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爱喝汤不分四季,从早餐牛肉汤、聚餐的麻辣锅,到晚餐的一碗营养火锅汤,样样都暖胃又疗愈,但生活中有些再熟悉不过的汤品,若吃法不当,也可能暗藏致癌风险,毕竟,癌症已连年蝉联台湾十大死因榜首,而其中不少危机,其实就藏在你我的餐桌上。
当然,绝对不需要“闻汤色变”,食物本身没有问题,关键在于怎么煮、怎么喝、喝多少。以下就为你整理出4种常见汤品的饮食地雷,暖心暖胃之余,也喝得更安心。
1.牛肉汤:红肉过量,小心大肠癌悄悄上身
一位来自台南的六旬男性,因三高就诊时做了粪便潜血检查,没想到竟验出阳性,进一步大肠镜一查,发现2.5公分瘜肉,切除后证实为早期大肠癌!肝胆肠胃科医师陈炳𫍯在《医师好辣》节目中分析,这位患者早餐习惯喝碗牛肉汤,年年不间断,而红肉中的血红素铁与特定糖分子,会在体内产生自由基,可能损害DNA、诱发瘜肉生成。
由于红肉的胆固醇及饱和脂肪比白肉含量高,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甚至有研究也认为会增加罹癌几率,研究指出,每天吃红肉超过100克(约6片火锅肉),大肠癌风险上升17%!
不过,红肉仍富含蛋白质、也有丰富的铁、铜等矿物质及维生素B群,这些矿物质及维生素也是构成造血功能的重要元素。因此,适量吃还是最重要的,每日红肉建议不超过100克、每周总量控制在500克内,吃得更开心不伤身。
2.麻辣火锅汤头:盐分过量增加胃癌风险
无论寒冬或炎夏,麻辣火锅总是台湾人聚餐热门选项,但肾脏科医师洪永祥提醒,香辣浓郁的汤底其实暗藏高钠危机。这类火锅汤常加了辣椒、沙茶酱、奶油、起司等调味料,很可能两碗下肚,钠含量就飙破5,000毫克,远超过卫福部建议的每日上限2,400毫克!
盐吃太多,不光只有隔天会水肿而已。日本研究发现,盐分摄取高的男性,罹患胃癌风险竟是一般人的两倍!想像料理章鱼时要用盐搓揉去黏液,同样的原理,过量盐分会刺激、损伤胃黏膜,长期下来就怕酿成大祸。
更可怕的是,火锅汤煮得越久,危机越高。洪永祥医师指出,火锅汤底熬煮超过30分钟后,盐分和亚硝酸盐会逐渐浓缩;若煮到90分钟,亚硝酸盐浓度甚至飙升近10倍,喝下肚恐提高大肠癌、胃癌、肝癌风险。建议想喝汤时,可在刚煮沸时先捞一碗,30分钟内享用完毕,避免喝到加热浓缩的“毒汤”。
3.隔夜汤:亚硝酸盐浓缩累积
喝不完的汤留着隔天再喝,看似珍惜食物不浪费,其实可能埋下健康地雷。反复加热会让汤里的钾、钠、普林与亚硝酸盐越煮越浓,喝太多容易对肠胃与肾脏造成负担,无形中自然也增加了肠胃疾病与癌症风险。
由于不少家庭习惯一次煮一大锅汤,难免会有喝不完的情况,建议试着依据用餐人数调整分量,就算需要放隔夜也尽早喝完,不要隔天又加料煮成一大锅、结果又多喝了好几天,万一真的需要保存汤品,最好“汤料与汤分开放”,捞出食材后放入玻璃或陶瓷容器、密封冷藏,会更安全。
4.太烫的汤:伤食道、增加食道癌风险
喝汤时喜欢“烫口才过瘾”的话要三思了!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65度以上的热饮列为可能致癌物。有研究指出,长期吃烫食者,罹患食道癌的风险是一般热食者的1.92倍!原来,刚喝太烫可能烫伤食道,当食道黏膜会反复受伤、发炎,长期下来恐引发癌变。
所以,下次喝汤前,最好把汤放凉、吹凉再入口。若常出现吞咽困难、声音沙哑、火烧心、胸闷或久咳等食道癌症状症状,也别忘了及早就医检查,以免错过黄金治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