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
此时,是2021年1月29日。正是在120年(两个甲子)前的今天,1901年1月29日(农历1900年12月10日),庚子与辛丑之交,慈禧太后在西安发布“变法”上谕,从而开启了晚清新政。该新政及立宪运动,虽然最终为革命所取代,但就它在中国普及了民权观念而言,就它掀起了四次壮阔的国会请愿运动而言,就促成地方各省筹备宪政而言,就立宪派在推动清廷、民军和立宪实力派的契约而言,就清廷退位时所赋有的非暴力和平协议的色彩而言,立宪运动和晚清新政功莫大焉。今天,1月29日,又是庚子与辛丑之交。疫情汹汹,天下滔滔,笔者特发此文,以询北京当局:何去何从?当代中国“慈禧”,时和势是在你那一边吗?
于公元2021年1月29日
两甲子前的晚清新政
两个甲子之前,庚子年六月,慈禧怂恿义和拳“扶清灭洋”,向十一国宣战,遂遭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仓皇辞庙西狩,逃至西安。
其间,出现了东南互保事件。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李鸿章、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许应骙等大臣们,商议如何保存东南各省的稳定,避免列强有借口入侵;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张之洞、刘坤一、李鸿章、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袁世凯等,即和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称东南互保。大臣们称皇室诏令是“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命令,除灭义和团。另外,同时密议倘若北京失守而天子与太后不测,他们将改建共和,选举李鸿章为总统。
遭受一系列大失败而困居西安的慈禧,在6个月痛定思痛的反省之后,决定“变法”实行“新政”,被迫返回到了两年前被她亲手埋葬的戊戌变法道路。
于是,120年前,1901年1月29日(农历1900年12月10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慈禧太后在西安发布“变法”上谕曰,要求”…….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已,如何而因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斟酌尽善,切实施行。”
慈禧的这部诏书,与她在半年前的《对万国宣战诏书》对11国的宣战的慷慨陈词:“朕今涕泣以告先庙,抗慨以示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完全判若两人。
即是说,经过庚子事变的震骇,慈禧不得不后退妥协,不得不放弃当年对戊戌变法的抗拒和镇压的立场,放弃对抗西方的态度,从而开启了晚清新政。
晚清新政,是庚子年义和团之乱引发八国联军战争后,在清朝末年的一场政治体制和经济改革运动。这是在两个甲子前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千年专制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
立宪运动
1901年4月,清廷成立督办政务处,就全面改革作整体规划,任荣禄、庆亲王及李鸿章为主管,张之洞及刘坤一为协同办理;张刘二人联名三次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定出改革方向,学习日本,推行君主立宪制。
五大臣出洋考察
1904年1月19日,云贵总督丁振铎与云南巡抚林绍年连电朝廷变法。7月初,两江总督周馥奏请实行“立法、行法、执法”三权分立和地方自治的立宪政体。两广总督岑春煊奏请:“欲图自强,必先变法;欲变法,必先改革政体。为今之计,惟有举行立宪,方可救亡。”
1905年12月,晚清五大臣及随员在罗马合影
1905年7月2日,袁世凯联合周馥和湖广总督张之洞电奏实行立宪政体,以12年为期;并奏请简派亲贵大臣分赴各国考察政治。7月,湖南巡抚端方入朝召见,领受闽浙总督一职时,又反复建议实行立宪。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晚清新政中废科举、兴学堂及派学生留学三项教育改革影响深远。
1905年9月24日,慈禧太后诏定考察政治大臣五人:特派奉恩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出使西洋。
1905年11月25日,朝廷设立专门政治体制改革机构“考察政治馆”,研究各国宪政,提供宪政改革的咨询。12月7日,考察团第一组戴鸿慈和端方出发,第一站即美国,由美国总统狄奥多·罗斯福接见。
1906年1月14日,载泽率领考察团第二组出发,徐世昌、绍英伤情未愈,由李盛铎、尚其亨替代。1906年夏秋之际,考察团先后回国后进呈了一份主张“强国必须宪政”的考察报告,编成《列国政要》133卷及《欧美政治要义》18章。该报告由随员熊希龄执笔,参考了流亡东京的梁启超和杨度所写的宪政研究资料。载泽和端方拥护宪政的态度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载泽于1908年夏出版《考察政治日记》。
1906年9月1日,慈禧太后下诏颁布预备仿行立宪。
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计划以九年时间筹备宪法。整份宪法大纲有浓厚君权色彩,但基本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并规定臣民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拥有财产、选举和被选举议员等的权利。同时清廷亦放宽了对报刊及政党的限制。
1908年11月,光绪帝及慈禧太后于两日内先后去世,由二岁溥仪继位,并以溥仪父载沣(光绪之弟)监国。溥仪继位后,1909年(宣统元年),各省咨议局选举;1910年(宣统二年九月初一日),资政院举行第一次开院礼。但载沣为进一步加强皇族中央集权,以袁世凯患足疾为借口,罢斥袁世凯回籍养荷。
四次波澜壮阔的促开国会请愿运动
从1908年至1910年,中国出现了四次促开国会请愿运动,汹涌澎湃,至为感人。1907年,张謇、汤寿潜等人在上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成为国内宪政运动之中心;国外,则以康、梁为立宪舆论重镇。之后,各地立宪公会纷纷建立。作为预备立宪公会发起人及江苏咨议局议长的张謇,发动了日后全国性三次大请愿,国内的第一次请愿,在1908年秋发生。第二次请愿发生在1909年秋,各省代表到京后,组织“请愿速开国会同志会”。第三次请愿的代表,把原有“请愿速开国会同志会”,改为“请愿即开国会同志会”,为了扩大声势,除发起组织“各省咨议局联合会”外,亦网罗海外及各行各业的代表,齐集北京再度请愿。国内第四次请愿的代表于1910年将请愿书呈资政院,同时各省督抚十余人纷纷致电清廷表示同意。面临八方压力的清政府,宣布把预备立宪缩短三年。
部分请愿代表如湖北咨议局议长汤化龙、湖南议长谭延闿、四川议长蒲殿俊等因为清廷迟迟不召开国会,愤而回省。
(图)清末立宪运动出国考察宪政的大臣
各省咨议局联合十数省督抚向中央政府施压,迫使北京提早立宪及召开国会,是为速开国会请愿活动。
咨议局亦有与中央政府就铁路国有化政策问题为民请命、进行抗争,是为保路运动。
1911年5月18日,宣统三年,庆亲王(奕劻)内阁成立,结束于同年的11月1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这个1911年的第一届内阁竟然是有成员名单中半数为清宗室与满人,被立宪派讥为“皇族内阁”,他们对此多感失望,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转而与革命党人共商救国大计,立宪派人士纷纷响应革命。
同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在新成立的地方议会中,立宪派既掌握大权,复和地方官及督军串联,共襄革命。此外,在20,000留学生中,很多在回国后也积极投入推翻满清的革命运动。而新军中的革命分子更是该次革命的发动者。
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
10月30日,隆裕太后下“罪己诏”;开党禁;答应组织完全内阁,不以亲贵充国务大臣,11月3日,清政府公布了《十九信条》,以法律条文限制了清朝皇帝权力,皇帝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奠定了议会和总理大臣的政治实权,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反映出民主精神的宪法性文件。于是,清廷以袁世凯为总理大臣,是以袁氏率兵入京,并用出征名义,将禁卫军调出北京,成立了袁世凯内阁。这是大清帝国于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11月16日成立的汉人为主的内阁。于是满清皇室命运由袁氏掌握。
1912年1月1日,革命党人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在北京,袁世凯胁迫清帝退位。2月12日,隆裕太后临朝称制,颁布清帝逊位诏书,这份诏书是一份催生中华民国的正式宪法性文件,是当时主要的三大政治力量关乎政权转移的契约。诏书曰:“……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至此,清朝宣统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
清末新政及立宪运动,虽然最终为革命所取代,但就它在中国普及了民权观念而言,就它掀起了四次壮阔的国会请愿运动而言,就促成地方各省筹备宪政而言,就立宪派在推动清廷、民军和立宪实力派的契约而言,就清廷退位时具有非暴力、和平协议的色彩而言,立宪运动和新政功莫大焉。
走向清末新政的决定性转变,在晚清最高统治者的头脑里,是在当时从庚子年转向辛丑年的很短一段时间达成的。慈禧在西安发布上谕时——1901年1月29日,农历庚子年12月10日——距离辛丑年仅有二十天了。
上述的一系列重大事变就是这个庚子与辛丑之交慈禧上谕的历史后果。
两甲子后的习氏骄狂
120年后,2021年1月29日,又是庚子与辛丑之交。当代中国“慈禧”,他面临什么,思考什么,想干什么?
犹如当年被慈禧召唤出庚子拳乱后,清廷兵败如山倒而被迫仓皇逃亡西安。如今的庚子年,从习*近*平统治下的中国爆发的新冠大瘟疫,流溢全球,万千生灵消亡。相隔120年,两桩巨灾,前后呼应,苍生涂炭!
在习*近*平的严密掩盖并打压曝露真相者而延误了爆发初期最关键的25天后,自武汉爆发的病毒肆虐全球,横扫各国,致使近一亿人染上瘟疫,两百多万人死于非命。甚至在大疫情流行各国无暇他顾之际,北京当局趁乱出手,变本加厉,竟然撕毁关于香港的中英联合声明,背弃一国两制承诺,摧毁了举世瞩目的香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和自由港的地位。中共两罪,特别是从那里爆发的全球疫情大灾难,万难饶恕,
尽管习氏机关算尽,仍难逃暴君宿命。2020庚子年,该来的不会缺席,共产中国骤然陷入美国领军的文明世界追责围堵和孤立的风潮之中。耐人寻味的是,时值各国向中国当政者追源问责纷至沓来之际,4月初,千夫所指的习*近*平不得不提出“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并声称要实施中国经济的内循环—闭关锁国。2020庚子年4月20至23日,犹如当年慈禧,习*近*平也追随其足迹西巡西狩,突访陕西秦岭、西安,大倡“西迁精神”。看来,在西巡中习*近*平长考进退之道,虽困兽犹斗,但亦如毛泽东在骇人听闻的大饥荒之后一样,准备西行龟缩于黄土高原了。
但是,大疫情在全球的泛滥,居然在一短暂时段,未曾预期地也给了中共王朝一抹回光返照的机会。
庚子年,对习*近*平而言,恰如120年前慈禧在西安所遭遇的内外交困的情势。但习的运气比慈禧略好。盖因中国是疫情先发国,加以北京实施史无前例的严酷武汉封城措施,以及全球仅见的高科技监控系统监控14亿国民,故对阻断疫情传播颇有效率,疫情控制得比西方各国较早,因而经济复苏亦较先起步,从而在2020年中国在主要国家中取得经济唯一正增长的业绩(根据北京的统计数据)。当此之时,为摆脱被脱钩被孤立之困境,在美国陷入总统权力转换期的混乱时段,于庚子年底,北京铆足力气运作并加入了由东盟十国及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自贸协定RCEP。随后,过去6年来北京从未松口的市场准入、劳工权益、取消国企补贴、欧洲投资保护机制、智慧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等条件在习*近*平批准下做出前所未有的大让步,从而与欧盟达成了《欧中投资协议》,挣脱了美、英、日、澳、印以及欧洲结盟以围堵中共的危难局面,中共得以暂时喘过气来。
尤其是压顶习*近*平的“泰山”美国,于1月6日发生内乱,成百上千人群强行涌入首都华盛顿国会山殿堂,中断了正在进行中的总统大选投票结果的认证过程,造成史无前例的混乱。美国沈入内部极化政治的漩涡之中,暂时略过了中共。
于是,西巡之后一直愁眉紧锁的习*近*平当局,缓过神来,洋洋自得于自身已抵抗住了“泰山压顶”的超级压力,自诩其“中国模式”已显示出其抗压性,而美国内乱则标志“民主制度”已经衰败且日落西山云云。习氏居然权令智昏,声称“时与势”跑到他那一边去了。
他得意过早了。
论及“时”,古贤人云:计时当计天时。何谓天时?天命所归之时,人心所向之时。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天时已过,其天命已经丧失。该意识形态及其国家制度经过1989—1991年苏联东欧崩溃,华沙条约组织解体,已经衰微乃至失败。它在文明世界已经成为脏词,无法死灰复燃了。除了对内宣传,中共知道它的天命已失,天时已过,已经早就怯于对外彰显其意识形态了,它已进入不可逆转的最后死亡期,暂时的得手岂能影响天时的衰微?
习*近*平的“时”,仅昙花一现之时,非天时也。事实上,2020庚子年的诸多压力,其后果必然存在某种滞后效应,现在尚未呈现出来。举其荦荦大者:疫情未消,惊恐未散,声势浩浩的追责和溯源的全球浪潮尚未涌起,北京尚能苟安于一时。然逃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放眼全球,目前曙光已现:美德英以等西方国家比北京更早更有效地开发出并普遍接种新冠疫苗,估计五、六个月后,将产生疫情局面反转的效应,“时间”就将从习*近*平那里轻松地跑回来了。此外,去中共化的脱钩效应,特别是科技脱钩的效应,人员制裁的效应,机构制裁的效应,建立印太北约的效应,民主国家同盟筹建的效应,2020美国国会通过的诸多涉港、涉台、涉疆……法案的效应,所有在2020庚子年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重大演变,随时间推移,将会逐一呈现于历史的舞台上,结出丰硕的果实。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历史演变自会遵循其内在节奏,遵循其固有的天时。这个天时,正是两个甲子前慈禧所遭遇的庚子与辛丑之交。天道轮回,今天的慈禧,何时写下他的“西安上谕”诏书呢?
至于“势”,更是昭然天下,莫之能御。举目四顾,全世界仅剩下落寞潦倒的四、五个共产党国家了。面对75个以选举制和表达自由为基本标志的民主国家和部分民主国家(《经济学人》杂志2019年全球民主指数),从根本上,中共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势单力薄,大势已去;既处末路,何来势头?习氏倒退返还毛式极权的狂念,固然因邓氏韬光养晦策略而攒下钱财,从而能暂时买通世界关节,厉行穷兵黩武,姿态咄咄逼人。然演进到2020庚子年,文明人类因习氏在疫情、香港、台湾、新疆、南海……表演的张狂、野蛮、残忍、愚蠢而猛然警醒,遏制、围堵、孤立中共的大势勃然而兴。此“势”,将一发而不可收也!
自庚子事变,晚清新政以致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发生了太多的曲折迂回。其最大逆转,当以1949年共产主义入主大陆为甚。中国人所承受的苦难与灾祸,骇人听闻,罄竹难书。至习氏暴君临朝,2020庚子年巨祸惨剧而臻于极致。至此,天下皆知,暴政已临终局。
是时候了。回望120年前的庚子事变导致的晚清新政,习氏若不效法慈禧于庚子辛丑之交写下《变法上谕》,则其面临的终局就将如今日之《退位诏书》: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特率中共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呜呼哀哉!尚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