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丛: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从北京发声(上)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存照 > 正文
译丛: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从北京发声(上)—外交官能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么?

作者:JORDAN SCHNEIDER和LILY OTTINGER

译者:苏利文

2022年10月,伯恩斯与 中共外交部长王毅会晤。

外交的艺术

乔丹·施耐德(乔丹):伯恩斯大使,欢迎来到《话中国》。

R·尼古拉斯·伯恩斯(伯恩斯):非常感谢。乔丹,很高兴能与你对话。我是你的忠实粉丝。很高兴在我下周离开中国之前能安排这次对话。

乔丹:在合著的《基辛格的谈判风格》一书里,您提到这位外交官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能从谈判中找到乐趣的人之一。在谈到与中国谈判对手的交锋时,他曾这样形容……

毛泽东周恩来和后来的邓小平都有非凡的个性。毛泽东是一位有远见、冷酷无情、偶尔冷血的革命领袖;周恩来是一位优雅、迷人、才华横溢的管理者;邓小平是一位坚定改革的实干家……”

你有没有觉得遗憾,你注定要打交道的中国官员相比之下要无趣得多?

伯恩斯:我并不觉得他们无趣!事实上,我们的讨论非常生动。我在哈佛大学担任教授时,与另外两位教授合著了一本关于亨利·基辛格的书,名为《基辛格的谈判风格》。主要作者是哈佛商学院的吉姆·塞贝纽斯教授。我们与基辛格前国务卿在纽约和哈佛剑桥校区共度了数小时。他告诉我们,虽然已经有上百本关于他的书,但还没有一本专门探讨他谈判理论和风格的书。

后来,当我被提名担任驻华大使时,我在来中国之前与他几次交流,在中国期间也和他多次沟通。在他100岁那年,发生了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2023年夏天,他来到北京,整整待了五天。我去机场接他,他看上去精力充沛、准备充分。我从他的历史视角中受益良多,他讲述了美中关系的发展历程以及与中国打交道和谈判的感受。

1971年,基辛格与周恩来会晤。

他与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小平的对话总结出的许多原则至今仍然适用,因为中国共产党仍然是中国的主要权力机构。在我与中国领导层的对话中(我正在与这里的部长和其他高级官员进行一系列离任会面),这些讨论都具有挑战性。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我对中国外交官的良好素质深表敬佩。他们是值得尊敬的对手,在许多方面都思考深远。本周,我正在就双边关系的未来走向与他们进行宏观讨论。这些讨论并不乏味。

乔丹:尼克松访华后,基辛格曾反思美苏关系的变化:

“在我秘密访华前,莫斯科方面拖延了一年多,迟迟不安排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的峰会……但在我访问北京后不到一个月,克里姆林宫就改变了主意,邀请尼克松访问莫斯科……突然间,莫斯科峰会不再遥不可及。其他陷入僵局的谈判也奇迹般地解冻了。”

如今,美中关系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北京方面对谈判的兴趣并不浓厚,甚至达不到美苏在缓和时期所达到的程度。对此您有何看法?

伯恩斯:很多人都在与我探讨这个问题——美国是否有机会审视一下当前与俄罗斯和中国紧张关系的现状,并采取与基辛格相反的做法?我们今天所处的2025年的局势与基辛格和尼克松总统在1969、1970和1971年开始考虑与中国接触时面临的局势完全不同。

乔丹,你可能记得,毛泽东在50年代末开始与苏联保持距离。到了60年代初,他驱逐了苏联顾问。到1964年,中国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基辛格和尼克松的作为具有历史意义,但他们当时拥有的机会,今天并不存在。

对中国来说,根本性的问题在于:他们继续声称(而且许多人也相信),他们希望成为全球秩序的维护者,他们希望负起责任,尊重国际体系。但他们必须做出选择,因为他们与破坏世界秩序的力量结盟。

他们与俄罗斯结盟,而俄罗斯野蛮入侵乌克兰瓦格纳集团在西非制造混乱。伊朗尽管目前实力已被削弱,但40年来一直是中东地区最大的问题之一,而且有可能成为核武器国家。朝鲜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混乱制造者之一。

中国与这三个国家之间存在松散的联盟关系,但他们不能两头讨好。他们迟早要做出选择。显然,我们希望中国在全球秩序和国际体系未来的重大问题上,表现得比以往更负责任。

一个突出的例子,我从2022年2月底以来亲身经历的事情:中国声称他们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但事实并非如此。数百家中国公司一直在向俄罗斯的战争机器提供非常重要的军民两用技术。中国人否认这一点,但事实确实存在,因此我们对这些公司进行了制裁。

2023年京俄货运铁路开通仪式。

另一个例子是中国对美国的网络攻击,联调局雷伊局长和其他美国官员一直在公开谈论此事,并表示这种行为令人无法接受。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向中国领导层提出的。我正在这么做,过去几个月一直在做,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国务卿布林肯以及其他官员也是如此。当中国人重新审视自己的全球地位时,他们需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

乔丹:在书中,您提到了基辛格在谈判陷入僵局时,当对方不认同您的观点时,会如何开始下一盘大棋,将全球棋盘上的其他棋子重新布局。理想的情况是,能建立起像多布雷宁与基辛格之间那种直接的双边对话渠道。多勃雷宁说:“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是因为我与他之间的沟通渠道——通过玛丽莲·梦露式的潜入白宫的故事——许多复杂且有争议问题的关键协议将永远无法达成,而关于柏林、古巴和中东的危险紧张局势也不会得以缓和。”

问题是,如果双方没有为真正对话做好准备,没有兴趣致力于理解并努力推动最大、最棘手问题的解决,那么对话的意义何在?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话中国》播客/议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122/2163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