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的不同在于,固定正畸纯粹依赖医生个人的经验判断和操作技术,而隐形正畸则将大量的计算和效果推演工作让渡给了计算机,实现了数字化的流程。更重要的是,这套数据库会随着病例的不断积累日益丰富,实现自我优化。
流程简化后,入行门槛自然降低。
设备技术、材料的事都还好说,正畸的难点同样在于我们前面说的人力。
截至2020年底,我国受过严格系统培训的专科正畸医生仅有6100人。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这个数字还不到200。也就是说,30年间,专科正畸医生的数量才增加了5000余人。
在全球,正畸专业都是本科后教育。只有正畸专业毕业的硕博研究生,或是在大学专科口腔医院进修过一年以上、接受过系统正畸教学与训练的,才能被称为正畸专科医生,跟已经足够费时的普通牙科医生之间依然有行业壁垒。
但是,自1998年美国艾齐公司推出“隐适美”——首个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隐形矫正器后,极大地扩大了正畸的适用范围,以一己之力显著拉低了正畸的行业门槛。
此后,依靠电脑推演和品牌的医学设计师,一个全科的口腔医生也可以轻易掌握正畸技术。
2003年,时代天使受隐适美启发而成立,2011年,隐适美进入中国。2020年,时代天使服务的牙科医生数量为19900位,市场占有率依然低于隐适美。原先属于高精尖的正畸技术突破行业壁垒,18年间比上一个30年多辐射了几十倍的市场。
但潜在用户与认证医生的数量仍极度不匹配。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2020年我国约有10.4亿人患有错颌畸形病例,即约70%多的国人需要正畸。同年最终接受治疗的错颌畸形病例为310万,其中,选择隐形正畸的约为33.5万人。
为了抢占蓝海市场,不管隐适美还是时代天使,都在蓄力吸纳更多的医生。最初,隐形正畸品牌认证医生的数量增长来自专科正畸医生的转化,但随着极度的供不应求,品牌的视线就逐渐转向了全科医生,甚至医美医生。
为了补足这些医生的相关知识,矫治器品牌往往会为其提供日常培训和方案设计。方案设计中心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协助医生设计方案,公司内部的临床团队也可以帮助解决病例难题。
然而,有了这些外在的帮助,能力不太行的那些牙医就能轻松了吗?
设备再强,医生也是治疗主体
一般来说,隐形正畸过程分为以下几步:
(1)患者面诊,牙科医生通过扫描采集患者口腔数据,实时生成三维口扫糢型,并拍摄X光片,进一步了解患者牙齿状况;
(2)医生与患者沟通需求,商量矫正方案,并借助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与隐形正畸品牌的医学设计师一起完成矫正方案设计;
(3)确定方案后由品牌生产隐形矫治器;
(4)患者戴上隐形矫治器后,定期检查,按需调整,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归根结底,口腔正畸是医疗行为,医生才是治疗主体,起著权威的拍板作用。但当医生水平有限的时候,品牌的医学设计团队就会接手其核心职责,依托大数据做出设计方案。口腔本就不足巴掌大,失之毫厘就是谬以千里,不免会产生一定的医疗风险。
社交网络上有许多对隐形矫正翻车的控诉,目前口腔正畸行业尚无衡量医生专业程度的统一标准,只要有医师执业证书便可作为正畸医生上岗。所以相同病例在不同诊所同样品牌的隐形正畸,仍有一定的价格浮动,完全取决于操刀医生的身价。
一些开设口腔正畸项目的医疗美容机构沿用兜售医美产品的路子,对患者进行首次正畸面诊的不是正畸医生,不是全科口腔医生,只是机构咨询师。
他们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扫描后便完全托管,全权仰仗隐形矫治品牌的医学设计团队出方案。这种正畸糢式带来相当大的医疗风险,除了效果不能保证外,很容易有牙根、牙周治疗的问题。
主打中低难度病例的私人牙科诊所笑研所在新晋推出的隐形正畸活动中明码标价,隐适美一口价为27999元,正丽则要37949元。
正丽是国产隐形牙套的后起之秀,主攻下沉市场,论名气逊于被称为国产牙科“正畸第一股”的时代天使,更遑论美国牙科龙头隐适美。为什么正丽的标价更高?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笑研所的正丽隐形矫正服务是联合北医三院的专家协同治疗——北医三院的口腔号不比北大口腔好挂多少;隐适美的套餐则完全由诊所自己的医生操刀。虽然没有明说,但高下立判。人的价值显而易见。
除了医生的人力,隐形矫治品牌方的质检是另一个十分重要但常常被忽略的因素。每个人的牙齿都具有唯一的特定性,是真正的“千人千面”,使得隐形牙套的个性化程度极高。
当牙科医生与医学设计团队根据大数据制定好方案后,工厂就可以生产牙套了,用车床压出糢具。
压制牙套所要求的精度在车床行业属于入门级别,普通车床即可满足。在最终送达患者手中之前,还需经过一道最后的人工检查。不仅是检查压制的牙套是否完整或是有明显的瑕疵,一般车床压制出来的糢具不会有质量上的问题,而是比对患者的牙齿资讯和设计方案,检查方案是否吻合。比如某颗牙的角度和移动的距离也许只是10度或0.1毫米,多移或少移都属于技术出错,需要打回重做。
既然是人工作业,就存在一定的容错率,判断失误不是没有可能,再大再权威的品牌都一样。
设备和耗材只是牙科治疗的加分项
眼科治疗从术前检查到手术过程,越来越依赖于昂贵和专业的设备,而牙科的治疗始终以人为本,更新迭代的设备和耗材只是加分项。
半年内,小A在家乡二线城市的公立医院和一线城市的私立医院都有过拔牙的经历。公立医院的体验跟小时候的私人诊所似乎并无二致,拔牙过程中不断起身往水池吐掉血水和残渣,整场拔牙下来有做了十几次卷腹的效果。
而前些日子在私立医院拔牙,完全是另一种体验。小A从头到尾躺着没有起过身,医生每次冲洗后都会拿一个类似微型吸尘器一样的设备将口腔内的残渣和血水一并吸除,令她啧啧称奇。
公立医院一般很少更新设备,沿用5年甚至10年的设备和器材司空见惯。并非不认可技术的更新,而是经费批报费时,就算批下来一笔费用,钱首先要花在刀刃上,口腔科往往不是最亟需建设、扩大和更新的刀刃科室之一。
在文石看来,设备的更新并不会对口腔治疗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或者立竿见影地提高效率,更多是出于一种人文关怀,比如小幅度缩减治疗时间,些微减轻治疗过程中的痛楚,使得整个过程愈加接近丝般顺滑。
抛开医生的精湛医术不谈,小A的两次拔牙都是一样的顺利,私立医院确实体验更佳,但价格也是前者的几倍。这就脱离了技术的根本,回到了服务的层面,患者可以视预算高低做出因人而异的选择。
这种现象在牙齿种植的门类上体现得更加彻底——遇到某些疑难杂症,高级的耗材可以弥补医生在技术上的欠缺,但技艺高超的名医,往往用普通的材料也可以将其攻克。尤其是,种植体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硬性标准,国产植体、韩国植体、瑞士植体……孰优孰劣归根结底还是看医生的水平。
那么价格呢?并不是人们想当然的私立一定比公立便宜。
根据丁香园对某二线城市三甲医院口腔种植科医生的采访:“公立医院收到的耗材成本价就比私立医院贵很多。私立医院拿到的同样耗材,价格可能只有公立医院的一半。所以私立不仅通过低价吸引患者,利润甚至还比公立高。”
为什么公立医院的耗材成本高?源于账期的概念。
所有的供应商都喜欢账期短的生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账期的拉长也就拉高了服务成本。因为公立医院存在招标或报批的繁冗流程,一般情况下账期都是一年半载起步。之于供应商而言,时间成本倍增,自然要加在耗材成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