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既然鼓励不同意见,于是各种批评如潮涌来,异议者大略可分五类:一、以章(伯钧)罗(隆基)同盟为代表的民主党派和工商界人物,和储安平为代表的自由知识分子;二、以刘宾雁、戴煌为代表的新闻出版界党内知识分子;三、谭天荣、林希翎、张元勋、林昭和北京大学五一九运动为代表的青年学生;四、以冯雪峰、丁玲、艾青、吴祖光、锺惦棐、萧军为代表的文艺家;五、学者。中国民主同盟第一副主席交通部长章伯钧提出以政协、人大、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为“政治设计院”,应多研议政治兴革;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森林工业部部长罗隆基主张由全国人大、政协成立“平反委员会”,检查三反、五反、肃反运动中的失误偏差,由中共、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方面组成;《光明日报》总编辑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储安平发表〈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些意见〉批判一文抨击“党天下”。
1957年6月,毛泽东认为事情正在起变化,感到各界的批评已动摇了共产党的统治基础,特别是章伯钧、罗隆基为首的中国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还有取代中共执政的能力,于是声称引蛇出洞,发动反右派斗争,全面整风。“政治设计院”、“平反委员会”、“党天下”被毛泽东指为三大右派言论。中国大陆有55万2,973人被官方直接划为右派分子而遭全面迫害,实际划出之右派分子超过317万人,还有143万馀人被贴上中右分子。中共陷害民主党派,露出一党独裁真面目,自此彻底告别新民主主义和民主。
五、中国文化大革命与李一哲大字报
毛泽东利用群众的领袖崇拜和集体狂热,鼓动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对异己的党内外力量,以阶级斗争之名进行打击。1966年发动无产阶级中国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利用青年学生组织红卫兵,以暴力揪下与其意见不合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并将之杀害,更纵容狂热而无知的红卫兵四处串联,破坏历史文物、挑战公权力与社会秩序,任意侵害人的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而在巩固个人权力之后,毛泽东竟反手将青年通过上山下乡运动打入农村。
1974年11月10日,有广东省人民艺术学院大学生李正天、广州市第十七中学高级中学部学生陈一阳、王希哲在广东省人民广播电台技术部副主任郭鸿志指导下,以共同笔名李一哲,在广东省广州市张贴大字报〈关于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献给毛主席和四届人大〉,借由批判“林彪体系”,分析了社会主义体系本身的问题。中共广东省委员会第一书记赵紫阳下令保护李一哲等人之人身安全,由宣传部以笔名宣集文对大字报进行批判,批判文件附有大字报原文向全国各地发布,同时并组织批判会,允许李正天公开辩论达上百场。
赵紫阳转任四川省委书记后,李一哲等人即以反革命遭到逮捕,直到1979年2月,始为新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主持平反。
六、四五运动与体制外政治力量的诞生
1976年1月,周恩来于国务院总理任上逝世,中共中央下令禁止自发悼念。由于周恩来在文革期间,仍勉力维持了政府的运作,而受到人民爱戴,不同意周恩来作为的人们,也认为可藉题发挥,人们乃借祭悼周恩来表达对中共的不满。3月25日,《文汇报》发文影射批判周恩来,引起反弹,28日,南京大学数学系师生由该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总支部委员会书记李西宁发动,持毛泽东巨大画像上街游行凭吊,29、30日,南大20多组师生分赴南京各地刷写标语,31日,南京17所大专院校代表于南大集会,一度酝酿组织“中国民主大同盟”,最后成立南京市各界群众悼念周总理联络站,推选李西宁为总指挥,组织群众前往梅园举行悼念活动,并对周恩来公开交付政务的副总理邓小平表达支持,公开反对拥护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江青、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国务院副总理张春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姚文元集团。
南京事件诱发了北京的响应。30日上午,北京市总工会工人理论组由组长曹志杰率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贴出北京第一个悼词和花圈。4月4日清明节,天安门广场悼念群众人数达到200万最高峰,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由毛泽东主持,认定其为反革命借机反扑,次日进行暴力清场,随后撤销邓小平一切职务。
四五运动启蒙和集结了一批陈子明、王军涛等一批青年学生,中国民主运动中的体制外政治力量在众声喧哗中无意地诞生了。
七、民主墙运动和北京之春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同年10月6日,国务院总理兼公安部长华国锋、国防部长叶剑英等发动怀仁堂事变,一举逮捕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四人帮,文化大革命走入尾声。
1977年1月,周恩来逝世一周年,悼念周恩来的大字报出现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工地围墙上。后来围墙拆除,人们把大字报改贴到北京市西单38路公共汽车总站背后工地的围墙上,该面墙自此被称作“民主墙”。人们在其上张贴各种大字报批评时政,最后演变为各种非正式刊物。7月,邓小平复出,恢复副总理等职务,9月发言主张要拨乱反正。
时有南京大学政治系教员胡福明向《光明日报》投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几经审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长胡耀邦审定,率先于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光明日报》始于次日发表,后经各报转载,掀起邓小平求是派和华国锋凡是派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斗争。11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陈云发言批判四人帮与文革,主张平反四五天安门事件等,1978年12月,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否定了华国锋奉行的“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两个凡是原则,华国锋失势,邓小平成为改革派的实质领袖。就在此时,北京动物园电工魏京生以“金生”为笔名在西单民主墙贴出大字报〈第五个现代化:民主及其他〉,要求反省毛泽东的个人独裁和主张政治民主化,1979年1月8日,魏京生与杨光、路林和刘京生创办了《探索》杂志,将这次运动命名为“北京之春”。这个名字源于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
除《探索》外,当时雨后春笋般推出的民刊还有徐文立、刘青、赵南主编之《四五论坛》、任畹町主编之《中国人权同盟》、北岛、芒克、刘念春、徐晓、陈迈平、鄂复明、周眉英等参与之《今天》、陈子明、周为民、王军涛之《北京之春》,以及胡平、姜洪之《沃土》等,天津有刘士贤、吕洪来的《渤海之滨》,武汉有秦永敏主编之《钟声》,青岛则有牟传珩主编之《理论旗》等。
3月25日,魏京生再贴出大字报〈要民主还是要新的独裁〉,批评邓小平“走的是独裁路线”。29日,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发布《维护首都社会秩序》的通告,北京市公安局亦发布六条通告,禁止“妨碍交通的集会、游行”;“冲击党、政、军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造谣惑众,煽动闹事”;“拦截车辆,无票乘车”;“任意张贴和涂写标语、海报、大小字报”等活动。北京市公安局当日即逮捕魏京生和中国人权同盟对外联络人陈旅。30日,邓小平在中共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重要讲话。10月16日,魏京生被以反革命罪被判15年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3年。1980年2月,武汉《钟声》主编秦永敏与上海《民主之声》主编傅申奇共同主持全国部分民主刊物武汉会议,决定各民刊暂时停刊,半年后再复刊,并在到广州召开全国民刊代表大会。此间秦与傅等人商讨建立中国民主党筹备小组。
民刊中挫之时,则有学生竞选运动接棒。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在县区一级实施直接之自由选举,允许宣传政见,乃有上海同济大学学生率先于1980年5月宣布投入参选人大代表,继之各校响应,湖南师范学院校方指定候选人触怒学生选民,于是掀起学生参选热潮,其中以年底北京大学为首的北京市各大学参选最为热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生该校研究生会主席陈子明串连各校最是积极,北大西城区分校历史系本科生李胜平于10月率先宣布参选,海淀区本部11月第一批参选学生为经济系夏申、国际政治系房志远、技术物理系王军涛,其他著名参选者有哲学系研究生胡平、学生会主席经济系张炜、法律系袁红兵、物理系于大海、中国语言文学系张曼菱等,竞选活动自由活泼,除可张贴宣言、大字报,还可组织选民见面会、答辩会、举行民意测验、出版报刊等,最后当选第七届海淀区人代表者有陈子明、胡平、李胜平等。1982年《选举法》修改,取消了自由竞选。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修宪决议,取消了原第45条公民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1982年12月,邓小平主导的新宪法由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四项基本原则入宪,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八、中国之春运动
1982年11月,9月甫获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实验医学博士的王炳章,在美国纽约发表《为了祖国的春天──弃医从运宣言》,宣布投身中国民主运动,旋即获得纽约中国大陆新移民联谊会会长薛伟(黄仕中、王元泰)声明响应。12月《中国之春》杂志创刊,薛伟担任发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