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另一方面,耗材成本在口腔治疗花销中所占比例并不大。通策医疗在调研纪要上提及,“种植正畸耗材占比25%左右,补牙耗材不多。整体业务耗材平均占14.6%。公司主要是负责提供医疗服务,根据医疗服务结果付费,而不是按照成本进行付费,因此耗材的价格变动对公司影响不明显。”
划重点,“公司主要负责提供医疗服务”正是口腔治疗的本质之一,口腔医疗是一门重度人力成本的生意。
牙科与资本的扩张理念背道而驰
牙科是不容易感知产品质量,消费很高,但消费频次偏低的服务。偏美容向需求的牙贴面,或是因为行业发展初始审美认知不够,或是因为利欲熏心的歪曲宣传,是过度治疗的重灾区。
当人们对过度治疗怨声载道时,硬币的另一面却是常见口腔疾病的延误治疗。
譬如在国内属于高发病例的牙周病和龋齿,患病率达到触目惊心的90%以上,但主动前往医院治疗的占比极少。
牙龈出血、牙齿疼痛,忍忍就好;有牙齿问题,不到“病入膏肓”不看牙医;直到牙齿坏到只能种植或烤瓷牙补救时,一下子散尽千金,不由得感慨:看牙太坑!
福州市的牙医杨方对此痛心疾首,“牙不痛不治,重度延误后导致根管治疗,而贴面变美或种植牙的需求却变多。”
从治疗到美容,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使得大众对于牙科暴利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
但“暴利”的口腔机构却普遍扩张乏力,很难做大做强。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曾强调,餐饮行业是传统行业,有边界,不像互联网企业业务范围越大,成本越低。这一点在线下业态体现得尤为明显。华映资本主管合伙人王维玮直言,行业有各自的增长规律,不可能都像互联网那样一年10倍甚至20倍的增长。
口腔机构同理,既是线下业态,又是重资产糢式,诊疗难以标准化,可复制性较低,全国市场高度分散,仅在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区域布局相对集中。“赢家通吃”的逻辑在此并不成立,非线性增长也是伪命题。
哪怕是已经跻身中国最大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的瑞尔集团,背后有淡马锡、奥博资本、Ward Ferry、汉能投资、兴业银行、未来资产等国际基金的鼎力支持,截至2021年3月,20年内已经取得了在中国境内的15个主要城市开设107家分支机构的不俗业绩,依然被外界质疑发展过慢。
由泰康控股的拜博口腔通过直营的方式在全国进行布点,曾在2015年一口气新开95家诊所,仍被诟病为连锁化进程较慢。
因为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正如前文中提到的,哪怕隐形矫正拉低了正畸的门槛,使得全科口腔医生可以轻易掌握正畸技术,也只是相对口腔学科漫长的进修时间而言。
市场上不乏鱼目混珠的隐形正畸医生,但经由资本入驻的连锁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在医生资质的把控上也不能放得太松,所以扩张乏力。
瑞尔集团董事长邹其芳对此毫不避讳,对外称自己也没有想发展那么快,应该先将生存问题解决,再储备更多的人才,然后才考虑加快发展速度。
背负着跟投资方签下的对赌协议,瑞尔最近通过上市聆讯,被称为“流血”上市。协议规定,如果未在一定时间内上市,瑞尔的优先股将转成流动负债,这样企业的经营成本将变得更高。
邹其芳也不见得待见资本,专业懂行的牙科人与资本的扩张理念想必背道而驰,他甚至对媒体说过:“把他们(资本)请进来,终归还是要送出去。”
在更为重要的前期预防方面,包括初期的龋齿和牙周病治疗阶段,因为不赚钱,则罕见资本下注。
新消费的打法在牙科这也失灵了
新消费中每个品类都值得重做一次,近几年战火同样烧到了口腔治疗。有趣的是,入局者大多都选择以隐形正畸作为切入口。他们各自用了很多新花样来“改造”隐形正畸,却几乎没什么成效。
SmileLab笑盈和vvsmile就口腔治疗重资产的难点提出了“共享整牙”的概念,与一些利用率不高的私人牙科诊所共享空间和设备,从而控制成本,降低价格。接近于医美诊所隐形矫正的套路,接待面诊的是机构顾问,而非专业牙科医生。近年来似乎没了消息。
笑研所更接近于新消费的逻辑,诊所装修走ins风,以高级审美、微笑美学为卖点,拉开与传统正畸的治疗差异。2019年首度在北京开业时,笑研所的隐形矫正暂定价14999元,品牌不明,但相较于当时市面上普遍3-6万元的隐形矫正,在价格上极具竞争力。
如此低价,盈利恐怕成问题。笑研所表示:希望通过提高用户数量,减少复诊次数,来提高诊所使用率。
显然,笑研所打的算盘是典型的TMT思路。薄利多销在正畸领域就是伪命题,免费建立用户规糢的逻辑在以人为主的服务业难以成立,多次的复诊也是正畸治疗有别于其他类别的特点所在。
小A接受正畸治疗迄今三个月有余,仅在下牙初戴了一幅隐形牙套还不到一周。前期拔牙、扩弓、拔牙、再扩弓的流程中经常半个月跑一次诊所复诊。复诊有时很快,躺下五分钟看完,医生嘱咐,回去继续扩弓;有时花费两个小时拔牙。所以尽管在决定治疗前,朋友提供了临近城市价格更为友好且专业的牙科诊所W,小A还是选择了离公司近,方便复诊的诊所Z。
于患者而言,除非天生缺牙或者意外受伤,在种植牙面前,预防永远大于治疗。而正畸只是因为单价更高,所以被投资宣传更多,属于满足温饱后的高级需求,甚至是被制造出来的需求。
理性消费,不要为审美焦虑所绑架。最终决定实践治疗,不要唯品牌论,而要唯医生论。
最近畅销的《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在封面上醒目地注明:创意是智力活儿,也是体力活儿,归根结底是苦力活儿。
同理,大众总是条件反射跟“暴利”挂钩的牙科,是技术活儿,是服务业,归根结底是良心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