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到人人爱穿的洞洞鞋,是“脚气培养皿”?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爆火到人人爱穿的洞洞鞋,是“脚气培养皿”?

人人爱穿的洞洞鞋,是“脚气培养皿”?

夏日的街头,时常能看到五颜六色的洞洞鞋。

然而,你发现没有,洞洞鞋穿久了脚会变臭,这股味道让不少人的惬意瞬间变成了大型“社死现场”。更扎心的是,这股异味常常伴随着更令人困扰的后果:脚趾缝发痒、脱皮,甚至悄悄发展成令人尴尬的脚气。

不是都有洞洞透气了吗,为什么脚还是会变臭?

01

臭味从何而来?

洞洞鞋之所以会让人脚臭,是因为里面正在发生一系列厌氧菌主导的“生化反应”。

厌氧菌是一种天生厌氧的微生物,在缺乏氧气的潮湿温暖环境中会疯狂繁殖,通过分解脚部汗液和死皮细胞中的蛋白质与脂质,释放出散发恶臭的硫化物(如甲硫醇)、短链脂肪酸和氨气等。

而洞洞鞋的材质与设计,恰好为厌氧菌打造了一个“五星级培养皿”。

首先,是材质。

市面上的洞洞鞋主要是两种塑料材质,分别是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PVC(聚氯乙烯),这两种材质都透气性不足,都有可能臭脚,其中,PVC更容易臭脚。

而且,为了能让消费者穿着拖鞋时更舒服,很多厂家会在制作PVC拖鞋时加入增塑剂,并采用发泡工艺。

发泡工艺其实是在塑料中加入化学发泡剂(如AC发泡剂),通过高温加热使其分解释放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在材料内部形成均匀封闭的微孔气泡结构的过程。打个比方来说,发泡过程就像是在塑料中产生了无数个小气球,让材料具备轻盈与柔软的特性。这种工艺让拖鞋鞋底变得轻盈柔软,同时产生弹性的“踩屎感”。

左图为EVA材质,右图为PVC材质|图源:参考资料1和参考资料2

EVA材质发泡后是相互隔绝的闭合状态,而PVC材质发泡后是开口状态,形成开放式蜂窝结构。这就意味着,我们脚上分泌出来的汗水等,能更容易地渗透到PVC材质的拖鞋里,变成厌氧菌的天然“储粮库”。

目前市面上很多品牌用的就是EVA材质,比如售价几百元一双的crocs。

户外鞋服品牌哥伦比亚也是用的EVA材质,价格在300元左右。

几十元一双的平价品牌朴西,也是用的EVA材质。

在拼多多上,有家售价十几元一双的洞洞鞋店销量不斐,已超40万,鞋子的材质也主要是PVC。

02

有那么多洞为什么还不透气?

除了材质,洞洞鞋的设计也会让鞋子变臭。

虽然洞洞鞋有很多洞洞,看似很透气,但其实大部分洞洞都在鞋子上方,仅作用于脚背。

人体汗腺分布密度递减顺序依次为手部、足部、上肢、下肢和躯干,其中,足部分布汗腺最多的是脚掌(175.59个/平方厘米),也就是我们的脚底,高于足背(115.34个/平方厘米),是脚上出汗最多的地方。

脚底部分被厚实的鞋底完全包裹,成了“闷热死角”。

更麻烦的是,洞洞鞋鞋底没有排水孔,一旦雨天进水或脚汗积聚,水分混合泥沙、皮屑滞留在鞋底纹理中,就会形成富含有机物的“细菌培养基”,长时间光着脚穿着洞洞鞋走路,无异于让脚一直泡在浅浅的“微型沼泽”里。在高温高热的南方地区,脚可能更臭。

另外,有的人还会给洞洞鞋增加不少鞋花配饰,来装饰光秃秃的洞孔,这更是堵上了洞洞鞋的透气通道,让鞋子的内部环境更加封闭。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地方是洞洞鞋内部的设计。其实,洞洞鞋的内部设计有分离式和一体式两种。

分离式设计的洞洞鞋其实就是鞋垫款洞洞鞋,鞋垫和鞋是分开的,中间的空隙导致鞋子更容易储藏“脏东西”,脚也更容易臭。

而一体式设计的洞洞鞋是一体注塑成型的,鞋面和鞋底无缝连接,相对来说更好一些。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什么鞋,只要不够透气,在夏天穿都难免有脚臭味,只是味道轻重有别。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尽量减轻洞洞鞋导致脚臭的情况吗?

可以留意洞洞鞋的材质与设计,尽量购买EVA材质的和一体成型式设计的鞋子,做好脚部卫生。

另外,穿袜子也不失为一个防臭的小妙招。袜子可截留一部分汗液,比起直接光脚穿鞋,鞋子内部环境会更干燥。并且,袜子可以阻挡住皮屑等代谢废物,避免鞋内变成“细菌培养皿”。

在选购袜子时,需要看两个国家标准,即是否满足抗菌性能和消臭性能的国家评价标准。

关于抗菌性能,对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价的国家标准主要考核的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这三种致病菌,也因此,抗菌袜并不一定能够完全杜绝臭味的产生,因为抗菌袜无法覆盖所有致臭菌。

鉴于穿洞洞鞋产生异味实属正常,大家也不必过于在意,只要别随便脱鞋就好。

责任编辑: 叶净寒  来源:VISTA看天下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730/225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