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新祺:华国锋晚年透露的诸多秘密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蒋新祺:华国锋晚年透露的诸多秘密
作者:
我一听有点吃惊,文件还有不真实的。华国锋:“比如,有的文件中说:‘根据大多数政治局委员的意见,党中央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这个提法与事实不符。”华老没有看出我的惊愕,继续说,“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根据我的提议。”华老用手指了指自己,“得到了叶帅、先念等同志的支持,才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只有我的提议,才是符合宪法、符合党章的。因为我是党中央第一副主席,其他任何人的提议都是不适合的。那有政变之嫌。

02

1998年1月8日下午,我又一次来到了西黄城根南街9号。当我走进华老的客厅,华老热情地欢迎我。他握住我的手,用少有的诙谐对我说:“去年见了,算是老朋友了。欢迎。”

一回生,二回熟。我胆子也大了些,除了与华老聊身体、天气外,我还向华老提了一个敏感问题。

“华老,您为党和国家作了很大贡献,威望又高,现在仍是中央委员,中央的会议是否通知您参加呢?”

但华老并无不悦。他微笑着回答我:“通知。每次开会前,中办都会把会议通知送给我。”

1987年,华国锋邓小平在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期间交谈

华老停了片刻又说,“但每次都会补上一句话,您身体不好,可以请假。”

接着他又说,“我年纪大了,身体一般,平时在家就是看看书,练练字。天气好在院内走走,弄一弄葡萄架。因此中央的会议我就参加得少了。”

说到这里,他略有所思。“党中央和总书记很关心我,要我到全国去走一走,看一看。我去了湖南,到了张家界,风景真是好。它那个山与我们山西的不同,特别奇特。在路边休息时,我与一些农民聊天,谈得很高兴。他们还认得我。”

华老继续说:“我还到了北方几个省,到了城市,看了工厂。感到城市建设都很好,很气派。”

1980年5月11日,华国锋在新疆阜康县看望哈萨克族社员

华老喝了口茶,接着对我说:

“不过,工厂问题比较多,特别是下岗职工,他们很困难。

有的一家几代在一个厂工作,工厂不行了,他们拿不到工资,生活没着落,很困难呢。

这些工厂、职工,从前是为国家做了贡献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要想办法解决下岗职工的困难。”

“长沙有下岗职工吗?”华老侧过头来问我。

“有啊。”

“有上访的吗?”

“有到市委、市政府上访的。我们正在采取措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那好。”华老显得很高兴。

“你读过郑板桥一首咏竹的诗吗?”

我猜华老是指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赶紧回答:“读过,还背得下来。”

随即我就轻轻背诵起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华老点点头,显得很满意。他既像叮嘱又像自语:

“是啊,我们要关心老百姓疾苦。下岗工人过去吃过苦,我们一定要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时间过得快,已近5时,告辞后,我走出门外,虽然天气仍很冷,但内心却为华老关心下岗职工的情怀所感染,浑身暖洋洋的。

03

2000年1月9日下午,我第三次来到西黄城根南街9号院。

华老身体一如以前,背不驼、腰不弯,讲起话显得有中气。大概是熟悉的原因,华老比前两次更为健谈,主动找话和我讲。

“长沙是个好地方,物产丰富。就是夏天热得不行。”华老一边笑一边用手比画,“那时没有空调,家里也没有电扇,只好摇蒲扇,有点作用,但不大。有时热急了,我就打一桶凉水,把一双脚放在桶里。嘿,这个办法还管用,能够降点温。”

“你是长沙哪里人?”

“我是长沙县人,老家靠近浏阳。”

一听浏阳,华老来了精神。“浏阳是个好地方,产豆豉、鞭炮,过去属湘潭地区管。‘四清’时我曾在浏阳办过点,对那里很熟悉。”

“你知道那里还产一样好东西吗?”

我一时搞不清具体指什么,只好摇摇头。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荷花路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801/2256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