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为什么全球最能吃苦的中国人,活得却最焦虑?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陈根:为什么全球最能吃苦的中国人,活得却最焦虑?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为什么我们的平均寿命大幅提高但英年早逝的越来越多?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要说有哪一个民族最能吃苦、最能加班、最勤劳、最早起、最少假期、最习惯“卷”,那非中国人莫属,甚至没有之一,哪怕贫困的朝鲜、非洲也没有我们勤劳。

你说到底勤劳能不能致富?

外国人一般都很震惊:中国人怎么能做到一天到晚工作赚钱,加班是家常便饭,却对享受和休闲毫无兴趣呢?

凌晨五点菜市场忙碌的身影、流水线上从早到晚重复的工人、灯火通明的写字楼……这一幕幕构成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勤劳”。

但一个刺眼的现实也摆在那里:这么努力,却没有相匹配的财富。那些风里来雨里去的人,那些在烈日下汗如雨下的现代城市建设者,甚至在他们老了之后,能够拿到的退休金也是让其他国家刮目相看。

是多少呢?2024年中国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仅为143元/月,很多地区以这个最低标准执行,农民退休后拿的几乎是全球最“高”的退休工资,这么“高”的工资,在当下的时代,可以吃几顿呢?

“勤劳致富”这句话,我们从小听到大。父母那一代靠多劳多得、熬夜加班、节衣缩食,确实过上了比过去好得多的生活。但在当下的中国,这条公式开始失效了。

被“低效勤劳”困住的亿万人,住不起房、生不起病,可是我们的养老金却一直有缺口,这到底是怎么了?

中国人是勤劳的,是全地球最勤劳的民族,根本没有之一。尽管很多人的“勤劳”,看起来是一种被动的、重复的、高耗能的劳作。比如外卖小哥,一天送好几十单,风里来雨里去,一个月挣七八千。但这个勤劳,是拼体力换时间,是一种低效率、高消耗的循环。

这是为什么呢?换句话说,中国人普遍勤劳,但我们太多人被困在了“低附加值”的岗位上。是因为我们笨吗?是因为我们懒吗?显然不是,那为什么我们努力接受教育之后,努力的996之后,依然是被困在“低附加值”的岗位上循环呢?

当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越来越多的倾向于让人们“出卖时间”而不是“出卖价值”的时候,这个问题会愈演愈烈。

80后、90后们可以非常努力地工作,却无法买下一线城市的一间厕所;而有人只是靠家庭固有的房产,资产已经翻了好几番。

现在房价跌了又怎样?买得起吗?结构性问题不解决,并非房价跌了年轻人就能有好的出路。

因为房价下跌的同时,伴随的是失业和高附加值工作的进一步减少,甚至名校生都开始抢一些本来很普通的工作。

因为房价的下跌,那些曾经异常努力的80、90后,靠自己的努力工支付了首付,购买了房子,如今却成为了负资产的对象。

为什么生活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责任编辑: 叶净寒  来源:陈根谈科技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02/227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