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共日前大幅扩大稀土出口管制等一连串动作,美国总统川普宣布美国将采取反制措施,包括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图为中国连云港市准备出口的稀土矿物。
10月9日,中共商务部突然发布了多条稀土管控通告,不仅对稀土出口严加限制,而且规定凡是使用中国稀土达到0.1%的产品都不可以出口到中共贸易限制的国家,否则将面临断供和追责。
显然,中共之所以在中美关税激烈博弈之际打出“稀土牌”,是基于这样的自我认知:中国稀土占全球出口70%,加工占全球90%。稀土是制造半导体、制造导弹、飞机、电动车等高科技设备不可缺少的原材料,没了稀土,西方高科技产业将死翘翘。
中共的稀土禁令一出,川普极度愤怒,不但严厉谴责,而且立马宣布从11月1日起对中国加征100%关税,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共祭出的稀土管制措施确实戳到了西方的软肋。
但美国和西方真会被中共稀土的长臂管制击垮吗?“稀土牌”的杀伤力究竟有多大?其效力又能维持多久?
我的看法是,短期内这张牌确实会对美国和西方的高科技产业产生不小的冲击,但不会也不可能击垮美国和西方,而且其效力将很快递减。
理由是:
第一,中共虽然禁止稀土出口,但不可能对西方完全断供。
从中国国内产业结构来看,目前约有六成稀土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若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收紧出口,绝大多数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与倒闭风险。而在国际市场价格因管制而暴涨、合法出口受限的情况下,走私立刻成为一条高利润、低机会成本的生存通道。
历史经验亦可验证这一点:2010年中共首次实施稀土出口配额制度后,走私量迅速攀升,占到总出口量的三成左右。可见,行政管制并不能有效阻断市场套利的动力。
与外汇管制相似,当政策造成官方与黑市之间的巨大价差时,市场力量总会通过地下通道寻求平衡。稀土越限,走私越活跃,这几乎是经济学的自然结果。虽然政府可以通过严刑、数字溯源和跨部门监管等手段提高走私成本,但难以彻底根除其存在。管不住走私,稀土管制的杀伤力必然大大减弱。
第二,日本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即持续以超出实际需求量的规模进口稀土,并将稀土列入国家战备储备体系。公开资料显示,日本官方设定的最低储备标准为180天,但外界普遍推测其实际储量远高于这一水平。考虑到日本甚至在对美谈判中释放过“可动用稀土交换关税让步”的信号,其库存规模应不容小觑。这意味着,即便中共强化稀土出口管制,其施压效力也将因日本的提前囤储而显着弱化。
第三,稀土不是只有中国才有,西方和其它国家也有,只是开采稀土对环境和水质的污染非常严重,所以西方才不开采。现在中共把稀土作为武器,正好帮美国和西方扫除了环保障碍,加快它们的稀土开采。
事实上,2010年中共限制稀土出口后,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和澳洲已纷纷启动稀土自主计划,澳洲稀土矿产今年暴增三倍就是最好的证据。短短数年内,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中的份额已从九成下降至七成,并仍在加速下滑。
多家国际机构的中期预测显示,随着美国、澳洲、东南亚等地稀土项目在2024—2026年间集中释放产能,以及回收技术进场和下游节约用稀土技术的发展,到2026年稀土可能不再具有结构性稀缺属性,甚至在2027年出现阶段性供给过剩的情形。这意味着,中共将稀土作为战略筹码的有效时间窗口极为有限。换言之,中共真正能够在稀土议题上施加压力的时间,不是长期而是倒计时——一旦全球供应进入过剩区间,任何形式的长臂管制都将失去战略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