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易:数十万人血亏 “树拍易购”为何崩盘☀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动态 > 正文
萧易:数十万人血亏 “树拍易购”为何崩盘
作者:
树拍易购的暴雷不仅是企业问题,更是一场制度默许、舆论加持、民众参与的庞氏盛宴。投资者因财富焦虑与信任幻觉,对“数字经济”“全民创业”盲目追捧,沦为牺牲品;而监管滞后与媒体轻率,则为骗局提供了滋生土壤,最终导致类似的骗局一再上演。

山东临沂投资平台突传爆雷,7月22日,大批投资者往该公司总部维权,引大批警察、特警镇压。(网页截图)

2025年7月下旬,山东临沂“树拍易购”平台因提现系统瘫痪突然爆雷。这场以“创新电商+投资理财”为幌子的庞氏骗局,涉及资金高达600亿元人民币,令数十万投资者血本无归。数千名受害者涌向平台总部维权,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部分维权者被拘捕,相关信息在社交媒体被迅速封禁。

树拍易购崩盘并非企业个案,它暴露出中国金融生态的深层危机:监管缺失、信任滥用与社会焦虑。从P2P平台到区块链投资,再到如今的“数字经济”资金盘,类似骗局层出不穷。树拍易购以低门槛、高回报与官方背书为诱饵,精准利用社会信任与居民财富焦虑,最终成为巨大的“财富绞肉机”。

骗局本质:庞氏与传销双重陷阱

树拍易购表面上以“购物返利、边消费边创收”为卖点,实则是庞氏骗局与多层次传销结合体,其运作模式精准击中人性贪婪与信任心理,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高收益的致命诱惑。平台承诺每日1%~3.5%返利,年化收益率高达180%~365%,远超合理投资回报。以“低价竞拍商品、平台代卖分润”为名,用户仅需缴纳1,000元起即可参与,初期小额投资秒到账,制造出“稳赚不赔”假象。

事实上,这些高额收益完全依赖新用户资金填补,用以支撑老用户提现,资金链稍有断裂便全盘崩塌。比如,宁夏杨先生贷款15万元并支付3,300元升级会员,每日获1.2%返利,因未提现而选择复投,最终颗粒无收。

第二、虚假电商的空壳包装。树拍易购宣称“先赚钱后消费”,用户需缴纳会费参与“抢购商品”,返利一半为现金,一半为可兑换商品的积分。然而,这些商品交易多为虚构,积分兑换的高价商品(如1.3万元的蚕丝被)成为掩盖其资金盘实质性道具。

后期推出的“实物兑换”方案,要求投资者将90%资金兑换成高价商品(如580元30个鸡蛋,溢价2400%),本质是通过“实物盘”清盘。比如,陕西某夫妇抵押房产520万元,换回的仅是鸡蛋与蚕丝被,生活陷入绝境。

第三、传销式裂变扩张。平台设置三级分销体系,发展下线可获5%~10%提成,70%用户通过熟人推荐加入,形成金字塔型裂变模式。早期投资者通过炫耀收益(账户截图、微信群传播)吸引亲友入局,吸引新资金,维持资金盘运转,助推骗局规模化。

第四、提现套路与二次收割。初期小额提现秒到账,诱使用户产生信任,后期则设置高门槛,如单笔最低500元、需发展新用户或提交住院证明,甚至要求充值30%保证金解冻账户,诱导二次投资。

爆雷前,平台推出“文启通”转型方案,强制将90%资金兑换高价商品,剩余10%余额才能转入新平台,承诺2%日收益,实为“金蝉脱壳”,掩盖资金链断裂的真相。

树拍易购模式并非创新,而是传统庞氏骗局升级版。它利用“消费返利”掩饰非法集资本质,通过传销裂变放大资金池,最终以“实物兑付”清盘,最大化榨取投资者的本金。

信任陷阱:官方背书与名人光环

树拍易购之所以能吸引数十万投资者,关键在于其披上了“官方背书”与“名人光环”外衣,精准利用公众对政府的迷信和媒体的信任。

2024年底,树拍易购创始人王绍庆与总裁张强接受央视财经频道专访,主持人董倩将其包装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范”。央视的权威性让投资者降低警惕,误以为平台有“国家认证”。然而,报导却未尽严谨调查义务,事发后引发舆论质疑。

临沂罗庄区政府将树拍易购列为2024年“重点项目”,颁发三权证书(持有权、加工权、经营权),提供融资、土地、税收优惠,并与临沂大学三方合作建立数字产业园区。同时,平台也对外宣称政府持股34%,虽无确凿证据,但极大麻痹了投资者警惕性。

2025年4月,临沂发布官方文件宣称经公安、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研判,平台并无电信诈骗、非法集资或传销等非法行为,进一步削弱公众风险意识。然而,爆雷后政府各部门却相互推诿责任,监管形同虚设。

创始人王绍庆被塑造成“爱国企业家”“山东好人”,获“山东省五四奖章”“临沂十大公益人物”等头衔,频频亮相博鳌论坛,包装为慈善家与成功商人。其头衔甚至包括“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主任”,增强了平台可信度。

平台宣称采用“S2C2M”(供应链-消费者-制造商)模式,借“数字经济”政策热词,模仿阿里、拼多多界面,营造虚假繁荣,实为无产业支撑的空壳概念。

树拍易购前身为2019-2020年的“国华商城”,以“直播电商+消费返积分”吸金,后因涉嫌非法集资被曝光。2024年升级为“国华商城极速版”,推出“零投资撸羊毛”模式,降低门槛积累用户。同年更名为“树拍易购”,继续资金盘运作,每次改名都是为了逃避监管,“借壳重生”。

官方背书与名人光环将树拍易购包装成“国家队”项目,精准击中了公众对权威的信任心理。然而,这种“信任幻觉”正是骗局得以规模化的核心筹码,暴雷后却无人为误导担责,公众的信任被无情收割。

崩盘悲剧与维权冲突

像所有庞氏骗局一样,树拍易购的崩盘并非一夜之间,而是早有预兆,但被平台迅速压制,最终演变为一场社会悲剧。

2025年7月初,有用户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反映提现受阻,平台以“系统维护”搪塞,同时却仍让新用户充值。7月9日起,提现通道陆续关闭,部分网友预警“赶紧下车”,但帖子被屏蔽。7月21日,平台发布公告,承认因涉嫌传销被调查,资金被冻结。

7月21日起,数千投资者聚集临沂总部抗议,封堵高架桥,造成交通瘫痪。愤怒的维权者冲入总部,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仅剩散落的水瓶与撕毁的合同。

7月22日,警方清场行动升级,动用辣椒水驱散人群,抓捕多人,现场视频被迅速删除,相关话题遭封禁。维权者中有白发老人、孕妇、负债者,情绪崩溃者甚至撞墙流血,画面触目惊心。

当地监管部门成立专班调查,查封树拍易购总部,设立登记点统计受害者信息,但未明确资金追回方案或追责进展。维权者赴市政府及省政府请愿,仅获“调查中”回应,部分人被劝返或控制。舆论封锁与镇压维权引发公众质疑:“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而不是解决问题本身”。

社会影响与深层反思

树拍易购不仅是一场金融骗局,更揭示出当下中国信任危机、监管缺失与财富焦虑这三重深层社会问题。

受害者多为信息获取有限的中老年人,过度依赖政府背书,缺乏金融知识。他们在直播间与微信群的“造富神话”洗脑下,投入毕生积蓄或借贷,期望改变命运。初期小额收益的“甜头”促使他们拉亲友加入,形成恶性循环。爆雷后,养老钱、学费化为乌有,部分家庭面临破产。

央视与地方政府的背书让投资者误以为平台“安全可靠”,忽视高收益背后的风险。爆雷后,警方的镇压与舆论封锁进一步摧毁了公众对媒体与政府的信任。央视轻率报导、地方政府事后推诿,暴露出权威机构在核查与问责上的缺失,导致其公信力遭受重创。

地方政府为拉动经济,纵容平台扩张。虚假背书与政策优惠为骗局提供了滋生土壤,事发后各部门之间推诿责任,监管形同虚设。平台注册地址注销、负责人失联,资金追回难度大,维权成本高昂,凸显法律追责的困境。

树拍易购的成功依赖于公众对高收益的贪婪与对官方背景的迷信。许多投资者明知高收益不可持续,仍抱“击鼓传花”心态,妄想自己能在崩盘前及时撤资而获利,充分反映出民众在阶层固化、资产贬值、就业不稳现实下的财富焦虑。

从P2P爆雷到村镇银行危机,再到树拍易购,非法集资与传销骗局从未断绝,只是不断在换壳重生。平台利用“区块链”“数字经济”等热词,披上合法外衣,收割公众信任。树拍易购的“直播+社群”模式是传统传销的2.0版,传播更快、杀伤更广,显现出监管与教育两方面的滞后。

结语

树拍易购利用“数字经济”噱头、官方背书与民众财富焦虑,掠夺了数十万投资者600亿元血汗钱。从央视的误导性报导到地方政府的虚假背书,从高收益的致命诱惑到维权的绝望挣扎,这场悲剧不仅是企业的欺诈行为,更是制度漏洞与社会焦虑的集中爆发。

树拍易购的暴雷不仅是企业问题,更是一场制度默许、舆论加持、民众参与的庞氏盛宴。投资者因财富焦虑与信任幻觉,对“数字经济”“全民创业”盲目追捧,沦为牺牲品;而监管滞后与媒体轻率,则为骗局提供了滋生土壤,最终导致类似的骗局一再上演。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