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易:中国保险业首例债券违约 危机浮现(下)☀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萧易:中国保险业首例债券违约 危机浮现(下)
作者:

天安财险53亿元债券违约并非突发事件,而是十年风险累积的必然结果。图为2015年新华保险在香港举行年度业绩报告发布会。(宋祥龙/..;

上篇分析了天安财险从股份制先锋到风险漩涡的转型历程,以及违约事件十年累积的轨迹与深层原因。然而,天安财险违约的意义远超53亿元账面损失,它动摇了保险行业作为“金融安全港”的信任根基,引发了市场信心危机,并可能成为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导火索。本篇将深入探讨违约事件影响、行业结构性危机根源,旨在揭示这场危机的全貌及其未来的演变路径。

事件的影响:从“危机拖延”到“全面爆雷”

天安财险违约对债券持有人的直接影响显而易见:53亿元本息化为乌有,主要机构投资者(如银行)面临减值压力,需计提坏帐,进而影响其自身偿付能力。此次事件不仅放大了个体损失,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短期内,类似资本债违约风险激增,可能引发“死亡螺旋”。

2025年12月25日,天安人寿2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15天安人寿”将到期,该债券第五年同样不行使赎回权,极可能引发第二波违约。若连锁反应扩散,将进一步考验保险业信用体系,放大市场对资本债的信心危机。

天安财险违约对行业信心层面的冲击尤为显著。保险业长期被视为金融体系“最后的安全港”,凭借稳定现金流、大股东和监管背书,资本债被投资者视为“稳赚不赔”。此次无人兜底,打破了这一神话,投资者信心骤降,将重新评估保险资本工具的风险溢价,将导致发行利率上行、流动性收紧。

普通投保人虽保单安全,但间接遭受波及。重组后,新机构运营成本增加,可能推高保费或降低服务质量。中产阶层的资产配置体系(房产、银行理财和保险)已全面承压:房产转为负资产,理财产品净值化波动加剧,保险债券成为“废纸”。此次违约事件将进一步瓦解信任,类似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对全球金融的心理冲击。

长远看,违约将推高行业融资成本,抑制现金流稳定性。保险业作为债券市场大买家,一旦融资成本上升,将抑制新债发行,形成“无人借钱—投资受阻—现金流枯竭”的恶性循环。因此,2025年或将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死亡之年”,地产债、信托债、地方债与保险债的多重风险集中爆发,可能标志着其从“危机拖延”到“全面爆雷”的转折。

深层根源:行业结构性危机浮现

天安财险违约只是表象,更大的危机在于整个中国保险行业的系统性失血。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保险业分支机构撤销规模创历史新高。截至9月30日,2,436家机构退出市场,净减少1,574家,日均撤销5家,这标志着行业整体剧烈收缩。

其中,人寿保险占比78%,财产保险约20%。头部企业如泰康人寿撤销326家(占行业近20%)、中国人寿超180家、中型企业如合众人寿、长城人寿亦加速收缩。

行业危机的核心是资金运作困境。2024年底,保险业总资产超33万亿元,投资结构包括银行存款2.9万亿元、债券15.9万亿元、股票2.4万亿元、证券基金1.7万亿元和长期股权2.6万亿元,但行业财务投资年化收益率仅3.43%,低于央行五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4.9%。

2025年一季度,10家险企发行次级债486亿元(含永续债447亿元),规模超过2024年全年。但整体发行利率降至2.5%以下,发行成本高于净回报率2.35%,加剧偿债压力,反映出当前现金流普遍紧张的状况,发债不再带来利润,行业被迫依赖再融资维持运营。

行业盈利依赖保费投资收益与投保人收益差价(投保人收益率略高于银行存款利率2%~2.3%)。投资涵盖债权(国债、地方债、企业债)、权益(股票、股权)及同业拆借,目标收益率需超央行贷款基准利率。然而,2024年行业平均收益率扣除投保人2.3%受益后利差仅1.13%,不足覆盖销售、行政等费用,即使撤销部分网点,仍难覆盖利息。

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压力是行业危机根源。随着GDP增速放缓,资产收益率崩塌,房地产爆雷波及债权投资,股市市盈率、分红连降。社会平均利润率降至3%,但由于央行维持基准利率以防资本外流,导致利差倒挂。一方面,贷款利率高于实际回报,抑制企业融资;另一方面,保险产品承诺的高收益率形成“保费越多、亏损越大”的悖论。

资本金枯竭、偿付压力加剧、利差被压缩,保险业逐渐陷入金融炼狱。天安财险只是第一个倒下的,更多险企仍在苦撑。此外,人寿保险长周期(25-60岁,35年)需保值,但目前大量债券、股权投资难以变现,一旦兑付集中出现,现金流将断裂。

保险业的从业人员规模收缩同样严重。2018年至2023年险企裁员578.2万人,减员幅度约44.2%,保险代理人则从912万降至281万。销售端萎缩意味着保费增长动力枯竭,而资金端失血又限制了投资能力,行业陷入“双向挤压”。

金融链条的断裂更为致命。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依赖于各环节的相互支撑,形成一个复杂的链条:从影子银行(如P2P平台)到非银机构(如信托、保险),再到核心银行体系。近年来,P2P平台集体爆雷、地产债务连锁违约、信托产品流动性危机相继爆发,标志着金融链条的局部断裂。

而保险业作为最新一环,其失守将进一步放大风险,因为保险机构是债券市场的主要买家、股市的稳定器,还是地产资金的重要来源。一旦保险业出现系统性问题,将引发多米诺效应,波及整个金融体系,甚至演变为全面危机。

结语

天安财险违约不仅是一个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债务危机,更是整个中国保险业结构性问题的集中显现。在经济增速放缓、资产收益率下滑的背景下,保险业从“资金供给方”转为“求生者”,其背后的深层问题值得深刻反思:资本补充机制的刚性约束、投资组合的单一依赖、监管执行的滞后偏差,以及宏观经济结构的失衡,共同构成了这场危机的根源。

天安财险的违约只是冰山一角,它预示着中国金融体系已经逼近系统性危机的临界点。未来的危险不仅在于更多险企的违约,更在于整个金融秩序的信任断裂。一旦家庭与机构彻底失去对金融产品的信心,整个融资链条将全面瘫痪。届时,中国金融将从局部危机走向系统性崩溃,而整个社会将付出沉重代价。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