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轼现况 * 阿波罗新闻网
首页 > 热门标签 > 苏轼
“晚年苦不苦,要看五十五”:55岁之后,这几件事有关余生质量(组图)
2025-09-06

孔子曾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句话为人生不同阶段的状态作了概括。等到五十五岁时,人生的列车已驶过半程,很多人开始真正思考余生如何度过,特别是晚年的模样与价值。只是,并非所有人都清楚,在五十五岁后做出的选择,会对余生质量产生深远影响。如果到了这...

这4首古诗,情绪低落时读一读,能陪你走过艰难 (图)
2025-09-02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突然间你感到绝望,好像再也提不起精神去做任何事情。短时间的沉郁,消磨你对生活的激情,总会不由自主的想着:算了,就这样吧!这就是所谓的情绪低落。很多人把这称作是时代的忧郁,其实不然。不管生活在什么年代,都会经历这样的情绪。有些诗词有着振奋人...

苏轼黄庭坚书法欣赏,黄庭坚和他的三个“徒弟”(图)
2025-08-29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北宋著名书法家,他和蔡襄、苏轼、米芾并称为宋四家,他也是江西诗派的创始者。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早年和苏轼一起学习颜真卿的字,但总觉得学得不够好,又从柳公权、褚遂良的书法中悟得了笔意。苏轼《前赤壁赋》苏轼的书法重在写意,走自己的路。苏门四学士...

中国史上最神奇的一首诗,顺着读是千古绝唱,倒着读也是千古绝唱(组图)
2025-08-28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传承至今。尤其是在唐朝,诗词的创作开始蓬勃发展,涌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像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等人,他们的诗篇至今仍为我们所熟知,并且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对这些古诗的背诵,可能是许多人在学生时代的一...

才华洋溢的苏东坡竟早就有惊人之举?(图)
2025-08-18

位于云林虎尾的法持妈祖宫内的石雕园中的苏轼雕像。(图片来源:创造未来迎接康庄/维基百科)在中国文化史上,提及苏轼(苏东坡),众人均知他绝对是一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代大文豪。苏轼的诗词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指尖、心上流淌,温度从未减退。然而,你可知道苏轼打小就展现了不凡的器识和才华,...

苏轼进寺庙大喊:“秃驴何在”,一小和尚回了四个字,成千古绝对(图集)
2025-07-25

苏轼站在金山寺门口,气氛有些紧张,他张嘴就是一句秃驴何在,没想到迎接他的是扫地的小和尚的一句回击:东坡吃草,顿时让苏轼的脸色变得僵硬。这一场看似简单的口角,最后却演变成了文人之间极致的文化博弈。那么,苏轼到底输在哪儿了呢?那天,苏轼上金山寺,并不是为了参拜佛像,而是为了找点事儿。...

大暑荷香浓,盛夏心且静(组图)
2025-07-22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今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这是夏天的最后呐喊,是生命在热烈中奏响的激昂旋律。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此时,稻田飘香,瓜果成熟,蝉鸣嘹亮,蛙叫声响,高温酷热,雨水充沛,生机勃勃的盛夏,孕育着丰收的...

《老子》“味无味”思想的当下启示 (图)
2025-07-21

《老子》第六十三章云: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味无味一句,王弼注云:以恬淡为味,治之极也。今人陈鼓应先生《老子今注今译》注为把无味当作味,译为以恬淡无味当作味。联系上下文来看,本句原意应是以身喻国,但对后世读者来说,这一句本来具有的养身意味更应受到重视。《说文解字》云:味,滋味也...

苏东坡:放下过去,享受当下(组图)
2025-07-10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苏轼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眉山苏氏,天下闻名。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称为文坛三苏,唐宋八大家居其三。三人的文章、诗词都传诵千古。苏洵本人视野开阔,...

北宋诗僧的一首小诗,不仅深得苏轼的赞赏,还得到了女画家的青睐 (图)
2025-06-17

宋诗区别于唐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宋诗更重视对画意的表现。或许是因为许多知名作家又每兼具画家和诗人两种身份的缘故,当然也使宋代的题画诗也较之以代更为发达。如张公庠的《道中》中:夹路桃花新雨过,马蹄无处避残红。郑獬的《绝句》中: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法具的《东山》中:鸟语...

为何说苏东坡的送别词非常与众不同呢?(图)
2025-06-14

诸君可以尝试回顾一下,当你在送别亲友时,心情难道只感觉到伤感与不舍吗?倘若离别之人与你心心相印,那么在惜别之余,或许将会多了一分豁达与超脱。像北宋大词人苏东坡在一首送别词中,便向我们展现了与众不同的心境:伤感中不乏暖意,惆怅时不忘乐观。现在就来谈谈这一首《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苏东坡逢寒食清明的“先知梦”与生死故事(图)
2025-04-05

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清玉绘图/大..;)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