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楼市的核心问题,根本不是跌价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当前楼市的核心问题,根本不是跌价

最近关于楼市“止跌回稳”的说法又悄悄多了起来。

说到这四个字,真的不算新鲜了。

有些城市已经不显示历史成交价;

说白了,就是不想让比价。

这不就是“闭着眼睛买卖”吗?

问题是,看不清形势的人,早在2019到2022那波里被套牢。

高房价、高利率、高烂尾风险,加上频频曝出的质量问题,市场信心早就被打没。

越是遮遮掩掩,大家就越不信任,结果挂牌量越来越多,房子越来越难卖。没有真实成交,何来止跌回稳?

说到底,这一轮楼市的问题,与以前都不太一样。

核心问题之一,老百姓不相信开发商能交楼,不相信承诺能兑现,甚至不相信数据是真的。

唯一能重建信任的,只有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行动。

想想高位接盘的人,亏钱或许是自己的决定,但至少得把房子给人家吧?没有抵押就放贷、没有交楼就挪走监管资金……

这些操作背后,银行说没有“授意”,也不可能。

说起来人人有责,但最后,总是普通人承担代价。

烂尾楼问题,现在提的人反而越来越少。

最近有一些新政策出来,比如推“好房子”、低公摊甚至零公摊,但大多只针对新房。

已经买了房、却拿不到房的人呢?

好像他们就只能变成“历史的尘埃”,唯一的用处,就是用亲身经历提醒后来人:小心点。

不少人把希望寄托在“专项债回购”和“老旧小区改造”上。

但这项措施,真的能托住市场吗?

比如,哪怕是信息最公开的南方城市,门槛也设得极高:整栋、面积够大、产权清晰、位置不能差、价格还不能高……

条件这么多,符合这些条件的房子早卖出去了吧?

因此,很明显,这更像是“量身定制”,本质是政府发行专项债,把城投公司以前的债务接过来,名义上用作公租房,实际上就是左口袋倒右口袋。对市场的真实影响微乎其微。

再说老旧小区改造。

注意,重点是“改”,不是“拆”。

一字之差,背后的逻辑完全不同。

过去拆迁,是房企高价拍地,再用买房人的预付款覆盖成本,各个环节都在分购房者的钱。

现在改造,政府贴钱做基建和维护,这属于纯支出,不产生利润,也就是修修路、刷刷墙,能做到不出安全问题,就已经谢天谢地。

指望这个做,拉动楼市?不现实。

说到底,一旦政策明显偏向某一方,甚至形成利益共同体,信任就很难建立,这也是当前房地产问题最难解的一环。

止跌也许不难,毕竟跌掉一半也算稳住。

但信心的修复却是一个系统工程。

归根结底,大家期待的其实很简单:按时交楼、保证质量、公共配套别缩水。

这些本来都是最基本的要求,但现在,却似乎越来越难实现了。

不是大家变精明了,是教训真的太深刻了。

责任编辑: 叶净寒  来源:知性畅谈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05/2272840.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