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图。(Loic Venance/AFP via Getty Images)
注册资本一亿元人民币的广东南寿峰养生大药房,旗下曾设四十五家门店,现已全部关闭并被监管部门公告注销。该公司被指拖欠员工薪资并欠缴税款。学者估算,全国约八成药店处于亏损状态,药品零售正进入全面收缩期。
在中国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下,大陆各地药店因负债累累而难以为继。9月5日与18日,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两次发布公告称,南寿峰连锁药店拖欠刘正芳、赖小燕等十余人工资与补偿。
据中国医药招商平台搜药消息,南寿峰养生大药房、西安迎春药房及北京京盟汇康医药等中小连锁药店相继出现欠薪、闭店与注销情况,反映药品零售业在转型期面临的结构性压力。
广州业内人士陈先生告诉记者,过去三年,大量药店依靠加盟与促销维持运营,但随着线上渠道与集采政策挤压利润空间,中小连锁难以承受高租金与库存压力,不得不退出市场。他说:“现在线上平台价格透明、毛利被压缩,零售药店没有资金周转就撑不下去,现在药店少了许多。”
8月,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35家主动申请注销药品经营许可的零售企业,南寿峰名列其中。工商资料显示,该公司除拖欠薪资外,还欠缴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印花税共计30.7万元。
梅县区人社部门已将南寿峰公司列入欠薪监控名单,并启动失联企业处理程序。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一位官员接受记者查询时说,目前省内部分地区药店经营压力较大。大量药店停业与经营成本增加、顾客减少有关。“个别企业申请注销属正常退出,但也有不少企业确实是因市场变化所致,例如顾客减少等因素。”
药品行业资料显示,2024年大陆约有4万家药店闭店,2025年或再减少5万至10万家。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2023年底全国药店总量约64万家,平均每千人拥有4.6家药店。
广东居民林女士在社交平台写道:“我家附近3家药店已有一家关门。”上海居民刘先生说:“走500米就能看到十几家药店。”
武汉一位因药房关停而失业的李女士对记者说:“我听福建泉州的朋友说,他们那里也有很多药店关门,全国六七十万家药房,80%以上亏损,有些地方药店卖凉茶、滋补茶、洗发水,还搞头皮检测。”
药品零售从业者刘某原本从事医疗器械销售,因公司关闭改行药品零售。他指出,传统门店客流减少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外卖平台开通医保支付,无人药店扩张,竞争加剧。”
北京社会观察人士邓先生表示,药品零售与其它行业情况相似,问题主要在于经营环境与结构调整。他说:“零售业正由‘靠流量’转向‘靠服务’,资金有限的单体药店将率先退出。”
邓先生认为,药店应回归专业服务,提供慢病管理与健康咨询,并采用数字化工具提高营运效率。他指出:“靠卖凉茶、洗发水解决不了问题。”并反问:“药房卖药,谁还会去药房买洗发水?”
对于药店频繁倒闭,有网民在抖音评论区留言称:“药店太多,亏损也正常。”亦有人指“药房属暴利行业、服务又差”。多数讨论指出,药店密度过高与消费能力下降构成主要压力。
观察人士预期,随着经营成本增加,药品零售将加速集中于大型连锁与线上平台,“闭店潮”仍将持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