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巨头科大讯飞连续两年半年报亏损。(科大讯飞半年度报告截图)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讯飞)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39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3.64亿元。这是自2024年以来,科大讯飞连续第二次半年度业绩亏损。
据科大讯飞《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实现营收109.1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7.01%;归母净利润亏损2.39亿元,同比增长40.3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3.64亿元,同比增长24.62%。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对于该公司增收不增利的原因,北京雪浪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雷达Finance9”9月1日分析称,首先是该公司开放平台业务毛利率下滑。2022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讯飞开放平台”业务毛利率对应分别为29.15%、25.55%、16.51%和16.58%,下滑明显。
其次,公司的实际利润正在被高额的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吞噬。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销售费用20.86亿元,同比增长28.28%;研发费用20.68亿元,同比增长6.99%。两项费用加起来,占公司总营收比重达到38.07%。
再有,账款难收回,财务费用侵蚀利润。2025年半年报显示,科大讯飞应收账款157.46亿元,同比2024年上半年末的146.66亿元增长7.36%,占总资产比例进一步攀升至36.68%。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总计坏帐金额达到37.72亿元。
另外,科大讯飞资金缺口在加大。据数据服务商Wind数据显示,2021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科大讯飞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93亿元、6.31亿元、3.5亿元、24.95亿元和-7.72亿元,累计为35.97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79亿元、-17.04亿元、-39.79亿元、-33.05亿元和-14.16亿元,累计为-129.83亿元。四年半时间,二者产生的资金缺口达到93.86亿元。同时,科大讯飞现金也在下滑。截至今年6月末,科大讯飞账上货币现金为31.73亿元,该数字较2021年末的58.7亿元减少了26.97亿元。
科大讯飞是一家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有中国“AI第一股”之称。科大讯飞成立于1999年,2008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科大讯飞因利用其技术助长中共侵犯人权而遭到国际制裁。2019年,美国商务部将科大讯飞、商汤科技、海康威视等科技公司以及中共多家官方机构列入美国管制实体清单。
此后,科大讯飞业绩逐年下滑。根据年报,科大讯飞2024年净利润5.6亿元,同比下降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