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之巅 习*近*平用人秘诀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官场之巅 习*近*平用人秘诀—中共二十大报道:官场之巅 接班人、政治局常委提拔之路
中共“二十大”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组建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坊间对新常委会的组成已经有诸多猜测。美国之音记者平凡采访专家,探讨了中共最高领导层提升、选拔的内在秘诀。
学历已成浮云

邓小平选中胡锦涛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胡锦涛是“文革”前的大学生,而且在大学时期加入中共,符合选拔邓小平的干部标准。当时,中共重提建设“四个现代化”,邓小平提出了选择干部也要“四化”,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在这个指导原则之下,中共最高领导机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组成明显开始向学历化和知识化转型。

从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基本上都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曾经有一个时期,年轻和正规大学学历成为选拔人才的硬指标,受到提拔重用的通行证。胡锦涛、温家宝、王兆国、周永康李克强等“文革”前和“文革”后的大学生被选拔上来,进入中共最高层。而这些并不具备“红二代”背景或者派系亲信色彩的人形成了中共最高领导层的“技术官僚”。即使是“红二代”,例如江泽民李鹏薄熙来,也都具备正规大学学历。

苏晓康说:“尤其胡锦涛这一届,常委是9个,9个全部是工程师。”

但是“文革”期间的“工农兵大学生”习*近*平选拔人的标准似乎并不看重学历。傅士卓教授说:“肯定他们的学历也不是那么重要的,我觉得有一些经验,比如说当过某一些省的省委书记或者一些部门的部委书记,这个是更重要的。”

苏晓康也认为,学历在今天的中国官场上已经不重要,因为他认为高级官员的学历已经不再反映知识水平。

苏晓康说:“学历今天已经不是问题了,不要说中国的高官,任何层级的官员弄个学位几乎是不非吹灰之力,因为现在中国的任何一所大学,包括名牌的什么北大、人大在内,清华,都已经是可以混文凭、买文凭,甚至送文凭给你。”

苏晓康以习*近*平为例,认为他的博士学位与实际学识并不相符。

苏晓康说:“习*近*平有什么学历啊?他根本就没有读过什么书啊。虽然他标榜他是清华的什么博士,结果弄到后来我们当时在海外看的,也是觉得这个家伙怎么这么整天念错别字啊,好像根本没有读过书或者就是一个中学小学的文化程度。结果后来听到李锐,中组部副部长李锐在临死前有人访问他说,哎呀他算数一句,我没想到他就是个小学文凭,小学水平,因为习*近*平就是他选的,就是李锐选的。”

红二代官场消失的迷思

苏晓康指出,李锐当年作为中组部副部长,负责挑选中共中央的接班梯队,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具备“红二代”的身份。据说当年有一个说法,就是属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中共高官,每一家可以有一个子女最后担任部级干部。薄一波的儿子薄熙来和习仲勋的儿子习*近*平都是在这个时期进入所谓的“第三梯队”,准备接班。

资料照:中共文革前政治局常委的肖像画,右起:邓小平、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陈云

六四屠杀事件之后,“红二代”接班问题被中共元老陈云提上议事日程。

苏晓康说:“这个‘红二代’、‘红三代’的问题的出现是六四屠杀以后,陈云说,还是我们自己的子弟接班比较放心。陈云的这句话开启了所谓‘红二代’接班的合法性,而且他是叫整个世代,就是整体接班合法性。陈云讲杀了人了,不能不考虑将来我们后代的安全,所以他提出要整体‘红二代’接班,就是他们子弟接班。”

但是今天中国的“红二代”、“红三代”和“富二代”、“富三代”对于坐江山欲望甚少,其典型就是邓小平、陈云等中共元老的后代都没有进入政界,而是选择经商,甚至移居海外。苏晓康分析说,他们普遍感到在中国没有法律上的安全,还有环境、大自然被破坏。

另外,分析人士还认为,习*近*平很忌惮和他具有同等背景的“红二代”对他形成挑战,薄熙来被整肃也反映了习*近*平这种“瑜亮情节”。

济南中级法院宣判薄熙来案现场(2013年9月22日,济南中级法院微博图片)

苏晓康说:“在今天,特别是到了习*近*平时代,在选拔高官上还有‘红二代’、‘红三代’这回事情吗?没有了。因为习*近*平回到了任人为亲的路线。就是说他启用了自己的‘之江新军’。还包括另外两拨人,一拨是他的所谓清华同学帮,另外一个还叫做秘书帮,指的是他在浙江和福建时期使用的秘书。他把这三股力量,‘之江新军’、清华同学帮、秘书帮调到中央来担任要职。”

波士顿大学国际关系与政治学教授傅士卓(照片提供:傅士卓)

中国事务专家、美国波士顿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傅士卓说:“当然如果你在党内没有什么关系,没有一个关系网,那你被提拔的希望当然减少了。所以我觉得,比如说你说到常委,我们现在就知道‘二十大’常委是最重要的,习*近*平一定要选拔一些他认为可靠的人,也可以说是一些习*近*平的,也可以说是他的牌,这个是一定的。”

但是傅士卓也指出,习*近*平不可能在所有位置上都安排自己的人,他必须把一些位置分给“团派”和其他派系,以便保持毛泽东曾经说过的“五湖四海”的平衡。

傅士卓教授指出,习*近*平至今不挑选接班人,会给未来的中国带来政治上的不稳定。同时习*近*平只选拔听话的人,政策上难免偏颇。

傅士卓说:“习*近*平到现在为止是避免这个问题,因为他没有提拔一个继承人。所以我们还不知道他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对中国的未来的政治稳定应该是不太理想。”

傅士卓教授认为,习*近*平只提拔自己的亲信,选择范围越来越小,听不进应该听到的意见。他说,最高领导人不喜欢听别人的话,那向他提供意见的人就越来越少,提供的意见就越来越窄。

傅士卓说:“这个使他们早晚会犯一些错误,那这个问题就大了。”

也许更重要的是,习*近*平打破的不止是接班人选拔的方式,而是中共的领导方式。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光银在《论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接班人理论和实践的演进》一文中说,“邓小平明确中央最高层领导者是一个集体,不是一个人。邓小平指出:‘中国的未来,要靠新的领导集体。’从而把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前途和社会主义的大业交给了一个集体,而不是某一个人。”

随着中共“二十大”的召开,这个中共不成文的惯例,这个曾经被中共标榜了几十年的“集体领导”制度已经被习*近*平和中共自己打破。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美国之音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2/1021/1819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