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皇帝的称谓唐以前都称为某某帝,而唐后各朝都称为宗。其实其中原因很简单,只不过是为图个简单。一般来说皇帝的称谓有这样几种,谥号、庙号、年号。
谥号是在皇帝(当然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死后也可以有谥号,不在讨论之列)驾崩后,由其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加以褒贬的称号。谥号格式大多是什么什么皇帝。
庙号,则是和古代宗庙制度有关。就像各家的祠堂都供奉着祖宗牌位,皇帝也一样,太庙里照样供奉着祖宗的牌位,不过为避讳死皇帝的名讳,那个牌子是不能写皇帝老爷子的名字,只能特立一个什么什么宗的名号,那就是庙号。
而年号我们不用多说,就是每个皇帝为了纪年,而定的名号,称为“改元”。
回到文首的问题,称谓皇帝古时都是先说谥号再说庙号,在唐以前的朝廷还是比较实在,有一说一,往往谥号采取一两个字就把皇帝一生给概括了,如汉文帝刘恒,死后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文帝。一个“文”字,就概括了刘恒厚民宽仁的品德。而到了唐后,皇帝们开始陶醉于自己的功绩,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膨胀,那时候溜须拍马的家伙也多了,谥号里不断的加入了溢美之词,使得好端端的谥号成了又丑又长的包脚布。如唐太宗谥号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以至于后朝皇帝都跟着加紧学习,(tmd,这些家伙就是不学好的),象后来的明永乐皇帝谥号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乖乖!19个字)。清太祖皇太极,就叫“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这个25个字哦)。
对咱们这些看史的老百姓,不愿去记那些读起来拗口,看上去不爽的谥号,所以后人一般自唐以后都采用相对简单的庙号称谓皇帝,故而出现唐以前称帝,唐后称宗的原因。
还有到了满清,由于历史离我们较近,再加上清朝的皇帝老儿不喜欢更换年号,老百姓喜欢用年号称谓皇帝,当习惯保留下来使得历史上把清朝皇帝的称谓跟年号联系起来。如清世祖福临,谥号为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庙号世祖,年号顺治,而我们习惯叫他顺治皇帝。
责任编辑: 李冬琪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07/0831/54113.html
相关新闻
神韵早期节目:孙悟空除妖(图/视频) 神韵早期节目:唐阵(2018年制作)(图/视频) 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巧对下联(图) 中秋送礼有讲究,牢记:4送4不送,了解清楚再买,礼物对了人不怪(组图)坚决不当皇帝要当和尚
皇帝再到皇帝,中国史上一生当过两次皇帝的6个牛人(图集) 皇帝背后两把“大扇子” 不是搧风用 功能太意外(图) 宋孝宗“竞选”皇位 一猫和十美女如何起作用?(图) 中国古代最著名预言,让汉朝皇帝恐惧几百年 古代皇帝不缺钱 为何龙床又窄又小?3原因揭密(图) 农民式的权力制约方案(图) 从皇帝到总统都敬重的高僧——虚云(图) 王,皇,帝,君,这几个级别谁大(图) 历八朝皇帝五朝居后位的女人(图) 她劝皇帝勿专宠自己却被抽签封后(图)吴思:帝国崩塌,是皇帝的问题,还是官僚的责任?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图) 秦始皇为何用“朕”做专属代称,史学家:将“朕”拆开你就明白了(图集) 皇帝睡前爱“放1根”!侍寝嫔妃“叫整晚不用睡”溥仪认:我也做过这事(图) 皇帝留下一幅“诡画”,远看一个人,近看有3人,专家:根本不是人!(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