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一位不知名诗人,隐居后写下一首田园七律,竟成为难得的佳作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古诗古文 > 正文
宋代一位不知名诗人,隐居后写下一首田园七律,竟成为难得的佳作

在中国古代诗坛上,王庭珪确实算不上家喻户晓的诗人,他的诗名被掩映在苏轼、陆游等文豪的光环之下,以至于今人对他知之甚少。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这位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时,便会发现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学造诣都令人肃然起敬。

宋高宗绍兴年间,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忠臣胡铨冒死上书,直言进谏请求高宗处决奸相秦桧,结果反遭贬谪至偏远的新州。当时朝中人人自危,胡铨的亲友都不敢前来送别,唯独王庭珪挺身而出,以诗相赠。他在诗中写道:名高北斗星辰上,身落南州瘴疠间,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须为天下奇等掷地有声的诗句。这些铿锵有力的文字不仅展现了王庭珪的胆识,更彰显了他刚正不阿的品格。

不幸的是,这些诗句被小人欧阳永安告发到秦桧处。秦桧勃然大怒,以讪谤朝廷的罪名将王庭珪流放至夜郎辰州。直到秦桧死后,王庭珪才重获自由。此后他虽然短暂为官,但因秉性刚直,屡屡与上司发生冲突,最终选择辞官归隐,在泸溪过起了隐居生活。

《移居东村作》正是王庭珪隐居时期的代表作。诗中写道: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开篇即以设问引出隐居之地的幽深景致。一个窟字用得极为精妙,既描绘出山谷的深邃,又暗示了隐居生活的清苦。诗人不嫌茅屋绝低小,反而将土床打扫干净后堪醉眠,这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令人动容。

诗中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一联尤为精彩。鸟鸣本应喧闹,却反衬出山林的静谧;花开得晚,正说明此地气候寒凉。这种以动衬静、以迟显偏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尾联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将视线推向远方,翠竹与废寺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清幽淡远的隐居图景。

整首诗结构严谨,由近及远,由内而外,层层递进。先写居所简陋却不失温馨,再写周围环境的幽静,最后放眼远眺,展现出一派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王庭珪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隐居生活的清苦转化为精神上的富足,展现了中国古代士人穷则独善其身的高尚情操。这首诗虽然题材常见,但诗人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使其成为隐逸诗中的佳作。

责任编辑: 吴莉亚  来源:金色历史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15/2277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