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问题其实很简单,专家们把这个简单问题搞得那么复杂可能就是怕大家回到常识上来。我们把住房比做“盖浇饭”,来看看这份豆腐做的“盖浇饭”为什么这么贵。
现在大家的收入和每份“盖浇饭”的价格很不对称,一天的工资都买不了一份“红烧豆腐盖浇饭”。“盖浇饭”的价格到底是贵还是不贵?我们买不起“盖浇饭”是不是因为我们太贪吃了,一日吃一餐太多了? 许多专家说如果我们一日吃半份就吃得起了,应该住30平方米一套的房子。再或者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到郊区的小饭馆吃这餐饭,都想在城中心的饭馆吃,吃不起活该!还有的说是因为山西和温州有伙人囤积了不少 “盖浇饭”才导致“盖浇饭”发疯似的涨价的。回答这些问题似乎会显得读者很幼稚。
“红烧豆腐盖浇饭”的价格有没有泡沫?我认为基本没有,不是价格畸高的都可以被尊称为“泡沫”。我们中国人吃的这份“豆腐盖浇饭”是踏踏实实的贵,不是虚贵。因为我们没有“大米”市场(土地市场),所有城市里的“大米”都被一个老板垄断了(城市土地的全民所有),所以这个老板就能够通过控制“大米”的投放来控制城市的“米价”,城里“大米”死贵,城里饭店里的“盖浇饭”能便宜吗?
可是,老板不仅控制“米价”,还负责管理所有的“饭馆”,你想卖“盖浇饭”,没有他的同意就开不了张,他收的各种税费摊下来比“大米”的成本少不了多少钱。“豆腐”、“油”、“桌椅板凳”倒是在自由市场上都能买到,不算贵。做个“广告牌子”,搞搞营销宣传花一点钱,也都不多。向银行借钱租“磨豆腐机”、买“蒸饭锅”什么的,也要付一些利息,但和“ 大米”的成本和税费比起来,也只能算是小头。
但没有人家卖给你“大米”,“饭馆”就开不了张;不是拆了那么多“馒头铺”,“盖浇饭”生意前几年也不会那么好。虽说“饭馆”没有赚到大份,但也没少挣,你看前些年开了多少卖“盖浇饭”的铺子。市民们吃不起也得吃,总不能饿死吧,大伙心疼钱,都骂他们心黑。
农民们手里倒是有点集体所有的“余粮”,但老板只许农民自己吃,不许卖给城市里的人。可怜的城里人好多都跑到农村吃那种“小产权”“盖浇饭”了,为了省点钱一天在路上折腾好几个小时,可预付的好几十年的“饭钱”总说是非法的,“饭卡”有可能作废。真作废了,农村“饭馆”还不一定给退钱呢!
“大米”的价格一个劲的涨,“盖浇饭”的价格也一个劲的涨,大伙实在吃不起了。“盖浇饭”不好卖了,老板要“救市”了,其实就是救“饭馆”。高价把“大米”卖给“饭馆”了,等到“饭馆”把这些“大米”做成“盖浇饭”了,“盖浇饭”却卖不动了,但又降不了价,原来的“米”价在那里摆着呢!
老百姓吃不起“豆腐盖浇饭”,总要想办法解决啊。办法其实很简单,回归常识,自古华山一条道,既然让大家“自由种大米”现在还有困难,就把“米铺”里的“大米”多拿出来点,别总挂“今日无米”的牌子,加大市场投放量,“大米”便宜了,“盖浇饭”自然也就便宜了。再把收的税费降下来,“盖浇饭”就更便宜了。再让开“饭馆”变得容易些,“饭馆”多一些,市场竞争激烈一些,“饭馆”的利润率还能降一些,“盖浇饭”的价格还能更低一些。政府主要管管“饭馆”的卫生、“食品安全”、不给顾客开发票、菜单和实物不相符这类事情,别的让市场解决好了。
这样,市场上有卖“红烧豆腐盖浇饭”的,有卖“红烧肉盖浇饭”的,有卖“虾球盖浇饭”的,有的人在城中心吃午饭,有的人在郊区吃午饭,有闲工夫的还可以到农村解决吃“盖浇饭”的问题,穷人、富人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