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抗日将领王瓒绪一家的大灾大难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铁流:抗日将领王瓒绪一家的大灾大难
作者:
往事七十年,血泪斑斑。抗日名将今何在?遗骨不存化灰烟。一帮儿孙皆受罪,千古株连休提起,休提起,提起来珠泪阑珊。是背信弃义?还是不讲诚言?是滥杀无辜,还是巩固铁权?刺刀下的繁荣,太阳升起前的一座冰山!

祖父当时对反右的恶劣性质看得十分清楚,所以他决定不再待在这个国家。但是他想得很简单:“我本来就不是你共产党这一派的,当初我是自己选择留在这儿,现在我看到你这些作法,不愿再待在这儿了,要离开你。”但此时是轻易能离开得了的吗?他不是选择到台湾,因为,曾经对他寄予厚望的蒋介石在1945年后对他很失望。他写过一份万言书,希望国民党改革,万言书公开发表在成都的《新星新闻》上。【吴越按:可能是《新新新闻》】祖父以72岁的高龄出走,在深圳被抓,以“投敌叛国”罪被关进监狱,六十年代末死在狱中。

王薇的父亲王大虎。

王薇说,她的父亲1927年出生在四川资中县,当时她祖父是刘湘手下的一个师长,驻扎在资中。他的生母(即她的祖母)王璋玉是祖父的第三房太太。小时父亲就读于祖父创办的巴蜀学校,中学时父亲受同学应薇和夏瑞阳的影响,热爱上了戏剧。应薇是著名戏剧艺术家应云卫的女儿,应云卫曾导演了《桃李劫》、《八百壮士》、《生死同心》等优秀影片。夏瑞阳则是重庆国泰大剧院总经理夏云瑚的儿子。

1943年,父亲不顾家里的反对,考入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前后学习了五年。很多人都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选择戏剧。当时祖父身居四川省主席,陆军上将高位,完全可以为他提供很多很好的人生选择。但父亲偏偏选择了戏剧作为终身事业,而且一直走到底,至死不悔。

1949年,父亲以万分的热忱和激动迎接重庆解放,并以为一个自由而广阔的艺术天地展现在前面。如他在《加紧学习,彻底改造》一文中写道:“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也就是人民文艺的胜利!今天,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始……漫漫的长夜总算过去了,在过去的那段日子里,我们是生活在愤怒与苦难之中。不能自由地生活,不能自由地工作,不能自由地说出我们想说而又应说的话,不能自由地去做我们想做而又应做的事……感谢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感谢一切热烈支援前线的解放区的父老们,让我们热烈地拥抱一次吧!”(1949年12月4日《新民报日刊》)

(注:当时重庆的一大批文人、艺术家们都写了热情洋溢的文章,如美术家汪子美的《学习进步迎解放》、作家黄贤俊的《呵,重庆,你解放了》等等。但后来这些文人、艺术家们要嘛劳改几十年,如汪子美,要嘛被迫害至疯至死,如黄贤俊。)

1951年,父亲当选为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重庆分会的常务委员兼创作研究部副部长,部长是汪子美。但是,在接下来的1952年,父亲只发表了两篇文章,除了身体原因外,重庆可供发表影评的阵地越来越少。

1957年,父亲的“右派言行”有几条:一是他在1955年说过:“胡风这个人嘛,就是说话刻薄些,怎么是反革命?”二是他在《红岩》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左右左》,认为解放后中共的政策时而左,时而右,一会儿狂热,一会儿又纠偏。三是认为大鸣大放就是引蛇出洞,拿肉诱狗。

在斗争他的会上,父亲不断辩解,他甚至哭了。但是,他越辩解就斗得越凶,越辩解就使自己的罪行越严重。于是,在批斗会上当场给他升级——从右派升为极右!后来又宣布他是反革命——反革命是受祖父的影响。

本来对父亲的批示是“开除公职,送去劳教”,但由于父亲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病。对他的处理改为:“开除公职,由当地居民委员会在政治上加以监督。”

1958年4月,父亲从文联宿舍搬出来,独自住进七星岗一间只有七平方米的非常破烂的阁楼。父亲的劳动是纳鞋底,双手分别拿着锥子和钢针,锥子把鞋底锥穿,钢针把线穿过去,然后双手同时用力拉紧。一只鞋底要纳近千针才能完成,报酬是一角五分钱。这种“劳动改造”摧残知识份子做人的尊严。还有,在经济上把你打垮,让你觉得连生存都困难了,你还有什么理想、什么主义、什么思想?一切都没有了,一切都不去想了,只剩下活命了!

父亲在纳鞋底时用力过猛引起剧烈咳嗽而大吐血,于是就安排他为其他右派每天清除渣滓记数,后来又在街道开办的印字社里往衣服上印字。

除了劳动,“管制分子”们每天还得在“学习会”上深刻认识自己的“罪行”。最初,他没认识到自己为啥有罪,总是讲,我从来都是对共产党忠心耿耿……但无论怎样都过不了关,他感到很委屈。后来,经过一百次、一千次的“学习”和批判,父亲开始批判自己,诚恳地承认自己有罪——出身在剥削阶级家庭就是罪过。就这样,你觉得自己有罪了,管理干部才认为你开始自觉改造了。

在“监督改造”的6年间,父亲有一件事从未停止过——他坚持有戏(或电影)就看,看完就写评论,不过,他再也没有公开发表文章的权利了。另外,他同祖父有同样的习惯——坚持每天写日记,而且非常详尽具体。父亲的这些日记和文章,在1966年文革即将开始时烧掉了。据寄存父亲遗物的张阿姨回忆,有半个多月他们煮饭没用过煤炭或柴火,全部烧的是父亲的日记和那些未能问世的影剧评文章。在那三年大饥荒时期,祖母和二伯父相继去世了。我的祖母是活活饿死的。抗美援朝期间,祖母捐献了大量金银首饰用于购买飞机,这件事曾被编成歌谣广为传唱。祖父的“事发”后,她即被判为“管制”强迫她去拉人力车等重体力劳动。没得吃的,她很快水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住进医院。父亲带我去看她,医院的护士知道她是“管制分子”,对她非常凶,冲她厉声呵叱。父亲知道这种状况,为什么还带我去?后来我明白了,父亲是有意识地要让我记住那最后的一幕!那是1960年,祖母58岁。

王大虎之母、王瓒绪之妻王璋玉。(以上皆为网络图片)

多年后,我在台湾的叔叔回来,得知祖母的情况后,十分震惊:王缵绪的妻子居然是饿死的!不说别的,仅捐献给共产党的巴蜀学校(现在它是重庆市第一流的重点中学),当初就是王家花几十万银元创办的。父亲的身体也江河日下,他似乎有什么预感,在他35岁生日那天(1962年5月17日),他专门去照了一张相,并分送给所有的亲属。

1963年9月9日,街道负责监管右派份子的干事告诉他,根据他的表现,最近将摘掉他的右派帽子,“你一定要争气。”干事说。父亲听后欣喜若狂,他认为摘帽后就可以重新工作了——那是他6年来苦苦奋斗的目的。6年来,父亲很虔诚地想通过自身的努力,积极劳动,好好改造,摘掉帽子后继续从事他最喜爱的戏剧研究和写评论。父亲真是天真到了极点,他不知道这是共产党强加给他们的罪名,不知道这是政治上的阴谋,以为是自己说错了几句话,现在就用劳动来赎罪,大口大口地吐血也坚持劳动赎罪。

9月初的重庆,天气十分炎热,父亲心头更是火热,他激动万分,立马过江,要把“即将摘掉右派帽子”的重大喜讯告诉他的亲人。在南岸野猫溪上岸后,父亲沿着陡坡往山上走。突然,他开始大口吐血,当即伏在一块大石头上。几个过路的人见事不对,赶紧将他抬到附近的第五医院。

但是,父亲已经永远走了!

他带着他“摘掉帽子,再写剧评”的梦想永远走了。

第二天,慈云寺的柴火把一切都化为灰烬……

往事七十年,血泪斑斑。抗日名将今何在?遗骨不存化灰烟。一帮儿孙皆受罪,千古株连休提起,休提起,提起来珠泪阑珊。是背信弃义?还是不讲诚言?是滥杀无辜,还是巩固铁权?刺刀下的繁荣,太阳升起前的一座冰山!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往事微痕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16/227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