历史悲剧。苏联大清洗、柬埔寨红色高棉、中国文革的惨烈教训,常常被粉饰或淡化。青年在这种选择性叙事下长大,只看到"资本主义的罪恶",却看不到极权主义的灾难。于是,他们在无知中重复历史的悲剧。

五、罗宾逊现象的警示

罗宾逊并非孤例。他的暴行只是极端左派思想在现实中结出的恶果。一个原本普通的青年,因长期受左派叙事影响,把异见者视为"邪恶敌人",最终走向暴力与杀戮。他的案例提醒我们:如果任由校园成为左派思想的温床,未来会出现更多的罗宾逊。

这不仅是美国的危机,也是西方文明的危机。因为一旦思想自由被暴力剥夺,社会就会从文明滑向野蛮。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作者脸书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17/2278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