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权利至上的社会 怎样教导孩子感恩?教育育儿|儿童教育☀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在权利至上的社会 怎样教导孩子感恩?

感谢别人不只是基本的礼貌,更是培养高尚品格及实现健康幸福人生的基础。作者:沃克‧拉尔森(Walker Larson)李小奕译带孩子一起做公益能促使孩子想想别人的处境及需求。(Biba Kayewich提供)

研究发现,懂得感恩的人过得比较幸福。据《哈佛健康杂志》(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报导,感恩的行为能使人情绪正向、身体更健康、适应力更强、人际关系更牢固。懂得感恩的人和不懂感恩的人,表面上也许拥有同样东西(比如都有好房子、都有幸福家庭、都有健康身体),但懂得感恩的人会更加珍惜所有,因而较能真正享受生活及感觉幸福。

而且自古以来,感恩都是人类推崇至极的美德,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Cicero)曾说:“我希望我具备一切美德,但我最崇尚的还是感恩之心和感恩之举。感恩不但是最崇高的美德,也是一切美德之母。”

从小养成感恩的习惯,长大之后就会开花结果。感恩会立即带来好处,同时为将来人生铺路。感恩研究权威学者罗伯特‧埃蒙斯(Robert Emmons)发现:“同样10岁的小孩,较懂感恩的小孩在14岁以前表现较活跃、较能融入人群。”

感恩有这么多好处,为人父母者或许想知道:怎样教导孩子从小养成感恩的习惯呢?

以下是我的几个建议。

以身作则

想引导孩子培养感恩习惯,最要紧的就是以身作则。这是父母能做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埃蒙斯指出:“有一些研究探讨亲子互动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他们发现,要预测一个孩子是否有感恩之心,最好的观测指标就是父母的感恩态度,也就是看家庭里是否有表达感恩的气氛。所以呢,当孩子的榜样、鼓励他们感恩、看到孩子的感恩行为时加以肯定,这些都是教育孩子感恩的好法子。”

当然了,知易行难。但就如我另一篇文章说的,成人有很多方法可以增强自己的感恩意识,例如:记录自己所感谢的事、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欣赏好的艺术作品。当然,为人父母者也要当孩子面说说自己感谢的心情,这很重要。

先培养小习惯

每一种品德都要经由不断实践、形成习惯后才能养成,刚开始通常是做一些很小的事,而这些事却是将来培养更高尚品德的基础。就像练举重,你不先练习举起10磅,就不可能举起100磅;培养感恩之心也是一样,应从小处做起,久而久之这种心就会越来越强。

起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坚定地要求孩子说“请”和“谢谢”,从很小的时候就可以教育他们。“请”是“如果你愿意”(if you please)的缩语,也就是告诉孩子,他没有资格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的意愿不会自动实现。只是往往别人(通常是周遭的大人)出于善意,想满足小孩愿望(即使只是个小愿望)而牺牲一下自己罢了。我们要叫孩子明白,他能得到好处是因为别人仁慈,不见得是别人欠他的。

显然,说“谢谢”就是表达感恩之意;教孩子说谢谢也是教育他们(即使孩子还体会不深),不可以因为不需要大人帮忙了,就不理会人家了。孩子必须了解,自己应该有所回报,自己欠人一份感激。

还有一个简单方法能让孩子培养感恩习惯:当孩子收到亲友的礼物时,要求他们写封感谢信给对方。孩子在写信时,就会想想送礼人费了多少心力。

教孩子替人设想

带孩子一起做公益能促使孩子想想别人的处境及需求。(Biba Kayewich提供)

除了写感谢信,还有许多方法可以教育孩子替人设想,以加深他们的感恩意识。研究发现,母亲经常与孩子谈他人的情绪感受,这样的孩子会更懂得设身处地、换位思考问题。这很重要,换位思考使人更有同理心,进而更懂得感恩。我们若能了解别人送我们礼物或帮助我们所付出的代价,就比较容易向人表达谢意。

替人设想的观念非常重要,因为孩子(多数大人也是)常会理所当然地优先考虑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埃蒙斯在研究中找到三种有效的方法,有助于让孩子认清自己生活中的“恩人”:

想想好事是谁促成的。提醒孩子,好事不会无端发生,是有人促成的。

想想别人付出什么代价。引导孩子思考,给他好处的人花了多少时间、金钱,或者牺牲了什么。

想想有没有外在协助。提醒孩子想想,这份作业或报告除了他自身的付出,还有没有其他人协助。

区别“需要”和“想要”

人类发展暨家庭科学博士艾米‧韦伯(Amy Webb)在其网站“贴心父母亲”(The Thoughtful Parent)建议为人父母者要向孩子解释需要和想要的区别。一顿营养丰富的晚餐是需要,多一块蛋糕则是想要。你若不好好解释这一点,孩子是很难理解两者差异的。

当然,孩子越大越能理解这些概念,但即便年纪还很小,也能教育他们。我的小宝宝一开始说话要东西时,我和妻子就坚决要求她用词精确,结果她常讲的是“我想要”,不是“我需要”。再次强调一下,区别想要和需要有助于降低以自我为中心的权利意识(这似乎是人的先天本性)。

带孩子一起做公益

这是个全面性的做法,涵盖了前述几项做法的重点。带孩子一起做公益,可以让孩子看看何谓感恩行为,也促使他们想想别人的处境及需求。

父母带孩子一起参加公益活动(即便规模很小),可以让孩子领会:不能只是期望别人来满足自己的欲求,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才是更重要的事。无论去食物银行当义工、捐助慈善机构,或只是帮助年长邻居,孩子都会更加体认回馈社会的必要性。孩子在做公益过程中,会想起自己也受过很多人的恩惠(如果大人点明,孩子会更明白),感恩之心便会油然而生。

有些父母想教导孩子感恩,孩子却一意孤行,实在很累人,也很灰心。但这件事对父母来说却极其重要,运用以上策略可以逐渐增强孩子的感恩意识,这是父母给孩子的一份宝贵礼物,将来有一天,孩子会为此感激父母的。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吴莉亚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