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资又回到了3000元时代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工资又回到了3000元时代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房产公司做销售。

当时没有提成,朝九晚五,不加班,包吃住,工资交完社保到手两千多。这是2008年的收入。

09年我换了一家房产公司,这家房产公司原行业是做彩钢板生产的,当时的楼盘是他们开发的第一个项目。

项目不大,刚需楼盘,公司也没什么知名度,底薪一千七百块,有提成。

因09年出台了楼市救市政策,楼市行情由冷转热,交易火爆,当时月收入有一万多。

这家公司项目结束以后,我换了知名度比较高和规模比较大的地产公司,底薪和各方面的福利待遇都翻了一倍不止。

在2021年之前,很多地产公司的底薪主要在5000-8000之间,也有比这个薪资更高和更低的地产公司。

2017年后,当时我所在公司因楼市行情原因封盘销售和转换了销售模式,我的工作从销售岗位调到了招商运营岗,待遇调整到固定薪资15万每年。

在楼市行情好的时候,很多销售员不太在意底薪,年薪15万也远低于销售提成收入。所以当时营销部的其他同事选择了离职,整个部门就剩我和营销总监两个人。

2019年因结婚意外怀孕,不得不中断工作,在家全职近三年。2021年重返职场时,我发现就业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重回职场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扣除社保公积金后,到手只有三千六百多元。

我安慰自己这只是过渡,工作近一年后,无法接受如此低的收入水平,最终选择了离职。

随后我尝试了两家公司。一家是当地国企,面试时承诺下午四点半下班,年薪不低于十万,虽然待遇不高,但能兼顾接送孩子。

入职以后却发现四点半根本下不了班,经常拖到五点多,还频繁加班,福利待遇不如面试时承诺的,加上人际关系复杂,公司制度繁琐,最终只坚持了一个月。

另一家是宁波当地知名企业,薪资待遇和福利待遇比之前好了很多,每年还有15天的年假,但是经常加班。没办法兼顾家庭。也只能选择离职。

辗转多次后,我无奈地回到了2021年入职的这家公司。

一番求职经历,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不加班的工作大多待遇在交完五险一金后只有3000-4000元。

而薪资福利看上去好的岗位,通常加班频繁,或者人员流动性极大,工作强度令人难以承受。

经常浏览招聘信息的人会发现,招聘的永远是那几个岗位和那几家公司。

几年前,身边的同事还对3000-4000元的工资嗤之以鼻,这两年发现大家都期待能找一个不加班,有双休,哪怕工资能维持在5000元上下的工作都很难。

宁波目前的最低薪资标准是两千多,最高的是上海,但也只是多了几百元。很多企业按照最低工资标准定薪,正在成为普遍现象。

整体大环境不好经济压力大,企业挣钱难,裁员减薪成了家常便饭。

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被挤压,各企业只能精打细算,能省则省。

企业不仅面临市场竞争,还要应对不断增加的社保支出。尽管员工感觉工资少,企业却觉得支出多,双方都不满意。

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202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

再加上过去三年因整体经济不景气,被裁员、被优化的人又重新流入劳动力市场,但高质量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导致竞争加剧。

与工资停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活成本的持续上涨。工资回到十年前,但十年前的物价和消费没有今天这样高。

这几年房价虽然有所下降,但刚需购房的首付款依然是一笔巨大支出。每月贷款金额常常超过收入的一半以上。

租房也不轻松。一室一厅与两室一厅的租金差别仅几百元,加上水电费、网费,对刚毕业的打工人来说负担很重。

即使现在流行极简消费,重新审视消费习惯,降低购物欲,减少非必要开支,但依然很难有结余存款。

这让我想到最近回四川老家,在柠檬地修剪枝丫的大妈,她从早晨六点半在柠檬地工作到下午七点,每天只有50-60元的收入。

她无奈又乐观的说:“有点收入总比没有好”。

面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求职者的心态发生了明显变化,三四千块的工作也不得不去做了。

现在的就业形式和收入情况,很多求职的者的心态可能跟我大妈是一样的,三四千也是收入,“有点收入总比没有好”。

责任编辑: 叶净寒  来源:欣欣942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08/2273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